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PIRLS; 閱讀素養評價; 堅守與創新。
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 PIRLS) 是由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簡稱 IEA)發起并組織實施的全球性學生閱讀素養跨國(地區)和歷時比較評價研究,每五年舉行一次,評價的對象是9-10 歲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以此來監控各國(地區)學生閱讀素養的進展情況,并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提供事實依據。[1]
從 2001 年至今,IEA 已先后組織實施了四輪閱讀素養評價?;仡?PIRLS閱讀素養評價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堅守與創新是其永恒的追求:堅守不變的是其評價的理念和框架,以便對國際學生閱讀素養的發展趨勢進行跟蹤研究;創新求變的是其評價的工具和內容,以期對研究成果和現實需求給予及時回應。通過梳理分析 PIRLS 閱讀素養評價的設計理念和具體做法,可以為我國的母語閱讀素養評價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堅守:評價的理念和框架。
閱讀素養是個人學習和智力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習所有學科的基礎,建立在閱讀素養基礎上的國民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先決條件。因此,了解學生閱讀素養的發展狀況,提高學生閱讀素養的發展水平便成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普遍關注的重要議題。
(一)“閱讀素養”的理論界定。
“對閱讀的理解,直接影響評估內容的設計,也制約著采用什么方法來評估學生的閱讀表現?!盵2]IEA 在 1991 年的閱讀研究中,首次將“閱讀”(Reading)和“素養”(Literacy)合并在一起,傳遞出對閱讀更為寬廣的概念理解---理解和運用社會需要的或個人認為有價值的書面語言形式的能力,包括對閱讀內容的反思能力和以此作為取得個人和社會目標的工具。PIRLS 以此為基礎,吸收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形成對“閱讀素養”的重新認識:理解和運用社會需要的或個人認為有價值的書面語言形式的能力,年輕閱讀者能夠從各種文章中建構意義,他們通過閱讀來進行學習、參與閱讀社群并獲得娛樂。從中可以看出其將閱讀看成是一個建構的過程,是讀者與文本情境相互作用的結果,讀者有積極的閱讀態度,閱讀不但為了消遣娛樂而且也為了獲得信息。[3]2006 年 PIRLS 對“閱讀素養”做了進一步的修訂,將 2001 年定義中的最后一句修改為“他們通過閱讀來進行學習,參與學校和日常生活中的閱讀群體,并進行娛樂”,[4 ]突出了閱讀在學校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強調了閱讀活動發生的具體情境,更加切合學生的閱讀實際,指向性也更為明確。這一界定一直沿用到現在,成為 PIRLS 閱讀素養評價的指導思想。
(二)閱讀素養評價的內容。
根據對閱讀素養的理解,PIRLS 將評價的內容分為“理解過程”“閱讀目的”“閱讀行為和態度”三個方面。
理解過程體現了讀者以不同的認知形式建構意義、獲得對文本理解的過程。PIRLS 將理解過程區分為“關注并提取明確信息”“直接推論”“解釋并整合觀點和信息”“檢視并評價內容、語言和文本要素”四個層級,每一個理解層級都會設計與之相對應的閱讀問題,供學生建構閱讀反應以證明其具有相應的閱讀能力。
閱讀素養與人們的閱讀目的直接相關。概括地說,閱讀的目的包括為了個人興趣或娛樂而閱讀、為了參與社會活動而閱讀和為了學習而閱讀,對于年輕讀者而言,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興趣或娛樂而閱讀和為了學習而閱讀兩種。由此,PIRLS 將閱讀素養評價聚焦在為了文學體驗而閱讀和為了獲取并使用信息而閱讀兩種閱讀目的上。
“理解過程”和“閱讀目的”是 PIRLS 閱讀素養評價的基礎,主要以紙筆測試的方式進行,在評價中所占的比例如下(見表 1):
從表 1 可以看出,兩種閱讀目的所占比例相等,均為 50%,說明在 PIRLS 看來,這兩種目的的閱讀對學生來說同等重要,不可偏廢;四個層級的認知過程所占比例兩兩相當,其中“直接推論”和“解釋并整合觀點和信息”比“關注并提取明確信息”和“檢視并評價內容、語言和文本要素”各高 10 個百分點,體現了PIRLS 在認知理解評價上的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