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目前大家所關注的問題。我認為:組合“多媒體”參與作文教學全過程,改變作文教學信息傳遞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從而使其興趣盎然,滿懷信心地實現作文教學目標。怎樣運用“多媒體”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呢?
一、多媒體作文能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1.觀察現實生活,激發相關想象
無論哪一類想象作文都脫離不開現實,離開現實的想象是空洞的。例如童話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據小學生喜愛動物的特點,用動物代替人類的形象來表達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這類作文實際上是對現實的再現。
小學六年制第九冊《積累·運用七》的作文練習中讓學生圍繞“未來--”進行想象,寫一篇習作。這一類寫未來生活的想象作文對學生而言更有難度。未來是什么樣的,學生除了接觸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說以外,其他的就十分抽象,不知寫什么好。其實這些想象都與我們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梢龑W生勤觀察,例如現在的房屋,一旦完工,它便固定下來,設想一下,未來的建筑由一個個組裝件構成,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組合,這樣既適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便于搬遷、移動。當看到學校操場只有一處,它的空間過于狹小,能不能想象未來會同時擁有地下或空中操場,用升降機來回啟用……這些現實中人們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東西,都可以大膽想象它的樣子、形狀、功能,那么展現在學生面前的空間該有多大呀!
2.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再造想象
課文是學生寫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課文資源,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練習改寫、續寫、擴寫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徑。
例如《凡卡》一文,當凡卡滿懷希望地把信寄出去后,爺爺能收到嗎?爺爺在鄉下會怎樣想念凡卡?小凡卡后來的命運又會如何?讓學生去想象,續寫出符合事情發展的故事,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激活了學生想象的火花。
在教學中選取一些相關的事物或詞語,讓學生進行整合,填補其中的空白,也是提高學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畫下幾種不同的小動物,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并想象出這些小動物之間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然后進行口述表演,這樣激起學生的童趣,他們的想象力會更活躍?;蛘唠S便寫下幾個詞語,讓學生編上一段故事,用上這幾個詞語。這類填空白的訓練,可以讓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二、例文引路
教學開始,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回憶分析與教學目標有關的例文,邊用有強烈視覺效果的投影片將其重點片斷、寫作要點或寫作提綱顯示出來,以引起學生的充分注意。讓學生從范文中找到相應的寫作方式(其中包括如何選材,解決“無米之炊”的問題)從作者寫作思路的“原型”中得到啟發,形成有效的認知結構,將例文中的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直接遷移到作文中。學生作文的思路即可開啟。在這里,例文是一個臺階幫助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投影媒體即等于給學生“一根拐仗”,幫助學生降低寫作難度,創造有利的心理條件,讓學生主動投入寫作活動之中。
三、觀察指導
根據例文總結出的寫法,即寫作目標,逐步演播聲像媒體,顯示學生喜愛的直觀形象,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進行有效指導,使學生有意識地對準目標觀察,幫助學生解決無話可說可寫的難題;培養觀察能力,從而讓學生有序、細致的觀察引起積極、活躍的思維,積極活躍的思維帶動具體、生動的表達。如:指導學生練習“記一次有意義的活動《燒烤》時,”例文引路“后用錄像展示活動的全過程,將學生帶入”燒烤潮“.當我要他們用”先、再、接著、然后、最后“一連串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說出活動全過程時,個個繪聲繪色又毫不費力。接著我又提出要求,重播錄像,并選勸生爐”、“上叉烤”“吃”突出的一些場面邊“定格”,邊用教鞭指劃,讓學生知道看什么、怎樣看、怎樣想,學生隨著教鞭的指點觀察、回憶、分析、鑒別、分別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描述出活動過程中“印象最深的場面和這個場面中讓人最開心、最有趣的一些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
學生有目的、全面、細致、精確地觀察,迅速“理清活動的全過程”,選擇“體現意義,突出中心”的材料,知道“記一次活動”要“按活動順序”觀察,來“寫清楚”;還要“抓重點”細致觀察“寫具體”.可見,電視媒體提供物像指導觀察顯社通,學生觀察時有目的、有順序、有重點、抓特點,思信時有憑借、有條理;寫作時必然有序、有物、有理、有文、有情。
四、片斷嘗試
當學生通過觀察指導產生“會寫”的情感時,抓住契機,要求學生在事先預備好的投影膠片上進行片斷練習,即練習寫好文章的重點部分,“把話說具體”.如:寫〈記一次有意義的活動〉中的一個“動人場面”.又如:寫《荔枝》“果”的“色、形、味”.然后選擇2-3個典型片斷通過投影在屏幕上顯現?;蜃寣W生用普通筆將片斷直接寫在稿紙上,用固定在講臺上方的攝影機當場拍攝被評習作,在電視屏幕上顯示出來,師生在都能看到被評習作情況下按寫作目標對思想內容、語言表達共同分析評價。雖然被評議的作文只是極少數,但面及全部,教師示范批注、修改;全班集體評議、修改,學生自改、互改。既充分肯定成績,相互鼓勵,相互學習,友好競爭,鞏固提高;又相互指出缺點和修改的方法。學生看著被評的習作,隨著教師的點撥,受著伙伴的啟發,獲得眾多信息,及時從寫作規律上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及時予以修改,劣作變佳,佳作更佳。這樣,不僅能鞏固強化寫作知識的遷移,提高學生評議、修改的能力,使其寫作水平上升一步,又能增強自信心,增添習作興趣。
五、布局謀篇
緊接著要求學生根據寫作目標,圍繞文章所確定的中心,對所選材料加以分析、歸類,確定按什么順序表達,什么詳寫、什么略寫。在投影膠片上或稿子上擬作文提綱。并將其提綱投影片或攝像機放映出來,再一次指點全體學生相互評價、鼓勵、啟發,把頭腦中的構思程序化,避免出現內容無重點、層次不清晰,詳略不當的毛病,讓其寫作水平進一步升華,從而駕馭篇章結構。將各種媒體有機組合,構成教學信息傳輸及反饋調節的優化教學媒體群,共同參與作文課堂“四環節”的全過程,學生始終處于一種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動手嘗試、探求、發現的境界之中,主體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因此,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獲得的知識多,并且能迅速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這種知識結構又成為他們接受新信息的認知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