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傳統教學中教師負責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并進行大量題目練習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合教學的要求了。 因為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沒有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每一個知識點都詳細地向學生講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需要記憶,語文知識點和背誦重點段落,記憶題目的解題方法。 在這樣的學習中, 學生體驗不到學習的樂趣,不利于他們語文思維的發展。
針對這一現象我國著名學者黃克劍先生曾指出:“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人,教育不是既定劃一的筆墨,用劃一的教材和方法, 把受教者加工成劃一的 ‘標準件’,而是尊重受教者各自獨特的天賦、氣質、秉性趣味, 以對于他們各自說來最恰當的方式,把他們成全為合于他們天性而又富于人文教養和創造精神的人”。
在教學中, 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和教師進行有效互動,在課堂上充分展示他們對文章的理解。 通過互相交流,教師和學生的情感不斷加深,他們在共同學習中不斷使思維獲得啟發,學生能根據課文的內容來感受其中人物的動作表現,體會到作者描寫的深意。 同時通過對重點字詞句的分析和探討,能讓學生提高語文知識運用的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能通過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不斷進行改進,提高了教學能力。
一、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就需要打消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感,以平等的地位來對待學生。 在教學中,教師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使他們能在輕松的環境中對語文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對于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教師要激勵他們大膽地提出來, 并對這些敢于提出問題的學生進行表揚,使其他學生都向他們學習。
通過發現問題, 促進思維的進一步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語文課堂上, 教師要對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講解,但是要精講少講,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和思考的深度,使他們在互助合作和探究過程中對語文知識進行主動思考,使語文綜合能力不斷提高。
二、以多向互動合作為手段,積極嘗試自主學習途徑
多向互動教學中包括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在互動合作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不斷具有獨立性和合作性,在學習過程中充滿了自主性。學生的學習在積極互動下不斷取得進步。
在教學中, 教師要引導學生的思維發展,讓他們通過認真閱讀語文課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教師把學生提出的問題作為教學的切入點,能使課堂學習具有針對性。 通過互動學習和探討,學生掌握了不懂的問題,而教師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一帶而過,既節省了教學時間,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又能讓整堂課的節奏緊湊,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例如,在教學《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時,我在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后,讓他們主動說一說感受,提一提疑問。 學生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就提出了許多不理解但十分重要的問題:如為什么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為什么青蛙不相信小鳥說的話,認為它在說謊呢? 青蛙最后相信小鳥的話了嗎? 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學生主動提出來的,是他們對課文內容的初步理解,反映了他們的思路方法。 這些都是教學的寶貴資源,我及時加以開拓,運用使課堂教學教達到互動。
同時在課堂上,我注重讓學生提“兩種問題”的教學方法,使師生、生生之間產生互動。
一類是學生自己弄懂了用來考別人看是否能懂的問題,可說:“我考考大家……”另一類是學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問題,用來請教同學或教師,可說:“我請教大家……”這樣,教師不僅是教者,也是學者、思者和聽者,從而為多向互動合作教學策略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進行多向互動時還應提倡生生之間兩兩互動或小組合作學習互動,包括組內異質的小組合作學習和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的內容可以是互相檢查對方活動,互相表達自己的看法, 互相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互相競賽鞏固認知,共同操作發現新知等。
三、以探究為目的,培養求異思維
語文教材中包含著豐富多彩的知識,需要學生通過探究來進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才能體會到文字中蘊含的美。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多個角度來引導學生對同一個問題進行分析,啟發學生的語文思維,激發他們的語文智慧。 語文開放性的題目答案不僅僅只有一個,教師要引導學生擺脫慣性思維,從新的角度去分析,獲得合理的答案。 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能大膽說出自己和他人不同的看法,對于和教師的講解有疑問的地方也要大膽進行質疑,激發他們的語文思維發展。
例如,在教學《小英雄雨來》這一課時,學生閱讀課文之后,我提出了如下問題:為什么雨來是小英雄呢? 學生通過認真思考,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雨來很勇敢,所以他是小英雄。 ”還有的學生說:“雨來面對鬼子不害怕,所以說他是小英雄。 ”還有的學生說:“雨來靠著自己機智和勇敢在鬼子的槍下活了下來,所以他是小英雄。 ”學生思考的角度不同,他們說出來的答案也不同,這些答案雖然是片面的,甚至是幼稚的,但是都反映了學生思維的活躍性, 是創新思維發展的基礎條件,教師要對他們進行鼓勵和表揚,并引導他們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感受。
在教學中體現新的教學理念, 要運用多種情境來提高他們的思維運作, 教師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說出的獨特見解要給予表揚, 通過讓其他學生學習他人的思考方法來獲得更寬的思維,獲得更多的體會,有效激發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使他們的創新思維獲得發展。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并深入研究教學目標和新課程目標, 在教學設計中融入創新精神,使新穎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目光,使他們不由自主地跟隨著教師的引導對語文知識進行深入理解, 在課堂上充分展現他們的智慧,使語文課堂學習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