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具有快樂、幻想、詩意、游戲等特性,成為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體裁,對開發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激發學習興趣,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促進健全人格形成發展等有著積極的價值。正如周作人在《童話略論》中所言: 童話之于兒童“既足以饜其喜聞故事之要求,且得順應自然,助長發達,使各期之兒童得保其自然之本相,按程而進,正蒙養之最要義也”.童話內容“用以養其想象使即以繁復,感受之力亦漸敏疾,為后日學問之基”.“童話敘社會生活,大致略具,而悉化為單純,兒童聞之,能了知人事大概,為將來入世之資?!?/p>
正是由于童話自身的特質與兒童的天性、趣味和需要密切相關,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育者們將“童話”作為一種重要的兒童文學文體引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無論文人教版還是蘇教版的小學教材中,童話作為課程資源的選編比例逐步增加,童話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課程資源?!伴喿x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有自己的看法,并樂于與人交流?!?/p>
童話在塑造兒童健康人格和心靈上的重要價值和作用,正日益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
1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年級童話選編情況
童話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這在語文教育界已達成共識。然而,在童話地位不斷凸顯的一片大好景象中,小學語文童話選編依然存在著諸多不足,特別是在小學中年級教材的選編中,在數量和內容上都存在著值得思考的問題。
1. 1 從選編童話的數量上看
對人教版教材中的童話課文進行統計發現,低年級( 1 ~ 2 年級) 童話數量為 37 篇,占全部課文比例的31%; 中年級( 3 ~4 年級) 童話數量為10篇,占全部課文比例的 11%; 高年級( 5 ~ 6 年級)童話數量為 1 篇,占全部課文比例的 0. 9%.
從上述對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關于童話選編數量的統計看,童話這一文體在全部課文的選編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地位較重要,但是這種重視主要集中于低年段教材的選編,隨著年級的增高,童話選文的數量逐漸減少,從低年級到中年級,數量從37 篇降至10 篇,所占比例從31%降至11%.尤其是到了五六年級,人教版教材中只有《賣火柴的小女孩》入選。
新課程標準只是在小學初段的課標中提到童話閱讀,在中高年級卻沒有強調讀,在不同年級段童話數量的銳減,可以看成是對課程標準的嚴格執行。教材編者似乎受制于這樣一種潛意識---童話只是低幼兒童的愛好,而抽象思維日益豐富起來的高年級兒童對這種“空想”、“不切實際”的文學樣式是不感興趣的,所以他們減少甚至完全屏蔽了童話在中高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出現[3].
1. 2 從選編童話的性質與內容上看
人教版小學語文在中年級入選的 10 篇童話分別為《陶罐和鐵罐》、《獅子和鹿》、《神筆馬良》、《七顆鉆石》、《七色花》、《巨人的花園》、《幸福是什么》、《去年樹》、《小木偶的故事》、《漁夫的故事》等。通過對人教版小學中年級選編童話在具體性質和內容分析,人教版的 10 篇童話都屬于文學童話,注重童話的文學藝術性,其中超人體童話數量較多,如《神秘馬良》、《七色花》、《巨人的花園》,這種童話表現的是一些超自然的人物及其活動,擁有各種超自然的神秘而不平凡的器物、技術、本領等,超人體童話是童話中幻想性最強的一種類型。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小學中年級學生在人格發展和心理發展等方面的特點,值得肯定。
但是不難發現,這些童話多是滿含教誡意味的題材。在人文情感性的文學童話中,過于強調說理,而忽視了里面的人文情感。入選的童話由于大部分帶有說理色彩,人文性和趣味性減弱。如《七顆鉆石》強調愛心力量的神奇,《巨人的花園》提倡快樂要分享等。選編的童話往往采用一種“冷冰冰的說教口吻”,變相成為一種道德規范的說教和社會知識的灌輸。
目前,科學童話缺失??茖W童話也叫知識童話、自然童話,是“以童話形式展現科學內涵的兒童文學作品。典型的科學童話具有科學性和兒童性,常常富于兒童思維邏輯允許的幻想”[4].如《霧》、《水上飛機》、《跟蹤臺風的衛星》、《小稻秧脫險記》、《航天飛機》等,它們的最大特點是具有一定的知識性,相比較而言,科學童話具有更高的認知價值。在小學中年級學生中,他們的認知水平達到一定水平,科學童話能夠通過幻想、有趣的形式進行科學知識的傳遞??茖W童話的缺失無疑是一種遺憾。2 小學中年級學生的發展特征對童話需求。
從目前人教版小學語文中年級教材中童話的選編情況看,童話教材缺失嚴重。中年級學生( 8~ 11 歲) 處于兒童期的中后期,是一個人接受教育佳、精力旺盛、可塑性強、變化快的時期。童話能夠巧妙融合幻想、趣味、人文、知識、現實等,將積極促進中年級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小學中年級的學生,依然渴望、喜歡且需要童話,一種與他們身心發展特征需求一致的童話。
2. 1 中年級學生認知發展特征
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將兒童心理發展劃分成了四個階段,其中處于小學中年級的 8 ~ 11 歲兒童同處于具體運算階段[5].處于這個階段的兒童,在認知方面,借助逐步形成的抽象概念的幫助,能夠進行邏輯推理。
他們思維的特點是多維性、思維的可逆性、具體邏輯推理和去自我中心化。不再只是簡單的具體形象思維,道德認知方面逐漸形成。中年級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因此,應對中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高度重視。童話借助幻想,運用夸張、擬人、荒唐的手法,向學生展現了一個奇異動人的世界,有利于中年級學生的想象,深切感受童話的形象,從而獲得豐滿的審美體驗,進而推動認知發展。
2. 2 人格發展角度
美國新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埃里克森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歷 8 個順序不變的階段。中年級學生處于人格發展的第四階段,勤奮對自卑感的沖突是這一階段的主要危機[5].這個時期,如果兒童能順利完成給予的任務,并不斷獲得認可和贊譽,那么他將會產生自信心和勤奮感,形成開朗的性格,并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反之,則會形成自卑感。這一階段對兒童人格的形成有重要意義。然而真正的生活并非一帆風順,中年級兒童常常會有對生活的困惑和不解。童話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宣揚真善美,能夠為兒童在快樂的學習中指引人生方向,健全人格。
3 小學中年級童話教材選編的對策建議
3. 1 加強中年級童話選編的連貫性和可持續性,按照梯度規律選編
童話并不只是用來哄哄幼童的床頭書,也為其他年齡段的兒童甚至成人提供了廣闊的精神世界和閱讀空間。童話是一種深受兒童喜愛的文學體裁,中年級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是兒童發展的重要敏感階段,童話對于中年級學生而言依然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和積極的作用。減少或弱化童話在中年級的出現,這不僅忽視了中年級學生對童話的需求,也破壞了教育的連貫性和可持續性,雖然低年級學生已經對童話這一文體具備一定認知與積累,但是這種認知與積累還處于較低階段,還有待于進入中年級后進一步掌握與理解。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曾提出這樣一個著名論斷: “任何學科的基礎都可以用各種形式教給任何年齡的任何人?!盵6]這一觀點同樣適用于小學中年級童話的選編。童話作家洪訊濤提出“不同年齡的兒童,有不同的童話要求。我們應該寫出不同的童話去滿足他們。幼兒喜歡和愛清潔的小白鵝、守紀律的大雁、聰明機靈的猴子做朋友。大一些的兒童則要求汽車長出翅膀,鬧鐘會說人話,電影銀幕上能跳下人來……”[7].童話其實可以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發展需要。
小學語文教材的選編者所要做的并不是減少和回避童話這一重要教材資源,而是要按照梯度規律選編童話,即根據兒童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動態把握選擇不同類型題材的童話,充分運用童話的各種題材和樣式,充分發揮童話資源的優勢,滿足兒童需求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小學低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 以形象思維為主,分析、推理等邏輯思維初步發展; 好奇心強但是審美經驗不足; 注意力不易集中,觀察事物的目的性、持續性、細致性和概括性較差; 特別喜歡小狗小貓等動物類童話形象等。在低年級童話的選編上,應該多以文學童話為主,特別是擬人體的童話為主。所謂擬人體童話即主角多為擬人化的動物、植物、器物,它們像人類那樣說話、活動,具有人類的思想感情和性格。這類童話容易為低年級學生所接受和理解。如《小松鼠找花生》、《小壁虎借尾巴》、《烏鴉喝水》、《小蝌蚪找媽媽》、《丑小鴨》等等。從低年級進入中年級,童話選編的類型和內容則需要根據中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變化而進行改變,如果依然大量選擇擬人體的文學童話,則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中年級學生則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中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抽象概念思維、推理幻想和道德認知能力等特點。因此,中年級的童話選編應選擇超人體的文學童話,滿足中年級學生對幻想的需求,如安徒生的《打火匣》、洪訊濤的《神筆馬良》等; 還要引入科學童話,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渴望。梯度規律選編,可以使童話的選編更具連貫性,也優化了童話的資源配置。
3. 2 優選科學性與文學藝術性于一體的科學童話,注重趣味性和幻想性
中年級學生認知發展的需要與中年級教材科學童話的缺失相悖,兒童文學作家們根據兒童天性純真、喜歡幻想等特點,將一些科普知識和常識巧妙地藏在童話故事里,使兒童在閱讀童話的過程潛移默化地了解科普知識,因此在人教版中年級教材中適當增添一些科學童話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科學童話本身往往良莠不齊,不少科學童話過分強調所謂知識的灌輸,而喪失了童話本身的文學藝術的特質??茖W童話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科普文。如《要下雨了》這篇所謂的科學童話,如果去掉其中動物的對話,幾乎成了一篇科普說明文,那就變成了只是對氣象和自然知識的簡單說教。在實際教材選編中,有些編者急于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各種知識一股腦兒塞給兒童,往往偏重于童話的科學性,而忽視了科學童話本身應具有的文學藝術性,從而導致其選編的教材童話有所偏失。
洪訊濤很早就指出“童話,不要去和報告文學爭地盤。企圖以童話去代替報告文學,不可能。反映祖國工農業建設新面貌,并非童話的任務”[8].真正優秀的科學童話是科學知識性和文學藝術性的統一?,F實因素和科學發展是科學童話的重要構成,關鍵是正確處理童話的幻想性與現實性的關系,如張之路的《非法智慧》,將科學技術以及分數評價標準對人的異化描寫得入木三分,很好地處理了兩者的關系。如寫此類童話的蘇聯作家維·比安基,其作品深受兒童喜歡,他的《蒼蠅要尾巴》,生動地講述了蒼蠅要尾巴的故事的同時,也將尾巴對于不同動物的重要性傳遞了出來。所以在選編科學童話時,要注意優選集科學性與文學藝術性于一體的科學童話。
同時,科學童話的選編還要注重趣味性和幻想性。童話的趣味性和幻想性不僅有利于兒童對科學知識的吸收,同時也有利于激發兒童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這也是科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3. 3 文學童話的選編兼顧哲理性與人文性,關注兒童自我成長
文學童話在童話這一文本中所占比例較大,因其所蘊含的哲理性和人文性深受兒童階段中后期的兒童喜愛。從人教版中年級教材選編的文學童話看,如《神筆馬良》、《七顆鉆石》、《巨人的花園》等,都傾向于對文學童話中哲理說教內涵的挖掘和凸顯。
然而,文學童話除了哲理性的意義和價值外,其人文性也有著充滿魅力的閃光。真正優秀的、為兒童所喜歡的文學童話應該是集哲理性與人文性于一體的童話。中年級學生開始關注社會、關注現實、關注自身的成長,所以在中年級教材文學童話的選編上,應該充分考慮文學童話的人文性,尤其是含有人生指向性的童話。面對成長,中年級兒童有太多的困惑與煩惱,而真正具有哲理性和人文性的童話不亞于一篇現實主義小說給予兒童的啟迪、激發和教育,把人類共通的情感、處事方式、精神等以詩意的方式呈現給了兒童。如《夏洛的網》、《女巫》、《隨風而來的瑪麗波平斯阿姨》等童話小說都是優秀的文學童話?!断穆宓木W》中,雖有好心的蜘蛛夏洛的存在,但主人公小豬威爾伯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掙扎才能獲得自救,在他的成長中,不得不接受充滿著死亡、厄運、災難的現實,也不得不學著擦拭傷口而堅強活下去。這無疑對那些遇到生活困惑,處于成長中的中年級兒童是一種很好的指引。
參考文獻
[1] 周作人。 童話略論[M ].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 ].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8.
[3] 劉敏。 現行蘇教版語文小學教材中童話選編研究[D ]. 江蘇: 揚州大學,2013: 21-23.
[4] 王泉根。 兒童文學教程 [M ].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7.
[5] 教師資格考試研究。 教育心理學[M ].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12-15.
[6] 布魯納。 美國教學論流派 [M ]. 西安: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7.
[7] 胡健玲,孫謙。 中國新時期兒童文學研究資料[M ]. 濟南: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 26.
[8] 陳子君,賀嘉。 論童話寓言[M ]. 天津: 新蕾出版社,198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