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語文教師應不斷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閱讀教學之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鍛煉其知識探究和思考的精神,提高其閱讀信息搜集與處理的能力,最終全面提高其整體學習能力.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傳統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素質教育的開展,教學更傾向于考試,而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依然沿襲“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經常存在選材不精,知識面窄,閱讀量少情況,這都影響了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和閱讀能力的培養,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大多數教師認為課文知識的講解越詳細越好,學生理解越深刻、越細致越好,從而缺乏整體性閱讀教學,面面俱到,反而沒有突出重點;閱讀教學模式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學生未能掌握靈活的閱讀技巧,很難引發情感共鳴.
語文教學的改革,突出了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其要求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激發其自主閱讀的興趣,加深其對文章整體內涵與主旨的理解,獲取知識,拓展知識面,進而提升閱讀能力.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急需教師在閱讀教學模式上的完善與創新.
二、初中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分析.
\\(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法與手段,成功的朗讀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與形象,將學生帶入作品的境界中去,感受作者的思想與情感,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其閱讀與理解的能力.
例如:《藤野先生》這篇課文,表達了很深的政治觀念與民族理念,因此,教師可先示范有感情的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文章強烈的情感,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重視學生整體閱讀能力的培養,從整體上理解、同化文章情感.
這樣,促使學生在閱讀時將情感與文章達成共識,有效提高閱讀的質量與效率,最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其閱讀水平.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其自主閱讀能力新課程標準改革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所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也應將主動權交于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促使其在特定的環境中,主動參與閱讀教學,不斷提高閱讀能力.
例如:在《孔乙己》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然后依據自己對文章的領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分別飾演孔乙己、酒家老板、酒店的小伙計、短衣幫們,讓其體會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與情感.最終,由教師做總結,引發學生對孔乙己好笑的動作、語言之外的黑暗社會的冷漠與麻木,學生也會更加深刻的理解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感嘆當時群眾思想昏沉、冷漠麻木的精神狀態和腐朽的封建社會.
\\(三\\)巧妙設置疑問,引導學生閱讀與思考.
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即為設置疑問.設疑,有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調動其閱讀積極性,拓展其思維活動與空間.合理的問題設置,有利于啟發學生進行思考與探索.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善于設置疑問,有效提出問題,創新問題的角度,以達到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效果.
例如:在《蘇州園林》的教學中,為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思考,教師可合理進行提問:蘇州園林有什么特點?文章從哪些方面進行具體說明的?作者只去過蘇州園林一百多處中的十來處,那么,你認為未曾走遍蘇州的園林,是否就寫不出蘇州園林的文章呢?本文對蘇州園林的特點有突出的介紹么,原因是什么?
這樣的提問方式,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促使其主動閱讀課文,思考問題的答案.有助于學生對文章中四個方面對蘇州園林特點描寫的了解,最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營造良好的閱讀氣氛.
良好的閱讀氣氛,可以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閱讀之中,提高其閱讀效果與能力.新課程標準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而教師則必須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與氛圍,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其閱讀水平.
比如:創建小型班級圖書館,讓學生將自己的圖書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教師可組織學生之間開展閱讀推薦活動,推薦閱讀后認為非常精彩的書給其他同學;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之間行程溝通與交流,有目的地進行閱讀.
三、小結.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語文教學的觀念也應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改進,以實現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不斷提高.同時,初中語文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閱讀的引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其在閱讀中積累知識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水平.
參考文獻.
[1] 劉云霞 . 新課程背景下怎樣提高初中語文閱讀能力分析 [J].課外語文 \\( 教研版 \\) ,2013\\(5\\):105.
[2] 吳燁 . 對蘇教版中學語文的閱讀教學策略的探討 [J]. 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