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語言的學習。語文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充滿了各種美。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之下,語文教學也變得枯燥、乏味,語文當中的人文價值、文化底蘊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消失殆盡。語文學習變成了對知識的講解和記憶。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新的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有鑒于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以西藏林芝地區小學為研究對象,探究了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當前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需要改革的措施。
一、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不足。
1“.填鴨式”教學方法?!疤铠喪健苯虒W,顧名思義,就是把知識一味灌輸給學生,給了文章,就死背,全都不明白意思。也即只告訴“是什么”,不告訴你或沒說清楚“為什么”,讓你去死記硬背,這樣你所知道的“怎么做”也就不牢固,完全靠記憶。所以說考完試,就忘光了?!疤铠喪健苯虒W的缺點一是由于學生是被動學習,所以學習意愿減少,情緒也難以被調動起來,學習效率會比較低,甚至可能會導致學生抵觸(學習效率是和情緒有極大相關性的);二是由于老師對于學生學習情況并不掌握,所以有部分學生跟不上,有部分學生吃不飽;三是由于強調記憶,忽視獨立思考,創新和質疑,學生面對未知問題和挑戰無所適從;四是學生缺乏自律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其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填鴨式”教學可以看作是幾種現象的集中體現:一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法,學生被動學習;二是以簡單記憶和技能反復訓練為主,弱化學生自身的思考和理解,更不強調質疑和創新;三是學生的注意力是被紀律強迫到這個課堂中的,而不是因為興趣。從局限性上來講,“填鴨式”教育之弊有很多,它只把教師和書本的思想灌輸給了學生,毫無創造性可言?!疤铠喪健苯逃龢O大地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把學生訓練成了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會是考試的機器。
2.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而言,他們的心智還處在薄弱的階段,有時候覺得自己還在幼兒園。在這個時候,為了應試教育,有的教師就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強調對所學知識的認知,而忽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加之小學生缺乏對事物的獨立判斷能力和正確的理解能力,經過教師的熏陶,總認為教師所講的,不管是什么東西都是正確的,不管干什么,總是說“這是老師說的”.這就給孩子們造成了一種錯覺,總認為教師說的是對的,這樣的結果最終導致小學生不能恰如其分地將所學內容和自己的生活聯系在一起。筆者也有小孩,正上三年級,她也是經常這么說,因此,對這一點感觸很是深刻。
通過走訪調查,筆者發現有的學校的教學模式比較僵化,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等等,這些都嚴重挫傷了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要不是為了應試,真心喜歡學習語文的學生很少。翻開有些學校的四~六年級的語文考試的題目,更是讓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太多、太零碎的局部知識的記憶和背誦,成為了小學語文考試的重要考點;整齊劃一的標準答案,更是抹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語文考試偏難、偏怪,如果一直沿著求偏求怪的道路走下去,那么小學語文教育將會徹底地淪為“雞肋”.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除了不能吸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還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
3.只注重字詞和造句,缺乏閱讀能力的培養。經過筆者調查,有些學校注重學生對字詞的認知,一個字,教師不只要求學生會寫,而且要寫十遍、二十遍等。誠然,小學階段,尤其是對一~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認字、組詞是第一要務,這無可非議,但是進入高年級之后,就要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我們知道,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閱讀教學,它不但能夠培養和鍛煉學生對語言的理解,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而且還能增長學生的知識,開拓視野,提高學生的素養,尤其是對學生中等、高等教學階段的學習有著基礎性作用。
4. 學生的漢語基礎薄弱。由于我校地處民族地區,其學生大部分屬于藏族。這里有個突出的問題,也是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學生的漢語基礎薄弱。要是來自城市或條件較好的家庭的學生,他們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好,口頭表達能力較強,最起碼漢語基礎較好,那么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所講解的內容這些學生也基本能聽懂。相反,對于那些來自農村的孩子,尤其是由那些老人帶的孩子(我們這邊有一種現象,學生的爺爺或者奶奶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給孩子做飯、洗衣服等,而自己不認識字),有些老人根本不識字,因此,就談不上給孩子輔導作業了。另外,由于全家人都講的是藏語,孩子的漢語表達能力欠佳,只能結結巴巴地講些漢語,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用漢字寫出來,更不用說一般的漢字了,上課的時候,教師講的什么、寫的什么,根本看不懂也聽不懂。
二、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
1.啟發式教育。與“填鴨式”教學方法相對的是啟發式教育。相對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成長方式當然是啟發式的教育好。在教育界有一句話“:我聽,我忘記;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記住?!薄疤铠喪健苯逃皟身椂颊既?,就是沒有“做”這一環節。而啟發式教育就充分考慮到了做的重要性。啟發式教學的實質在于正確處理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它反映了教學的客觀規律。
啟發式教學的基本要求:一是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二是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三是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發揚教學民主。由于認識到這一點,筆者在上課的時候,一直堅持啟發式教育。通過筆者的啟發引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2.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筆者認為,要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既要從理論上掌握教學方法,又應在實踐中靈活地運用,善于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如何獲得知識的方法,這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當前開展素質教育的需要。
結合多年的從教經驗,筆者認為要掌握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就要從下述幾個方面開展:一是在教材的選定上,首先應該選用圖文并茂、故事性強的課本作為教材,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我們學校一直訂購的是人教版教材,給教材對這一點來講還是符合要求的。二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法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學習、理解能力提高的雙重優勢。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筆者在語文課上,經常組織學生合作學習。長期的試驗結果表明,合作學習法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這一點非常重要,這為把學生培養成為新時期合格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是堅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地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筆者經常針對本班的學生實施因材施教。對于漢語基礎薄弱的學生,本人重點講解字、詞、句,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筆者則側重點在寫作和閱讀能力的培養。
3.創造寬松和諧的課題氛圍。語文課堂要體現人文性的特點。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氣氛是課改的一項重要任務。眾所周知,一個班集體就好比一個大家庭,要使每位成員都相互信任、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和諧相處、共同進步,就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誠然,這種氛圍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同學之間的關系和師生之間的關系彼此互動的結果。因此,營造良好的綠色班級氛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和諧健康的發展。筆者上課的時候,通過創造寬松和諧的課題氛圍,使學生輕松愉快、活潑熱情、興致盎然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最佳狀態進入語文學習,煥發出語文課堂獨有的活力。
4.經常表揚、欣賞學生。有句俗語“:小孩喜哄,大孩喜夸?!睂τ谛W生,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要及時夸獎小孩,給他鼓勵,給他信心,給他動力。課堂上筆者經常采用多種表揚方式,譬如,我們班有很淘氣的孩子,要是遇上上課的時候他搗亂課堂紀律,筆者會說“你要是安靜一會,老師會很喜歡你!”遇上寫字不認真的學生,筆者會說“要是你的字再寫認真一點的話,老師會更加喜歡你!”遇上靦腆的孩子,他們偶爾舉手回答了問題,筆者會說“你說得真好!你真棒!”
有的時候,筆者會用親切的動作---拍拍肩膀,輕輕一點頭,微微一笑的方式來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感情,讓他們知道自己得到了教師的認可或者表揚。甚至有些時候買些糖果、鉛筆之類的獎勵品,經常發放給那些進步最大、表現最好的學生。通過經常表揚、欣賞、表彰學生,我們班的學生常常感受到學習語文帶來的成功的喜悅、樂趣,從而使得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好。表揚、欣賞學生融洽了師生關系,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養成起到了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孫越杰。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芻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4,(6):104.
[2]王偉。從系統論的角度談小學語文教學改革[J].科技創新導報,2015,(1):128-129.
[3]高曉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創新論壇,2014,(3):322.
[4]王利峰。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12):304.
[5]楊薇。人文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3):38-39.
[6]鄒瑩。新課改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對策[J].理論與實踐,2014,(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