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鴉片戰爭
在 1840 年 6 月 28 日,英國政府向我國發動了一場侵略戰爭,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鴉片戰爭。自從鴉片開始的時候,一直到 20世紀 40 年代中期,歐洲、美洲等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進行了一系列的侵略,這時候的清政府表現得非常軟弱無能,并且和這些國家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F在,如果我們重新審視一下歷史的話,最終會發現,在那樣的社會條件下,鴉片戰爭根本就是一場無法避免的戰爭。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的話,這也是資本主義國家進一步向全球擴張的必然結果。雖然說最直接的原因是來自于英國從事鴉片販賣和清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禁煙運動,但是也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如果要分析之所以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的話,主要在于,首先清朝腐敗的社會政治制度,其次,清朝經濟和技術也是非常落后的。所以,中國的戰敗也是必然的結果。而對于那時候的中國來說,沒有其他的選擇,只有起身去應付這場戰爭。而這場戰爭的必然結果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但是令人更加氣憤的事情在于,清王朝的道光帝仍然以老大自居,不去深刻反思這場戰爭,更是不思改革。這場鴉片戰爭既改變了我國的歷史進程,又導致了封建社會的轉型。
二、禁煙運動
18 世紀末期,英國向中國大量傾銷鴉片,1838 年\\(也就是清道光十八年\\)輸入量竟達 4 萬余箱,毒害我國民眾,使得巨額白銀外流,物價飛漲,嚴重危害國計民生。是年冬,道光帝派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到廣州查禁鴉片。1839 年 6 月,林則徐下令在虎門當眾銷毀查獲的鴉片 2 萬余箱,之后,全國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禁煙運動。英國卻以此為借口于 1840 年發動了侵華戰爭, 這次戰爭主要是因為鴉片問題引起所以又叫做鴉片戰爭。在我國廣州,林則徐領導中國軍民奮起抗擊,給英國侵略軍以沉重的打擊。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敗和無能最終還是導致了這一戰爭的失敗,不過林則徐領導中國軍民的禁煙運動喚醒了沉睡的中華民族。
三、學習和發揚林則徐精神
林則徐無疑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愛國者,他在鴉片戰爭期間高舉禁煙愛國的旗幟,為捍衛中華民族的權益而與外國侵略者進行了堅決的斗爭。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而我國的學術界對此也進行了比較廣泛和深入的研究。
英國政府為打開中國大門、維護可恥的鴉片走私,發動了一場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由于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屈膝求和,使得中華民族從此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而我國的社會經濟、政治等等方面也是在不斷地滑坡。林則徐就是在這個歷史緊要關頭,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以強烈的民族責任感,肩負起了偉大的禁煙和反侵略的歷史使命,為維護民族尊嚴和國家的獨立而進行了一系列的斗爭??梢哉f,他的一生,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這就是我今天所要介紹的林則徐精神。那么林則徐精神主要表現在什么地方呢?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敢于反對來自外來的侵略,從而維護中華民族的獨立。19 世紀 30 年代,煙毒遍及全國。林則徐以極大的民族責任感和憂患感,向道光皇帝要求禁煙。對那些違反中國法律的外國鴉片商人依法處理,鴉片盡數沒收銷毀,并且要他們聲明“永不夾帶鴉片”,表現了林則徐維護中國法律的堅定意志。1839 年 6 月 3 日開始,林則徐把收繳的鴉片悉數在虎門銷毀,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這表明林則徐維護國家主權獨立,給傳統的愛國主義賦予了近代的內容和意義。
2.探索國家富強、民族獨立道路的先驅。為了維護國家獨立,在軍事上,林則徐極力維護海權,主張購買、仿造西方的堅船利炮,主張建設一支新海軍。在林則徐的指導下,廣州成為了愛國志士仿造西方船炮的中心。與此同時,林則徐更加認識到西方技術所帶來的優越性。到了晚年,林則徐提出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改革。所有這一切,無疑都是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與富強。他在堅決反對外國侵略的同時,也開始探索中國近代化的道路。林則徐這種憂國憂民的感情,也是非常真誠而又實在的。
3.崇高的個人情操和精神境界。林則徐一貫為政清廉,執法無私,可以說是清代少有的清官。林則徐的思想,主要來自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當然也來自于他對人民群眾的熱愛與同情。他堅持正義,憎恨邪惡,為政清廉,犧牲自我,這些個人品質,高尚精神和個人情操和對國家民族的忠誠,如此集中地體現在他的身上,可以說,這在封建統治階級當中也是非常罕見的。集中到一點,林則徐就是把自己放在民族以及國家的利益下面。在他的內心深處,也是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感情。這就是林則徐的愛國思想之所以具有強大的震撼力、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鴉片戰爭中清朝政府的失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時候林則徐的憂患意識進一步升華。之后,林則徐開始思索整個民族的命運,因此陷入極大的憂慮和痛苦中。林則徐滿腔熱血,不顧個人安危進行了禁煙抗英的斗爭,然而到頭來帶給他的卻是抗英有罪,報國無門。這和屈原被放逐的情況頗為相似,說起林則徐的憂患意識,和屈原同樣沉深而熾熱,但是,就其時代意義來說,卻遠遠超過了屈原。而林則徐一生的活動,所表現出來的人格力量,他那種深沉而濃重的憂患意識也始終如一貫穿于一生之中。
四、談談國民素質的問題
對一個民族或國家來說,國民素質如何,直接與該民族或者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發達程度息息相關。所以說,國民素質展現的不僅僅是一個民族的風采,更是折射出了一個國家的形象。國民素質是民族和國家的形象。對于當下的中國來說,國民素質的提高更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繁榮和發展文化事業以提高國民綜合素質,是新時期、新階段我國所關注的熱點和重點。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以及中心任務就是要以人為本,從而全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使全社會新的精神高度和新的審美境界達到和諧統一。培養一代又一代高素質的公民,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類進步文明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是國家發展的根本保障,是國民財富的終極基礎。因此,要完成這一歷史性任務,必須把文化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只有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才可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中國人取得的另一個重要的思想文化成果,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的確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人的百年夢想,是自鴉片戰爭以來被拖進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社會的發展主題,是中國現代化歷史的“主旋律”。在這個歷史時期中,最能凝聚中華民族的意志和愿望、最能調動中國人的聰明才智的,只能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五四新文化運動引導中國人走上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理想的正確道路。1840 年鴉片戰爭之后,中國與英國訂立了自己的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歷史上三千年未遇的大變局,給中國人帶來了難以磨滅的民族恥辱感。從那時起,中國人的心底便生出了一個偉大的理想,那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鴉片戰爭促使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清醒地認識到,只搞“船堅炮利”不能救中國,加之以政治改良與社會革命,也不能救中國;要救中國,還必須反省、批判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舊倫理,實行思想文化的革命,從全民素質開始,創造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得以實現的思想文化根基。
五、如何提高國民素質
提高國民素質,不僅要提高人的勞動技能和創造能力,而且要從根本上使人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社會責任意識、愛國情懷等人文素質得以提高。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相對弱化的文化建設得到全面加強,文化在提高國民素質,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升綜合國力和競爭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必將顯示出巨大力量。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文化發展意義重大,刻不容緩。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歷程中,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自強不息,共同創造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認識文化發展的重要性,提高國民文化素質,才能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才能使中華民族處于不敗之地。
鴉片戰爭中的禁煙運動促使我國先進的愛國分子意識到,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提高我國國民素質?,F在,我們的祖國正在飛速發展,無論是政治或者經濟、文化都煥然一新,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為之感到驕傲,我國的國民素質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在“與時俱進”。我們更加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國民素質需要提高。
這不僅需要法律的規范,教育的引導,更重要的是國民自己的覺悟。
參考文獻:
[1]吳懷祺.歷史學的民族性與時代性[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2\\(2\\).
[2]向玉成.略論鴉片戰爭后清廷內部的“閉關鎖國”思潮[J].樂山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2\\).
[3]張海鵬.20 世紀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問題的探索[J].近代史研究,2005\\(1\\).
[4]如何提高公民法律素質,實現依法治國[EB/OL].鳳凰網.
[5]林家有.試論鴉片戰爭對中華民族自覺意識產生、發展的影響[J].中山大學學報,1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