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學定教感知美,順學而導升華美--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美麗的丹頂鶴》教學設計
一、根植文本,提煉主題
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20課,一篇描寫丹頂鶴美麗外形和她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的文章。文字優美,適合朗讀、欣賞,文章還將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滲透于描繪之中,有利于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把脈原點,診斷學情
二年級孩子好奇心強,有強烈的探知欲,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可以利用圖畫讓學生感知丹頂鶴美麗的外形,體會丹頂鶴的“美”稍有難度,還要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美。
三、有的放矢,意圖明確
要使二年級的閱讀教學開放而有活力,同樣要注重學生的言語實踐,讓學生親歷“聽說讀寫”的各項活動,實現言語技能。重朗讀、品語味、習技能、會合作、能表達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培養學生語感的途徑。
四、基于教材,整合目標
1.學會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用“隨文識字”等方法學會本課生字,學寫“遙、卻、慮”等字,做到正確美觀。
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讀讀悟悟,了解丹頂鶴的特征,感受丹頂鶴的美麗,激發喜歡丹頂鶴、保護丹頂鶴的情感。
4.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5.學習寫作基本方法,學以致用。
五、緊扣學情,提煉重難點
重點:朗讀感悟,了解丹頂鶴外形、遷徙習性特征,感受丹頂鶴的美麗,激發喜歡丹頂鶴,保護丹頂鶴的情感。
難點:對丹頂鶴形象、課文情感的自我體驗。
六、課標引領,擷取方法
美文誦讀法,情感體驗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學習法,想象遷移法
七、結合設計,充分準備
1.制作一份集圖片、音樂、文字、視頻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
2.學習單。
八、前后斟酌,設定課時兩課時
九、層層推進,安排流程
第一課時(省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細數課文,有感情朗讀,感受丹頂鶴的顏色美、形體美、姿態美。
2.能結合丹頂鶴的特點背誦課文。
3.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喜歡丹頂鶴、保護丹頂鶴的情感。
4.學習外形描寫方法,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扣題質疑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20課《美麗的丹頂鶴》(齊讀課題),認識了美麗的丹頂鶴(再讀課題)。
2.考一考:丹頂鶴是從哪兒飛來的?“遙遠”是什么意思?
3.檢查“遙”字的書寫,在田字格中練寫。
4.它從遙遠的北方飛來,又飛向哪兒過冬呢?生活得怎么樣?理解“無憂無慮”并造句。
5.丹頂鶴美嗎?這堂課我們繼續走進丹頂鶴的世界,看看它究竟美在哪兒?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感受“顏色美”
1.出示第二自然段,自讀課文,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在學習單上給丹頂鶴涂色。
2.說說你是怎樣涂色的?板書(顏色美),引讀這一段。
3.理解“嵌”字,用手勢幫助學生理解。
4.自由讀,指名讀,評價。
5.練習背誦,指名背,齊背。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感受“形體美”
1.出示第三自然段。過渡:其實丹頂鶴不僅顏色美,還很逗人喜愛呢!讀出你最喜愛的句子。
2.它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多像亭亭玉立的芭蕾舞演員啊,這就是形體美。]板書:形體美
3.出示圖片:引吭高歌圖、展翅飛翔圖。
(1)你想聽它的歌聲嗎?播放叫聲,想象它在唱些什么?你會唱什么?
(2)做展翅飛翔的動作,我們一起飛吧,想象:你要飛到哪兒去?引讀。
4.難怪連神仙都喜愛它呢!讀最后一句。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圖片。這么美的丹頂鶴,它和松樹一起被認為是長壽的象征,被印在了郵票上,畫在了圖畫中,刻在了雕塑上,也寫進了對聯里、詩里。
2.但這么美的丹頂鶴現在僅存兩千多只,我們該怎么辦呢?現在,我國在黑龍江扎龍和江蘇鹽城設立了一北一南兩個保護區保護它,讓它們無憂無慮地生活,其實還有許許多多的野生動物都要保護。生活中你一定有自己喜愛的動物吧!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只白兔。
3.觀察圖上的白兔,根據學到的描寫動物特點的寫法,填空。
五、板書設計
20.美麗的丹頂鶴
形體
↓
顏色→美←姿態
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