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學語文課堂提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提問的隨意性。
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備課時,對提問并沒有重視,所以,課堂提問就顯得很隨意。有的教師在一堂課中會提問很多次,卻沒有思考過所提的問題是否有價值,能不能啟發學生思考或促進學生學習。教師的隨口提問導致課堂成為了“滿堂問”,同時,由于這樣的隨口提問占據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卻沒有達到教學目的,反而影響了教學效率。
(二)提問多且復雜。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恰當的提問對學生的思維是具有促進作用的,學生能通過提問更好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但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考慮問題不全面,所以,教師在進行提問時,次數不能太多,問題所涉及的知識也不要太復雜。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目的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三)提問的單向性。
傳統教學都是教師先提出問題,然后點學生回答,學生就以為提問只能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事實上,提問應是雙向性的,不僅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遇到困惑時也可以對教師進行提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有提問的權利。雙向的提問能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四)問題啟發性不強。
對學生提問就是為了激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如果問題沒有啟發性,學生沒有積極響應,參與度不高,提問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就應精心設計提問環節,掌握提問時機,并在提問后給學生留下思考和討論的時間,這樣可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的思考。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技巧。
(一)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
教師應重視課堂提問,在備課時要深入了解教材,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目的對提問進行精心設計。且要充分考慮如何將問題引入、使問題層層深入,如何提示學生進行回答、在哪種情況下提出哪種問題等。這樣,教師在授課時,不僅有了明確的教學重點,而且還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教師的提問要能吸引學生的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提問的次數要適當,不能過多,提問過度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并且所提的問題不能太過于偏離教材。同時還要根據各個層次學生的情況提出不同的問題,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被提問的機會。這樣設計出來的問題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語文課產生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三)課堂要抓住時機,發揮問題的最大作用。
由于設計教學問題的關鍵就在于設置疑問的時機,如果教師能在恰當的時間提出問題,可能會事半功倍。
不僅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還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促使他們從多個角度看課文,全面思考,進而突破知識難點,牢牢掌握知識重點。而設置疑問最恰當的時機就是疑點、難點、重點、文章的過渡,抓住了提問的時機,發揮問題的最大作用,將有助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四)教師在提問時,要把問題敘述清楚。
課堂提問時,教師要將問題清晰準確地陳述出來,必要時對問題中的一些概念進行解釋說明,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知道如何解答。對于一些有難度的問題,教師可適當提示,引導學生思考,從而達到提問的目的。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能理清頭緒。
(五)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及時評價。
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應及時點評,分析學生回答的優缺點,以及出現錯誤的原因,并對問題進行正確的解答,強化提問的效果,使學生能深刻地記住知識點,引起學生的注意,避免以后再犯同樣的錯誤。同時,對學生進行評價還可以使學生的積極性提高。
(六)教師提問的語言要有啟發性。
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應能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點撥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啟迪,感情上受到熏陶,而不只是滿足于對知識的掌握。教師在提問時要考慮語言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所提出的問題一定要表述準確和精煉,便于學生對問題有清晰的認識,思考的方向也正確,這樣就能更好地深入課堂內容,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提問是小學語文中重要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備課時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目的,對提問進行精心的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 雷玲。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 鄭紅渠。重慶地區中小學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9(1):187.
[3] 謝華。開拓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空間,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實效[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3(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