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經過了兩個年度的學習,學生在智力上已有了明顯的提高,具備了一定的觀察事物(包括看圖) 的能力和和遣詞造句的能力。這正是培養學生作文能力的最佳時期。在這個時期,有效的指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尤為重要。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決不能忽略這個時期,也許它關系到一個學生一生的學習與成長。
一、培養學生習作興趣,這是寫作之根本
有了興趣,學生就會對某個知識有了愛好,才能專注于完成某項學習任務,才能對某項學習任務持之以恒,直到學習取得成果。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調動學生的寫作愿望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欣賞優美的語段??梢詮囊呀泴W過的課文中摘取寫景優美,抒情性很濃或者敘事很有特點的文段,讀給學生聽,讓學生感覺到別人的文章寫得美,產生一種對寫作文躍躍欲試的沖動。二是教師可以現場示范,有意識地用到一些學生在這兩年中學過的詞句,來寫景和敘事,讓學生直接感覺用詞語組成句子表達思想的情趣,直接感覺作文是怎樣產生的。孩子們經過小學兩年的學習,觀察,腦子里積累了不少優美詞、句、片斷等作文材料,作文教學時挖掘學生頭腦中的材料,對學生作文相當重要。三是組織學生寫片斷,規定全班同學都寫同一個內容,然后分組指導,有意識支指導各小組寫出不同的側重點,最后把各小組的重點段落連起來,就組成了一篇作文,讓學生都體味到寫出一篇作文的樂趣。
二、鼓勵學生多觀察
觀察是作文的源泉,沒有觀察學生可能沒有寫作材料當然寫不出文章;沒有觀察,寫出來的文章也就不能真實地反映生活,可能空洞無物,也可能不合情理。學生花了大量時間,每次作文都不盡人意,這是由于學生不會觀察生活的結果。怎樣觀察,說來簡單,做帶來也不容易,至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要觀察好事物,更需要老師的指導。首先要求學生要養成觀察的習慣,對事物要留心。生活中無所不有,就看你有沒有留心觀察它。
如果你留心觀察了,你會發現很多微妙而有趣的東西,把這些東西貯藏到腦子里,就是寫作的材料?,F是觀察事物要與課本要求結合起來。三年級第三單元的作文要求是:選一幅秋天的圖畫進行寫作,大部分孩子都寫了一些自己根本沒有接觸過的,根本寫不出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吹胶⒆觽兊淖魑?,我帶他們走出教室,參觀了學校,觀察了秋天學校有那些變化,特別觀察了花草樹木的情態,接著上了一節以 《秋天的校園》 為題的作文指導課,再布置學生寫有關秋天的作文,這樣一幅幅秋天校園的畫面就展現在學生的眼前,他們都覺得有話可寫了。這時,教師再對學生作文思路進行指導,學生的興趣都非常高,寫出了質量不錯的作文。
三、鼓勵學生多積累
沒有大量的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廣泛閱讀是實現語言積累的一種重要途徑。引導學生多看適合于他們閱讀的各種書籍。無論是詩歌、寓言、童話,還是小說;無論是中國作品,還是外國作品,閱讀的內容和范圍越廣泛越好,讓他們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積累語言。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名人名言、好的句段要求他們熟讀成誦,并學習運用。在閱讀課上開展讀書朗誦比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
四、引導學生多練筆
對于起步習作而言,樂于表達比表達效果更重要,習作信心比習作結果更重要。根據多年來教學心得,我認為利用文本內容,引導學生多練筆對增強學生習作自信心,提高學生習作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認為小練筆,能夠開啟作文教學大課堂。
例如,在上第2課 《金色的草地》 時,因為里面寫到了蒲公英,說草地因為蒲公英花會變色,所以草地也會變色:早晚草地是綠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蒲公英對我們農村的孩子來說一點也不陌生,許多學生不僅見過、玩過,而且還吃過。于是我就叫他們寫一篇關于蒲公英的作文。因為熟悉的緣故,許多學生寫出了質量較好的作文。練筆的另一種途經是記日記。
記日記本,不在乎長短。日有所記,記有所得,得有所悟,悟有所思,每日如此,善莫大焉!不要強求學生每天都寫日記,凡是有意義的事,印象深刻的事,生活中的思考、感悟,等等都可以寫,每星期一兩篇即可,但不得懈怠。
總之,三年級的作文還剛剛是個起步,有時確實是使人感到無頭無序,無從下手,但只要我們當老師的多一份心,講究一下方法,相信會給學生帶來一片芳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