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國家在重點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同時,團 隊 協 作 能 力 的培養應同驅并進。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成熟和智能終端的普及,“互聯網+教育”成為教育信息化的新契機。良好的協作能力是學生在信息化教育中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本文分析了智慧課堂與協作能力之間關系,構建基于智慧課堂的協作能力培養模型,并通過教學設計借助智慧課堂進行協作能力的培養。
1 智慧課堂與協作能力的培養
1.1智慧課堂的內涵
在“互聯網+”時代,所謂智慧課 堂,就 是 在 大 數 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環境下,實現的一種高效的、智能的課堂。
1.2智慧課堂有利于協作能力的培養
智慧課堂中的教與學有利于學生協作 能 力 的 培 養,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智慧課堂中信息傳播通道多樣且暢通,有利于教育信息的傳播與交流。教師通過有效的媒體通道,把知識、技能、理 想、觀 念 等 傳 送 給 特 定 教 育 對 象[1],也 就 是 在 運 用PPT的基礎上,通過借助各種新型智能數字終端,將學習任務傳遞給學生,并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尤其注重傳播在增進傳者 和 受 者 之 間 的 相 互 理 解 和 共 享 知 識 方 面 的 效果[1],從而完成學習目標。
(2)智慧課堂中創設復雜的問題情境,更有利于協作能力的培養。教師會為學生提供一些新穎復雜的 問 題,這 些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學生打開自己的思維自主探索,更多的是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這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同伴協作能力。當這些問題逐漸解決的時候,協作能 力 也 隨 之一步一步得到提高。
2 基于智慧課堂的協作能力培養的模型設計
結合“互聯網+”環境下智慧課堂的定義,設 計 出 基 于智慧課堂的協作能力培養的模型。
該模型是基于智慧課堂信息化平臺,對 教 學 過 程 中 的學情分析、創設問題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交流展示和反思評價這六個階段進行設計,并對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和交流展示進行實時評測,以確保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學習,最后對收集到的課堂數據進行分析,為下一階段的教學作參考。
在學情分析與創設問題情境階段,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來確定教學起點,并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來設計問題,使所創設的問題情境既基于教學目標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階段,學生通 過 自 主 探究,解決在自己認知范圍內的問題,遺留的困難問題可以通過合作探究在同伴的幫助下得到解決。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堅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而且 要把握好設計的問題難易程度,以保證小組討論能夠順利進行,使問題 得 到 解 決。通 過 合 作 學 習、交 流 展 示 和 反 思 評價,學生在同伴合作中認識到協同學習的重要性。
3 培養學生協作能力的智慧課堂教學設計
課堂應答系統又稱為“個人應答系統”,通常在 上 課 期間被教師用來對學生進行調查或隨堂測驗[2].筆者以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第九冊第十七課《地震中的父與子》的第二課時為學習內容,來構建基于移動互聯技術的平板電腦課堂應答系統的智慧課堂。
3.1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第二課時,學生已經學過生字詞《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 篇 感 人 的 文 章,五 年 級 的 學 生 有 一 定 的 閱 讀 能力,但在理解文章中蘊藏的父愛時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從內心去感悟,對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通過朗讀抓住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等的描寫,結合生活 實 際 去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2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師: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文章《地震中的父與子》中都學了哪些詞?現在老師要考一考大 家,我 來 讀,你 來 寫,把聽到的字詞寫在你們手中的平板電腦上。
生:將自己會寫的字詞寫在平板電腦上,寫完后發送到教師的主平板上。
設計理念:復習舊知,檢測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程度。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 處 被 濃 濃 的 父 愛 所 包 圍,如果你是一位父親,當自己的孩子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你會怎樣做?應該怎樣做呢?
生:跟隨教師的問題積極地思考。
設計理念:小學生有較為強烈的想象思 維 能 力 和 求 知欲望,這樣設計抓住了學習興趣點,激起學生的學 習 興 趣,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3.3閱讀全文,自主探究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朗讀了這篇文章,已經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現在哪位同學能夠再給大家朗讀一下?其他同學要邊聽邊想:文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教師將自己平板電腦中的課文傳送到學生的平板電腦中)
生:紛紛舉手回答問題,說出最讓自己感動的句子。
設計理念: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初步感知父親的可親可敬以及兒子友愛的形象。
師: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 的 父 與 子”?現 在 大 家各自再仔細閱讀一下文章,找出哪些句子體現父親的了不起,哪些句子體現了兒子的了不起,并在句子下面用直線畫出來。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感受父愛的偉大和父子之情,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3.4合作學習,深層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