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次新的變革,即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新課程改革。為了追上新課改革的步伐,廣大一線教師必須積極學習,更新理念和教法。以下是我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給予充分尊重和信任,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驗證事實真相。同時,教師還應與學生建立交流、民主的合作型關系,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障礙,變被動為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如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通過預習課文,找出背景信息,進行自學互助;課堂上鼓勵學生自學、討論問題和猜測,然后師生共同解決問題,使學生“行成于思”;在學生之間建立合作關系,讓學生積極參與,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與教師進行平等的交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二、及時指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不可否認,很多成功人士,在學校里并不是一個好學生。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這些學習成績并不突出的學生成為了優秀的人才呢?答案是靠后天的努力,是一種鍥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這種精神來自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實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動參與,提升教學效果。
語文教學有其優點:有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同時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根據這些特點,廣大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喜歡語文,把語文學習視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其次,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工具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次,教師應該注意到每個學生的語文水平的差異,以適合他們的方法來指導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最后,教師要支持、鼓勵學生運用自主學習創新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樂學。這些都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做適當的引導,才能夠順利完成。
三、創設爭論情境,鼓勵發散思維
懷疑是爭論的開端,只有學生敢于懷疑,大膽地進行思考,并勇于堅持個人意見,才能點燃爭論的火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提倡和鼓勵學生質疑,以便使學生形成敢于爭論、熱愛爭論的良好習慣。例如,在教學《愚公移山》時,我總結道:“愚公和智叟兩人分析問題的思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愚公行愚思智,而智叟則是行智思愚?!蔽业脑捯粑绰?,就有一名男生激動地舉手說:“老師,我與您的說法有爭議,我們的確應該學習愚公精神,但是,我覺得他的思維確實很滯后,確實顯些‘愚’。因為開出一個山洞就能通過,這比把山搬走要節省很多時間,也會省很多力?!币皇て鹎永?,其他學生聽了有的哈哈大笑,說他錯了;有的若有所思,說有點道理。我聽后笑著說:
“你見解很獨特,其他同學是否同意他的觀點呢?”這下學生的思維一下被激活了,個個情緒高漲,眾說紛紜。有的說這是個好辦法,有的說當時科學沒有現在這么發達,更有的說愚公確實是“蠻干”而不知“巧干” 像這樣的疑問頗有分量,表明學生動了腦筋,發展了創造力。在這一爭論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互相切磋、分析、爭論,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其最終內化為創新人格。
四、授人以漁,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埃德加·富爾所著的《學會生存》一文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庇纱丝梢?,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就是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就是為培養學生能力提供條件。在現實中,評價一堂語文課的好壞,不是看教師教了多少,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學會多少。教師指點一條路,學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師給予一點啟示,學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識;教師引導學生歸納一些方法,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地去實踐運用。比如,字詞學習的方法、寫字的方法、造句的方法或聯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等,學生只有積累了這些字詞的學習方法,才能在實踐中靈活運用,主動識字學詞,不斷擴大詞匯量。對課文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總體泛讀,然后擇其重點段精讀,品詞析句領悟審美;可以從審題入手,通過設疑直奔中心,通過查找資料獲取信息,提高語文素養;引導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包括《讀者》《故事會》《演講與口才》《語文報》等鮮活的報刊,在閱讀時指導學生寫讀后感和隨筆等。這樣學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細,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越強,從而可以把課內的學習主動遷移到課外去,并將所學的知識技能用來解決新問題,加以創造性的發揮。順藤摸瓜便為捷徑,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應隨著學生的思維發展而進行,投其所好,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學才能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閆瑞華.淺論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語文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0(7).
[2]袁振軍.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教學的探討[J].中小學電教:下, 2011(6).
[3]羅守超.在合作與探究中學習——中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
[4]衛秀萍.淺談新課改給語文教學帶來的活力[J]. 才智,2009(7).
[5]蘇國彬.淺談新課改形式下的初中語文創新教育[J].魅力中國, 2010(10).
[6]吳靜.新課程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1(19).
[7]朱曉輝.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語文閱讀課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