發現式教學模式是從青少年好奇、好學、好問、好動手的心理特點出發,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成為知識的發現者。發現式教學模式有深厚的時代背景和悠久的歷史背景,其現實意義不可低估。
一、發現式教學模式
1. 發現式教學模式。發現式教學模式是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首先倡導的,任何一門學科都是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則形成的知識結構,課程教學就是要使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而教學過程應根據各年齡階段學生所具有的思維結構特點進行,引導他們自已去發現以前未曾認識的觀念間的關系和相似的規律性,達到掌握學科結構的目的,這種與結構課程相應的教學方法稱為發現式教學。
2. 發現式教學的一般特征。發現式教學模式與其它教學模式相比,有其獨特之處。一般教學模式是將教學內容作為現成的知識介紹給學生。發現式教學模式從跟本上改變了一般教學模式的程序和教材面貌,強調學生的發現者地位。
3. 發現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特點。首先,發現式教學模式根據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求知欲。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靈活采取各種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在這里,需要特別強調,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是非常重要的。其次,發現式教學模式通過問題的發現和設置,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在教學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話題。在這里,我們只討論在發現式教學模式下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發現式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 發現式教學模式對學生的作用。發現法教學模式是在教師恰如其分的引導下,通過學生廣泛聯想,相對獨立地去發現知識。學生通過教師“發現”的引導,一改長期以來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主動獨立地參與到“再創造”的學習活動中,產生對新知的好奇;在教師引導下回顧、總結,使所學新知系統化、條理化。這些學生參與“再創造”形式的學習,引發了學生對新知的興趣,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自身素質也就能不斷提高。由此可見,發現式教學對學生的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2. 發現式教學模式對教師的作用。發現式教學要求教師以教師和學生的雙重身份面對語文內容,尤其側重從學生的視角看待要學習的知識,從“發現”的角度去安排教學內容,使教師不再被看成知識簡單授予者,而應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學生進行語文活動的促進者、設計者、參與者、指導者和評怙者。并且對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要起到主導作用。在發現式教學法的實施中,對教師“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發理式教學對教材的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發現式模式”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目前還沒有“發現式教材”,教師要用較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尋找與“發現 有關的資料,思考與”發現 有關的問題,設計與“發現”有關的講授程序并寫出教案,這實際上有效地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教材的編寫提拱了一個新的思路。即教材應更多地以探究的語言代替結論式的陳述,用引導發現的程式結構重新組織知識內容。
三、怎樣搞好語文的發現式教學
1. 吃透教材內容,熟悉本課程發展史,明晰發現的本源。吃透教材內容是任何一種教學法都會對教師提出的要求,熟悉本課程發展史則有助于我們從大局上把握發現的主線,而明晰發現的本源既是發現式教學的關鍵,也是發現式教學的難點。
2. 合理的分析、切近的設問、循序善誘的語言控制。從本質上講,發現式教學應屬于啟發式教學的范疇,因此,發現式教學在遵從發現進程這條主線的同時,教師是否善于啟發學生自己發現是教學能否成功的又一個關鍵所在。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特別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循序善誘,設問時,則應力求切近。讓設問引導學生思維的方向,成為學生迷茫時、思索中點亮學生思維的明燈。
3. 良好的教學節奏。由于發現式教學是以引導學生自我發現知識的本源為根本的一種教學模式。所以教學中的理論含量比普通的教學法要多不少,從而也增加了學生的壓力。解決得不好,日久天長。勢必造成學生思維上的疲勞,出現超負荷現象,這樣就完全失去了發現式教學的意義。為此,我們的教學應該呼喚節奏。什么是教學的節奏 ? 我們認為:散文的“散”最能喻其意。朱自清先生說:“散文姓散,但又忌散”.一言以蔽之,就是形散神不散。
上述對語文中發現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表明,發現式教學模式思想是在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科學的思想模式。在今天的語文發展進程中,發現式教學大有巨大的開發潛力,我們應大力提倡。
參考文獻:
[1] 李元中 . 語文教學論統方法概論 [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楊泰良 . 例說發現式教學 [J]. 語文教育學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