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是一種寫作技巧嗎?一直以來,我們的作文教學不重感悟,不重內化,不重積累,不是“厚積簿發”而是“急功近利”,不注重調動已有生活積累和閱讀積累,不注重拓展觀察和閱讀的空間從豐厚的民族文化中汲取營養,這樣忽視生活的積累和文化積淀,學生必然源頭枯竭,感情淡簿,認識膚淺,表達困難。而作為教師,不是讓學生自己從讀中感悟,發現寫作規律,而是“喂給”學生各種寫作技巧知識,提供各種“捷徑”、“便道”,這或者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拔苗助長。
作文訓練不僅僅是一種文字表達能力的訓練,通過作文,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品格?!墩Z文課程標準解讀》寫到:“使學生在作文中能不斷審視自己,矯正自己的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精神健康發展?!?/p>
眾人皆知,作文貴在說真話,抒真情,用真言(自己的語言)。作文應是學習做真人的一種歷練,學生敢于用真情用自己個性化的鮮活語言,通過記人,敘事等方式,把自己個性中不美好的一面(如自私、兇狠、偏執),“我口寫我心”自然地流露在文章中。我們教師要不皺眉,不大驚小怪,引導他們去認識這些缺點,春風化雨般矯正其價值取向,努力使每次作文成為學生做人的一次求真、求善、求美得過程。
“夫綴文者,情動而情發?!庇H朋、益友、良師、家事、國事天下事、人情、美景、趣物,件件可寫,樣樣可議。生活五彩斑斕,既有陽光雨露,也有狂風暴雨,只要來自生活,發自真情,作文就能風行水上,自然成文。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歇?!比~老一語道出了生活與作文的關系。因此,我們要引領學生熟悉生活,認識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走生活作文之路?!段覀兗业呢垺芬晃?,在老舍先生筆下,大花貓性格古怪,既貪玩,又盡職,既淘氣,又乖巧,既膽小又勇敢等多重矛盾性格交織在一起,一只可愛的大花貓仿佛就在讀者眼前?;ㄘ堅诶仙嵯壬母寮埳狭粝履_印時,難怪他不生氣,還說是畫了幾朵小梅花呢。這正是老舍先生感受生活的良好體現。大凡有所成就的作家都如此。
他們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急人所急,想人所想。難以想象,一個對身邊的人漠不關心,對生活中的事熟視無睹的人,會寫出清新亮麗、有血有肉的好文章來。
有了“下米之鍋”并不意味就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說真話,吐真情,在“真”字上下功夫。
首先,讓學生知道只有真實才是最美的。名作之所以為名作,正因為其間傾注了作者的真情。其次,注重指導學生表述真情的方法。如《一個蘋果》一文,環境實景實寫,心理實話實說,這樣的文章才會讓人覺得真實可信,才會打動我們的心。再次,通過有效地訓練,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在體驗生活中形成獨特的感受,讓真情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長葉結果。
整體感悟比局部修理更重要,靈氣比匠氣更重要,情感的喚起比概念的梳理更重要,切入現場比浮泛說教重要。其實,教學生“說真話,訴真情?!币彩怯幸幝煽裳?,那就是“激活心靈”.作文是一個實踐歷練的過程,又是一種心理品質構件與完形的歷程。作文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評價的內在張力,用心理靈激活心靈,用智慧誘發智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與創作性,不斷推動積累、感悟與表達的整合與滲透,讓知識,技能,能力升華為素質。弱化結論性評價,強化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改變靜態的從文本出發的主體、材料、結構、語言的模式化評價,關注作文的基礎性、生成性、發展性與創造性讓評價從文本追溯到人本,有結論追蹤到過程與發展,將作文的源與流、文與人有機地和諧地統一并完形為寫作心理品質。
“激活心靈世界自我關照”,實際就是喚醒寫作主體的“生命意識”.這種生命意識,在作文教學的范疇中,就是高尚的人格,敏銳的感覺,豐富的想象和深厚的底蘊,就是一種攝取、表現和創造的潛能和欲望。
真情是榫接內容與形式的必須,這時從心理學角度關照作文濕濕的一種方法。老師們經常教學生要學會觀察生活,真情寫作,其實就是一種用心的觀察,平淡生活中引人矚目的事件并不太多。教師指導學生觀察,要側重方法的指導,理論上要教學生“由整體到部分”、“捕捉事物特點”、“由此及彼互相對照”、“多角度,多側面”、“側向和橫向”、“上位和下位”“遠視和近視”、“仰視和俯視”,非但不能真正地教會學生作文,相反的,繁瑣的術語會使學生如墜入五里霧中,更加無從下筆,從而失去寫作的興趣。
看過一些有心得的老師上的課,學生課堂上表現得還好,但下課后就找不到感覺。什么原因?原因是只注重訓練遣詞造句的技巧。仔細想想,無非是在小學生的基礎上多了些定語,多了些修辭,句子變長,讀起來復雜而已,實則“治標不治本”,學生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根本,自己的原動力。其實,寫好作文的可靠性就如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和活水來”所說。對于作文而言,這活水是什么呢?是心!“不是我不會作文,而是我的心太麻木,沒感覺”.因此,激活心靈的作用猶如拉動內需一樣重要。
怎么拉動呢?靠真情!學生寫不好作文,不是技巧不夠,積累不足,而是“心”不在場。就他們的認知和儲備而言,足以做出像樣的文章。
所以,老師應注重以生活畫面再現來喚起學生的記憶,找回忽略的細節感,營造感性氛圍,鋪墊作文的“入場式”,極速調動學生的聚合的情感,復蘇學生寫作的靈感。因為,對于任何一個人都會出現如此情況--情到深處,自然就會妙筆生花!--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境界??傊?,整體感悟比局部修理重要,靈氣比匠氣重要,情感的喚起比概念的梳理重要,切入現場比浮泛說教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