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課程呈現出新的氣象,語文綜合性學習這一新的學習方式日益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它作為和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同等重要的一個項目,是語文課程改革的新舉措和新突破,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具有深遠的意義.
人教版的初中語文教材共有 6 冊,每冊 6 個單元,每個單元后設置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共 36 次.這些活動涉及到語文學習的方方面面,從情感態度的教育到價值觀的引導,從熱愛自然、和平意識的培養到語言文化的積淀,從科學態度的培養到藝術文化的熏陶等等.開展這些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情感,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應用能力.因此如何以教材為依托落實課標要求,上好綜合性學習課,是語文老師必須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問題.
1 依托課內,延伸課外,充分發掘課程資源,是提高綜合性學習實效性的前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必須突破傳統語文教學的封閉性,引導學生在廣闊的語文生活世界中學語文,用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充分發掘課程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是提高綜合性學習實效性的前提.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實施:
1.1 教科書資源.
綜合性學習活動要依托教科書進行開發,通過整合教材的內容和要求,改進教學設計來進行.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我愛我家”中寫道:“每個家庭都有一些物品,也許不如‘羚羊木雕’那么貴重,卻也妥為存放,不忍丟棄.或許那只是一件家具、一個裝飾品、一個鬧鐘、一封信……但是,它們往往負載著一段回憶、一縷情絲.”教師可以憑借教材資源,引導學生根據這段文字的提示并結合課文《羚羊木雕》所獲得的啟示,選擇自家最有意義的一件物品,向家人仔細詢問它的來龍去脈,拿到課堂上與同學分享;而后,根據這次活動,安排一次作文練筆《我家的一件珍品》,這樣的作文練筆,有《羚羊木雕》和前面的活動作鋪墊,學生下筆起來就會有話可寫,有情可訴,就有真情實感.
1.2 校園活動資源.
學校每個學期都有許多豐富多彩的大型集體活動,可以把綜合性學習活動與學?;顒咏Y合起來,如政教處組織的七年級的“環保征文”可以和“黃河,母親河”結合起來,八年級的“熱愛祖國”演講會可以和“世界何時鑄劍為犁”結合起來,九年級的“古詩詞背誦比賽”可以和“漫步古詩苑”結合,這樣既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容,活躍了校園文化的氣氛,又與語文學科緊密相連,不失為一種省時有效的方法.
1.3 學科整合資源.
如七年級上冊的“探索月球的奧秘”,這次綜合性學習是在《月亮上的足跡》課文后進行的,學生本身就已有了探索月球奧秘的興趣,渴望揭開月球更多的秘密,因此學生必定會進行一番追問求索.這次活動與天文地理、人文歷史等學科知識有關,如果單靠語文學科的知識是難以滿足學生需要的,但可尋求地理、歷史、物理等學科老師的幫助,再借助圖書館和互聯網,指導學生收集有關材料,共同設計、策劃、指導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
1.4 現代視聽技術和互聯網資源.
現代視聽技術和互聯網提供的資料不僅豐富,而且查起來方便快捷.學生們可以根據主題查找資料,把收集到的資料加以篩選并分類整理,然后與同學交流,共同分享獲得新知的快樂.例如“蓮文化的魅力”專題,學生們分組上網查找“蓮的歷史、品種、用途”、“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與蓮有關的古詩文”、“有關介紹蓮知識的視頻、圖片”等,然后將本組收集的資料做成圖文并茂的 PPT 課件進行匯報展示.在活動中,同學們不僅對蓮有了全面的了解,也在實踐中增強了團結協作的意識,享受了成功的喜悅.
1.5 地方資源.
為了開展“到民間采風去”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筆者組織了一次“美在永安”的活動,把學生分成四組,分別調查“永安的美景”、“永安的美食”、“永安的名人”、“永安的風俗”.學生們通過圖書館、互聯網、游覽、走訪、調查等方式,查找了大量的資料,整理出翔實的調查報告,匯報課上爭先發言.
課下,有學生感慨地說:“今天我才知道原來我們永安這么美.”語文綜合性活動充分發掘了地方資源,讓學生投身到對自己家鄉的了解和研究中去.本次活動不僅激發了同學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還開拓了他們的視野,使大家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培養了熱愛家鄉的情感.
1.6 社會生活資源.
如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漫游語文世界”,在教學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時,筆者設計的主題是“啄木鳥在行動”,這里的“啄木鳥”們被分成四組:一組圍繞“找錯糾錯”的主題,帶上相機走街串巷,專找廣告牌、宣傳欄、店鋪招牌上的不規范用字,找到后拍照、記錄,對造成錯別字的原因作簡要分析,并配合市里規范語言文字的行動,將收集的材料交文字管理部門,建議商家整改.二組圍繞“搜集新鮮詞匯”的主題,搜集有代表性的店名、公司名、人名,并上網查找網絡流行語,匯編成集,匯報課上請同學們討論利弊.三組織學生擬定采訪計劃,去采訪學校的老師,增加與教師的交流,提高口語表達與交際能力.本次活動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園到社區、從學生們的課本到電影、電視、網絡,體現了“生活處處有語文”的大語文觀.學生們通過這些活動積累了許多活動成果,豐富了學識,增長了才干.
2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程活動,為學生提供互動的平臺,是提高綜合性學習效益的關鍵.
綜合性學習活動突破了單一、單向的師生對話的課堂活動形式,教師應該根據綜合性學習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需要,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聽、說、讀、寫、練的互動平臺,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組織多向交流,實現多維互動.這一環節應盡量尊重學生意愿,由學生根據學習內容采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或唱或演,可寫可畫,可以是競賽式的,也可以是辯論式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綜合性學習的活動效益.例如,在教學《伊索寓言》時,圍繞“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主題,可設計這樣的具體環節:故事引入--片段欣賞--角色扮演--故事再讀--創作評價--作品推薦.布置任務,學生認真準備,在匯報展示時,學生有的跳舞,有的朗誦,有的表演滑稽小品,個個興致勃勃.這樣既引導學生通讀了《伊索寓言》,完成了整本書閱讀的教學任務,又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的語文學習,學生喜歡,學有收獲.
在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中,學生圍繞教師確定的主題,在教師的精心策劃下,主動參與計劃、觀察、操作,把他們新學的知識用于實踐,又用已有的語文知識去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蘊含了培智、育德、怡情、健體的功能.
3 教師的積極參與是提高綜合性學習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教師應當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與學生建立平等、合作的關系,和學生一起走進生活,一起學習,一起實踐,真正參與到綜合性學習活動中來.例如,為了開展“漫話探險”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筆者利用當地的桃源洞資源以及徐霞客桃源洞探幽的故事,策劃了一場“講探險家\\(徐霞客\\)的故事--尋探險家的足跡--揚探險家精神--傳桃源洞文化”的實踐活動.我帶著學生一起進圖書館借閱徐霞客探險的有關書籍,并翻閱了縣志中有關桃源洞的地質地貌、形成、發現、開發、利用等資料.我還借來了永安旅游手冊,對桃源洞每個景點的解說詞以及傳說故事熟記于心,利用周末時間帶上學生游覽桃源洞,自己當了一回非常成功的導游,師生們一起體驗了當年徐霞客探險的經過,回來后還開展了旅游知識競賽以及桃源洞旅游宣傳等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既受到教育,又培養了能力.在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參與學生實踐的全過程,以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設計學習活動,并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言行影響著學生.這次活動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是與老師的積極參與分不開的.因此教師不僅僅是綜合性實踐活動的指導者,更應該是參與者.
綜合性學習活動的設置,為語文課程改革提供了廣闊的前景,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我們語文教師只要做一個有心人,全面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合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課程活動,定能提高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實效性,開辟出綜合性學習一片嶄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