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鉆研課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是實現課堂高效的根本,是進行新課改的基礎, 教師在授課之前沒有深入研究教材,不清楚教學的重難點,在課堂學習時設計的內容不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 這樣的教學實現不了教學高效。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師在改變教學觀念的同時還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探究, 運用豐富的教學資源來設計教學內容,正確把握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能把重難點通過有趣的環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 讓他們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來掌握和理解這些知識。 我在教學過程中,雖然已經有多年的教學經驗, 但在每次教學之前都對每一篇課文深入閱讀, 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預設, 對學生沒有理解和掌握的詞語和段落進行重點標記,使課堂教學能順利進行。 只有把課本鉆研透了, 運用多方面的教學手法才可以更好地去提高和激發學生的小學語文學習興趣。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興趣對學習起到的重要作用。 通過教學內容和方式的設計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讓他們對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和提出的問題能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 并讓他們在吸收新知識的同時喜歡上語文課。 在學習過程中, 學生通過自己主動探索獲得的知識能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欲望, 讓他們能把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轉變成主動對語文知識的探索,在享受成功和快樂的同時輕松地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 例如,在教學《太陽》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寫一寫自己對太陽的認識和理解,太陽對人類的作用,如果沒有太陽世界會變成什么樣? 根據這些教學任務的安排,學生對這一課的內容有想要了解的強烈欲望, 這時教師再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和理解,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在對學生探究欲望激發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情境來進行, 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 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讓他們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來讓學生積極地和教師進行互動,使所提出的問題既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內容, 又能通過和教師的交流來把學習的掌握情況反饋給教師。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能讓學生通過思考來對知識獲得更深的理解,但是要體現學生作為主體地位,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在增加他們對知識探究語文的同時,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各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讓他們在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中來完成課文重難點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和在語文學習中的自學能力。
(一 ) 調節課堂學習氛圍 , 讓學生感到輕松、愉快
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教師應該注重課堂學習環境的調節, 壓抑的學習環境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而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則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在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時, 就要進行課堂氛圍的調節。 用溫柔的話語來對待學生, 用鼓勵的眼神和贊賞的微笑來和學生進行無聲的交流和溝通, 讓他們在獲得肯定的過程中不斷努力。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
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設計, 可以進行如下問題情境的設計來吸引學生的興趣:
1.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
2.注意觀察比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
3.組織匯報討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
4.開展課外實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
(三)重視對問題進行篩選,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 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問題解決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的過程。 當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后, 教師應該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者,應該鼓勵并放手讓他們通過查找資料、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多種途徑嘗試解決問題。這對啟發、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三、使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這個階段, 他們對聲音和畫面都十分感興趣。 我們在課堂上要引進多媒體教學,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教育。 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 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把課本上抽象的知識變的形象化和生動化, 這樣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去理解課文內容。 多媒體教學可以讓我們的課堂變的有活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樣學習氛圍可以帶動整個課堂的學習效率。
總之, 小學語文興趣的培養需要我們廣大師生共同去努力。 小學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 我們要努力讓學生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要讓學生懂得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小學語文的教學任重而道遠, 希望我們共同努力給學生創造一片更好地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