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倡學生在閱讀思考的基礎上,重視閱讀實踐,并且能從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在新課改背景下,采取哪些策略有利于實現上述目標呢? 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提出如下策略:
一、以讀為本,激發閱讀興趣。
要想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基礎。只有學生有了興趣,才會激發其閱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唯有如此,閱讀對他們來說,才不是負擔,而是無盡的樂趣和執著的追求。在小學語文教材里,不乏有記敘文和文學作品。這些課文內容具體,形象生動。無論寫人、記事,還是繪景、狀物,都生動傳神,頗具閱讀美感。因此,在學習課文時,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精煉的語言進行欣賞,進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和作者產生思想的共鳴時,使學生能對文章里生動的記述以及描寫產生強烈的感受,進而可以在他們的腦子里喚起相應的形象。這時,學生就會被形象的畫面所吸引,進入文章所描繪的境界。在這種境界的吸引下,他們會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自然,他們也會從閱讀當中得到樂趣。
二、以字為基,打好閱讀基礎。
文章的基本要素的基礎是字、詞、句,這也是閱讀的根基。如同學生通順連貫的理解文章的字、詞、句,他又如何打開閱讀的大門呢? 對小學生而言,字、詞、句正像他們手中的積木。要想把積木組裝好,就首先需要能夠認識一個個的零件。相對于閱讀來說,可能這一階段的教學是最枯燥的。但是,這一環節無疑也是最必要的。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關于字詞句的學習,都必須重視。否則,一旦 “忘本教學”,閱讀乃至整個語文教學就都好像 “空中閣樓”一樣。那么,如何進行字詞句教學為閱讀服務呢?
( 一) 注重生字聽寫。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生字聽寫是傳統的一個識字和積累字的方法,也是很有效的一個方法。在閱讀之前,在學習每課之后,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生字的聽寫,這可以盡快、有序地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而豐富的識字量,是閱讀的必要基礎。
( 二) 抓好詞句訓練。
掌握了字詞,還要注意能夠成了句子。培養學生寫句子的訓練有造句、解釋等。尤其是教材中的古詩詞及句子的練習,很有利于幫助學做好句子的積累工作,為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古詩詞其實是句子的精華,學生如果能掌握一定的詩詞,甚至如果他們能學會運用詩詞,將會大大有利于他們的閱讀學習。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還要特別重視句子、詩詞的講解。如《望廬山瀑布》、《題西林壁》等古詩,教師可以細細引導,帶領學生體會詩句的含義,讓學生明白有些詩句、修辭用得恰如其分。
( 三) 抓好語段教學。
正如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了 “米”沒有巧婦是不行的。對于閱讀來說,字詞句是米,掌握閱讀方法就是巧婦。語段教學正是閱讀的起點。那么如何開展語段閱讀教學呢?
第一, “問、讀、劃”.所謂 “問”,指帶著問題去讀; 所謂“劃”,指帶著筆去讀?!白x劃”是語段教學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點明,要讓學生通過文章中的語句找到答案。這樣,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就將問題具體化,對待問題就不會無從下手了。掌握了這個方法,就會大大增強學生閱讀的自信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樹立了信心,而且做到了心、口、手的統一,養成了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這正是我們閱讀的要求。
第二,找問題閱讀。所謂找問題,即鼓勵學生在閱讀中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于文中的一些重點語段,讓學生提出問題再教學。具體做法為: 首先選擇一個語段,讓學生自由朗讀一會兒,然后開展小組討論,收集大家發現的問題; 其次,集體討論,選取幾個典型的問題,學生圍繞這幾個問題再次朗讀; 再次,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經過一番朗讀、討論、分析,學生對該語段已較為熟悉了。這些問題對于他們來說,可以說輕而易舉,難度不大。所需要做的就是一一解決剩下的問題即可。在這個方法的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問題,保證氣氛的熱烈。
第三,從課文出發進行閱讀指導。一定的閱讀方法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完成。文章有著極強的內在聯系,是系統的一個整體。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從課文出發,從整體入手,教給學生一種整體的閱讀能力??梢园凑照w---部分---整體、綜合---分解---綜合的方法來開展,這是閱讀活動中理解文章內容、握文章框架、感悟文章內涵、領會文章寫法的基本規律和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從整體抓住文章的內在聯系,認真鉆研教材,抓住語言表達思想內容的規律性的東西,從中找到突破口,進而確定教學的整體框架。在抓整體、抓聯系的基礎上,選擇一個合適的突破口設計一個閱讀教學的整體框架是十分必要的。在課文教學中,可以找幾個突破口進行教學。選擇突破口可以緊扣題眼,即文章標題中的關鍵字眼。透過這個關鍵字眼,窺視中心,把握主旨。
綜上所述,閱讀是一種積累,同時,也是一門藝術。無論什么樣的閱讀指導,都不需要教師一言堂,而是需要 “百家爭鳴”.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切記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化的答案去束縛學生的思維。要實現閱讀教學的目標,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讀出自己的感情,真正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要依據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結合學生學習語文的心理特征,讓他們在閱讀的世界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善于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熱愛閱讀的愿望和動機,以獲取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祝小浪。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之我見 [OL]. 諸暨教育網,2008 -11 -28 07: 56: 13.
[2] 語文課程標準 ( 實驗稿)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年7 月第 1 版。
[3] 邱兆朋。 課堂提問的策略 [J]. 教學月刊。 小學版,2006年總第 10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