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教育論文 > > 小學語文教學困境研究引言
小學語文教學困境研究引言
>2024-02-16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小學語文多維互動教學模式構建
【第一章】小學語文教學困境研究引言
【第二章】小學語文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3.1 3.2】互動教學共同認知與分級遞進原則
【3.3 - 3.5】互動教學其他實施原則
【4.1 4.2】師生雙向協作備課
【4.3 4.4】活動對接承載教學互動
【結語/參考文獻】互動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選題背景

新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人類社會開始步入知識經濟時代。

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培養與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培養出大量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所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已經成為當務之急。然而,我國的基礎教育總體上仍然處在較為落后的階段,課堂教學問題明顯,在培養新時代所需的人才方面很不適應社會迅猛發展的要求。正如國際交流委員會主任庫拉基訪問中國后所說:"中國仍采用以講課為主的教學方法,學習環境仍以授課和背書為主,沒有多少討論,這方面變化不大。"綜合來看,我國現階段基礎教育問題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過于看重學生考試成績,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準確無誤地給學生講清楚,學生全神貫注地聽,把教師講的內容記下來。此時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全身心只為考試而學,為分數而學。毫無疑問,這種教育觀念和做法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極易扼殺學生活學、樂學、趣學的靈性。

二是過于注重學生的"答",忽略了學生的"問".普遍情況是,多數學生對老師的提問往往能回答得很好,自己卻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不少學生缺乏質疑問難的求學品質。而這恰是現代社會創新型人才急需具備的基本素質。

三是無差異式教學極易埋沒或壓抑學生的求學個性。一直以來,教學講究的是統一學,問題答案只有指定的一個。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只有單一思維,他們不敢探究、追溯更豐富的知識,個性特質難以挖掘、展現,造成多數課堂死氣沉沉,缺乏活力與精彩。

這些問題都是實實在在并且普遍存在于我國基礎教育當中的。如果上述問題一直未能得以解決,久而久之,學生也就習慣了被動的教育方式,總想不思而獲,從老師那得到什么。學習上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惰思想,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就會缺乏主動性,喪失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個體靈氣也會消磨殆盡。

教師的教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因此,在講究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今天,偏重知識性灌輸與講解為代表的傳統教學模式確實有必要進行與時俱進的革新。

基于此,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順時而動。掙脫以偏重知識性灌輸與講解為代表的傳統課堂的束縛,幾乎成了大多數教育者的改革選擇。新教學形態如雨后春筍般從課堂中"生長"出來。近年來,隨之產生的新理念、新思想層出不窮。最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出了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等新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2010 年,《湖南省建教育強省規劃綱要》(2010--2020)十年規劃應運出臺,《綱要》要求:"要鼓勵打造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按照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的原則,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人才輩出的局面?;A教育要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式,著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習慣。"基礎教育的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面貌。大環境的改變,促使廣大教師在教學上也要做相應的調整與改進。但不管怎樣,語文教學最終是要通過課堂落實。通過對課堂教學的改革,為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因此,不少人把目光投放到教學模式上,并進行了一系列語文教學模式的實驗和研究。有許多優秀教師成功探索出了非常好的教學模式,并積累了大量經驗。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新的語文課堂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新型教學模式也亟待不斷涌現。

筆者通過研讀社會互動理論、合作學習理論、導生制等資料之后,汲取多種教學模式的優點,集各家之所長,針對小學語文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薄弱環節,立足于互動教學這一領域,在互動主體、互動形式、互動內容、互動媒介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并通過四年實踐的不斷調整與完善、提煉,構建了一套簡易有效、可操作的小學語文多維互動教學模式。

筆者之所以提出小學語文多維互動教學模式這個概念,是著眼于小學生學習成長特點和小學語文教學特點綜合考慮的。首先,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狀況還不成熟,心智發展不均衡,專注聽課一般只能保持 10 至 15 分鐘,注意力難以持久。

其次,小學生處于學習啟蒙期,知識底子薄,學習方法欠缺,學習意愿普遍不強。

再次,現在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過多接受溺愛,比較自私,不懂得付出關愛,難以建立真誠穩定的人際關系,缺乏團隊合作與互助意識。最后,現在的小學學校普遍實行大班制,有的學校一個班級里學生多達九十余人,由于班級人數眾多,教師對班上學生難以一一照顧,這樣既不便于教師教,也不利于學生學。加之小學語文與初中、高中語文相比,學年跨度大,教學有一個明顯的由淺入深、由少加多、由易轉難、由慢變快的過程。以上這些情況就可以通過多維互動教學的方式來改善或解決。

第二節 研究意義

小學語文多維互動教學模式旨在建立一個科學的教學思維與行為框架,引領教師從多角度、多層次看待影響教學各因素及關系,能夠對多維互動教學有更進一步地認識,最終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展開個性化學習。正確運用此模式,可幫助教師上好多維互動教學課,理清課堂上的各類問題并做好防范,繼而提高課堂效率與效益??梢哉f,熟練掌握此教學模式,就能協調解決好教師上多維互動教學課的 80%的問題,另 20%的問題則由教師依據自身、教學資源及學生實際情況作調整應對。

一、實踐意義

小學語文多維互動教學模式能改變傳統教學行為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改善課堂氛圍,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對傳統語文教學模式存在的譬如教學效益低、差;教育目標單-;教育對象片面發展;教育教學方法機械僵化等突出問題能夠切實解決。它不僅為小學語文課堂開展多維互動教學提供研究依據和參考范例,有效促進教學成果的轉化和落實,還為教師實施教學過程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便于教師同行對多維互動教學的認識更加清晰、到位。為真正落實新課程改革和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理念提供了有益的探索途徑,一種新的嘗試。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二、理論意義

本研究建立在"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社會互動理論"、"合作學習理論"等理論的基礎上,促進了理論成果向日常應用的轉化;豐富了教學模式理論的內容;為更好的研究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具有較大的借鑒價值,同時為深化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提供思路啟發和豐富的案例。

第三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一、國內研究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基礎之基礎。它演繹的多重功能及起到的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地位。微觀來看,它能為學生提升各項綜合素養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撐。既可幫助學生學好有關課程,增進閱讀、理解、寫作與交際,又能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修煉個性、健全人格,從而推動學生全面進步、終身發展。宏觀來看,它能在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形成社會凝聚力、激勵大眾創造力方面發揮獨特的積極作用。因此國內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一直十分重視。

建國以來, 特別是近三十年來,小學語文教學不斷進步。表現在課程改革、教材改革幾經探索,取得了較大成績;小學語文教學研究不斷引向深入,百花齊放、異彩紛呈。難以否認的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確實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不少教師依靠一張嘴、一支粉筆單向傳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依然占據主流;為考試而學、為分數而學,導致教育對象片面發展,廣大學生還沒有逃脫這樣或那樣的束縛,成為真正科學、自由、洋溢著生命關懷氣息的學習者。諸如等等,預示著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與探索之路仍任務艱巨、急需破題。

一個公認的觀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最終要通過課堂來落實。抓好課堂教學改革,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不失為切入破題的現實之路?;诖苏J識,近年來,不少教育從業者聚焦課堂教學模式,展開了一系列的教學模式研究和實驗。

值得注意的是,教學模式自引入以來就備受教育從業者的青睞,很多人把教學模式作為教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來進行探究或改良、創新。他們按照不同的思路方向,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劃分了不同的研究內容,豐富著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改革成果。歸納起來,這些研究內容與成果主要包括教學理念、課程、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評價、師生發展問題等幾個方面。

在"中國知網"輸入"語文教學模式研究"查詢,發現從 1984 年至今,語文教學模式研究一直是個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國內語文教學模式研究最初是從介紹、引進國外教學模式理論開始的。隨后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視對教學模式的新開發。

我國語文教學模式研究呈現如下特點:

1、多數研究是從歷史發展角度來梳理教學模式不同的發展階段。如《主體與發展:建構主義視野下語文教學模式的構建》一文回顧 20 世紀以來語文教學模式,文章以兩個 50 年作劃分:前 50 年模仿、借鑒國外教學模式,后 50 年則在現代教學理論指導下,以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為重點論述國內語文教學模式的構建。再比如《新中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也是從歷史發展角度呈現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歷史演變和分析比較各個時期的特點,劃分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模式進行研究。

2、以介紹為主,并對語文教學模式進行類型劃分。如吳也顯的《我國中小學教學模式試探》就著重介紹了我國中小學常用的幾種教學模式,并歸納出傳遞--接受式,自學--輔導式,引導--發現式,情境--陶冶式,示范--模仿式五種類型?!段覈敶Z文教學模式》也重點介紹了閱讀教學十步驟,比較流行的作文教學模式和導學式教學模式。

3、聚焦語文教學過程(一般指課堂),歸納操作程序式教學模式。如讀、議、講、練,自學輔導法,情境教學法(初讀--細讀--精讀),單元導練(導自學--導精讀深究--導練習)等。由于筆者論述的是小學語文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屬互動教學研究范疇,下面就互動教學研究做簡要分析。

上世紀 80 年代末期,我國開始引進并推行互動教學的實驗研究。主要表現在對師生關系的研究上,多數是對師生之間的互動活動進行探討。比較有影響的,一是吳康寧等人對課堂互動行為類型的探討,二是王家瑾構建的課堂互動行為模型。

根據互動主體的不同,吳康寧等人把師生互動行為分為師個互動、師組互動和師班互動。王家瑾運用系統工程分析方法,提出了師生課堂互動模型。該模型以教師、教材(含媒體)、學生三個要素,建構了一個三維坐標系統。根據這個模型理論,在理想教學環境中,如果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及媒體三者之間通過互動趨于最佳狀態,三維坐標體系中就會產生一個以三因素的最佳狀態的交點為中心的交融區。解析來看,這一交融區就是教學優化目標的滿意值區。這個互動模式給到我們的啟示是:師生互動效果會受到教師、教材(含媒體)和學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需要教師、教材(含媒體)與學生等因素產生一定的合力,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實現滿意效果。

新世紀以來,我國有關課堂互動教學的研究課題與論文成果不斷涌現,如昆山市柏廬實驗小學的課題"互動共享教學模式的研究",聚焦的是語文學科。上海市寶山區紅星小學聚焦的是課堂互動教學環境。與此同時,也有部分教學從業者開始涉足互動教學領域。如程曉樵的《課堂互動中的機會均等》,立足社會學層面,研究家庭背景怎樣影響教師對學生的認識;課堂情境中教師如何與學生展開互動,以及互動機會對學生有何影響等問題。佐斌的《師生互動論--課堂師生互動的心理學研究》,立足心理學層面,提出有別于一般認識的課堂師生互動觀,認為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會作為活生生的人而發生動態、雙向、持續、具有促進性的相互作用,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平等互動的人際關系。全員參與、共同活動、平等交流、知情交融應是現代教育必須體現的課堂師生互動模式。除此之外,進一步探究的主題還有課堂言語互動行為研究,師生互動行為差異性的研究,在教育學學科層面上的互動研究等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互動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近年一些教育從業者另辟蹊徑,專注互動效果與生態,提出了"多向互動"、"多元互動"等概念,說明人們看待互動的視野也更為開闊,對互動教學的理解更為深刻、系統,對互動教學過程的把握更科學。

"多維互動"與"多向互動、多元互動"可謂一脈相承,更是這兩種提法的升級版?,F今涉及"多維互動"概念的研究為數不多,在綜合研究有關文獻資料后發現,業內對"多維"一詞的理解不一,說法各異,沒有一個公認的確切解釋。有多個研究者,僅把"多維"理解為教學主體之間互動形式的多種多樣。實質上,"維"包含有時空概念,因此呈現出來應是多向、多層、立體式的。僅從形式上的多樣化來闡述多維,實質是將"多維"理解平面化、簡單化,凝固化,顯得太過狹隘和死板。通過搜索、研讀有關"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特別是語文方面)文獻,統計來看,發現有如下問題:

第一、概念缺乏科學、清晰界定。雖有一些人認識到多維互動是呈多向、立體,但概念表述含糊,立場角度各異,未獲得業內公認。

第二、內容缺乏內涵和系統。此類研究對教學主體之間的互動局限于簡單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沒有站在互動系統的高度來認識,這種互動僅僅是多維互動中主體多維互動的一個層面。代表性論文如《新時代語文教育中多維互動模式的靈活應用》、《多維互動,讓語文課堂更靈動》等。

第三、割裂了主客體對象與形式、工具等輔助元素的關系。不少研究認為互動的多維體現在思維傳遞上,只考慮互動的主體與客體,未將互動形式、工具等元素納入完整的多維互動范疇。代表性論文如《"多維互動"教育實踐探索研究的互動觀及組織模式》。

二、國外研究

上個世紀 70 年代美國喬伊斯和韋爾的關于《教學模式》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教學模式"一詞。該書至今已多次印發,并且仍然不斷在補充與完善。該書基本囊括了國外所有的最新的教學模式,堪稱教學模式的匯集本。內容豐富、科目分類細而科學。書中著重介紹了信息加工型、社會型、個人型和行為系統型四大類型的教學模式及其各自所涵括的具體模式,薈萃了大量來自教育從業者的研究成果及一線教師的探索、實踐資料。給廣大學習與研究者提供了關于各種教學模式的理論框架、歷史淵源及發展前景的知識,并對實踐應用某種模式做了一定的指導,比較實用。筆者研究相關問題時,也借此開闊了視野。

通觀國外教學模式研究,整體研究體系成熟,研究成果豐富。本文重點就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綜述。

美國社會學家米德(G·H·Mead)20 世紀初最早提出符號互動理論,認為人類的社會互動就是以象征符號為基礎的行動過程。后來美國社會學者布魯在他的著作《人與社會》一書中正式提出了符號互動的新的理論。一些教育從業者把這一理論嘗試引入教學領域,將課堂解構為一個微觀社會,從而形成了互動教學理論。

20 世紀 50 年代的互動教學研究主要是通過對教學方法優劣進行比較,從而判斷教學法對課堂師生互動的影響。20 世紀 70 年代課堂行為主要對互動中的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展開研究。如 1969 年比利時教育家德朗舍爾(G·de·Landshere)出版了與拜爾伍(Bayer)合著的《教師怎樣教:對課堂中口頭語言互動的分析》。

20 世紀 70 年代,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帕林克薩(Pal-incsar)研究構建主義理論時,提出了"交互式課堂教學"概念。認為教學是一個學生不斷積極建構自身,教師支持學生不斷建構自身,以支架教學為基礎的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因而要以學生為中心,促使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

20 世紀 90 年代興起的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每個學習者由于個人經驗背景和發展水平不同,對同一事物存在著不同方面的理解和程度差異。這種程度差異在學習共同體中就會構成一種寶貴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只有通過集體對復雜的學習情境、個人提出的假設或學習者自己關于解決問題可能性的個人設想進行交流、討論,才能被共同體中所有的成員認同和享用,進而提升所有學習者的自主建構能力。

從教育史研究角度看,20 世紀以來,多元文化觀和社會交往理論對國外互動教學理論的研究與實踐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令互動教學理論呈現出多元化、務實性特征,更加貼近社會及時代發展的需要。

歸納國外研究者的研究取向,他們關注的研究重點是:

1、學生的參與互動性別研究。課堂表明,男生普遍比女生更多地參與課堂活動。有專家發現,對于課堂上為什么不愿發言的問題,盡管男生和女生有相似答案,但女生更突出地把課堂上的沉默歸因于對話題相關知識的欠缺,以致不能很好地組織觀點,繼而害怕在同伴面前表現出自己的無知等。而男生則更多地把課堂沉默歸因于沒有準備及擔心對成績的負面影響。

2、師生的互動行為研究。雖然研究者的著眼點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全班學生的特性而展開各自研究。弗蘭德斯(Flan-ders)通過大量研究指出:教師的直接影響較多時,會導致學生參與的不足;教師間接影響較多時,學生的參與就更多。利比特(Lippitt)和懷特(White)的研究結論認為:權威式領導方式導致學生對領導者或其他同伴的侵犯性行為,導致學生形成針對教師在場與否的不同效率;放任式領導方式造成學生各方面表現不良;民主式領導方式使學生能夠逐步產生互愛,群體性和自發性較高。

艾胥利(Ashley)等根據教師、學生、知識三個課堂教學要素在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將師生的互動行為分別分為教師中心、學生中心和知識中心三種類型。

總體來看,國內外互動教學研究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不足之處也客觀存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相關研究偏重宏觀學術傳播,常見紙上功夫,實操則相對不足。真正能學以致用的研究成果并不多。

2、研究思路和方向存在較大局限性。研究者往往關注的是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研究互動教學影響的因素時,多數人僅聚焦在教師、學生、教材及環境上,對內容、形式、媒介方面的因素考慮較少或不夠深入。

3、研究體系構建缺乏,互動教學難以普及推廣。如考慮互動策略時,多數人集中在創設問題情境,課堂提問、平等交往、對話等一般性策略上,卻因為沒有構建具體規范、例舉具體參照而無法照顧到互動教學時的現場細節,因而實際操作難度大,對廣大教育從業者的學習熱情和信心無疑會造成消極影響。

第四節 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廣泛搜集教育教學著作、國內外期刊文章、網絡資料,掌握豐富詳實的文獻資料,審讀文獻,查找和梳理關于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和與此相關的模式的論述,研究發現還有待深入、挖掘的地方,同時也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參考。

二、案例分析法

筆者將以自己所帶的班級為對象,在實踐中來進行驗證、分析和研究。研究中例舉了課堂中典型的教學案例,對教學案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指導,從而為論證這種模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提供事實依據。另外,論文中的所有案例均來自本人在郴州市某小學上課執教案例,特此說明。

三、理論分析法

通過對"社會互動理論"、"合作學習理論"、"導生制"等理論的學習與運用,為課堂教學改革提供有效指導,有明確的導向性、針對性,使之有的放矢,保障教學方式的順利轉變。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