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中,寫作是最富創新意識的活動.而很多學生覺得作文難寫,怕寫作文,這一直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如何解決這個難題,讓學生愿寫作文、寫好作文,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筆者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摸索到一點經驗--“四步指導”\\(觀察積累、分析綜合、立意表達、評改反饋\\),現分別介紹如下:
一、觀察積累.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作文難,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心中沒有材料.作文的材料哪里來?從對生活的觀察中來.只有引導學生準確客觀地寫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描述解釋所接觸到的真真切切的東西,才有利于學會寫作.
指導學生觀察的內容包括:1.人物形象觀察.包括個像和群像.
觀察時要注意抓人物特征、個性,揣摩內心感受等.2. 景物觀察.
包括景物的形狀、色彩、線條、組成、變化聯系等.3.事物差異觀察.
要注意事物異同,如習性、動作等.4. 影視觀察.包括畫面、動作、聲響等.5.社會生活觀察.包括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政治變遷等.
指導學生觀察時需要注意幾個問題.1. 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誘導學生產生興趣,才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2. 觀察要有目的性和計劃性.這樣,學生觀察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和無效性.3. 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如在觀察中比較、歸納等.4. 觀察要有層次性和順序性.觀察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常用的觀察順序一般是由遠到近、由表及里、由外到內、由主到次、由部分到整體或由整體到局部等.只有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才能在頭腦中形成條理清晰的印象.5. 要及時記錄整理.如果只觀察不記錄,就難以留下深刻印象.
二、分析綜合.
這一過程是進一步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學生觀察掌握的材料,基本上還是一種浮于表象的認識.必須進行分析、提煉、綜合,去粗存精,去偽存真,把握其本質特征并帶入個人主觀感受,才能加深理解,利于表達.如指導學生寫《家鄉的變化》這篇作文時,我們可讓學生先說自家的變化,引導學生思考引起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通過討論、分析、歸納,使學生明白: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是黨堅持富民政策,堅持開展開放的結果.引導學生對素材進行分析綜合,能夠使學生根據文章的主題對材料進行合理的取舍,才能避免材料的堆砌,使寫作材料有思想、有靈魂.
三、立意表達.
這是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階段.
“意在文之先”.意即文章的中心.通過分析綜合抽取出材料的實質,就是文章所表達的“意”.
表達的過程是學生發揮主觀獨創性,有效組織材料表現中心的過程.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明確寫作的文體以確定使用的主要表達方式;確定表達中心的材料;編寫寫作提綱.\\(一\\)寫好開頭.一個好的開頭,將直接關系到文章思路的展開和行文的流暢.開頭要醒目、新穎,能準確入題.\\(二\\)安排好材料的順序、詳略.\\(三\\)注意句段的銜接和過渡.正確運用關聯詞語及過渡段句,顯示材料之間的內在的邏輯聯系.\\(四\\)運用材料時,要多加聯想、想象,拓寬思路,使文章有血有肉.\\(五\\)結尾要巧妙.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點明了文章結尾的重要性.一篇好的文章既要有“鳳頭”,還要有“豹尾”.文章的結尾或照應開頭,或深化主題,或發出號召,或設置懸念引入思考等.
四、評改反饋.
宋代詩人呂本中在《童蒙詩訓》中談到:“文字頻改,功夫自出.”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也談到“改竄舊文,重作舊題,始能深造.”可見,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可以說文章寫作是從不斷修改中學會的.學生寫完作文,教師再指導評改反饋,學生才能知道存在的問題,思維才能受到進一步訓練,才能更好地錘煉語言,布局謀篇,寫作水平才會得到提高.
指導評改的具體過程是:
\\(一\\)學生自己評改.
這一過程是學生活動.寫完作文后,教師提幾個基本的評改要求讓學生自己修改.如:錯別字,不恰當的標點符號,不恰當的詞、句子,段落是否連貫、明確、完整.有沒有前后重復的地方,開頭結尾是否照應等.
\\(二\\)教師評改.
學生評改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由于其知識能力的約束和評改標準的主觀性較強,不一定能達到理想的評改效果.
因此,教師必須評改,做出樣子,發揮其主導作用.
\\(三\\)公開講評.
這一過程師生共同參與.教師各挑選一份較好和較差的作文連同批語印發給學生,先讓學生熟悉兩篇文章及批語,再把批語中指出的優缺點從文章中找出來仔細品評、討論,教師點評,學生再回憶自己作文中優點及不足,對于如何寫這篇文章心中有數了,思維和表達就有了更深的感受.
\\(四\\)學生再改.
處理完兩篇典型作文后,讓學生再對自己的作文推敲、增刪,或重新布局,進一步完善整理.
教師不是試驗者,而是學生寫作的指導者和幫助者.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最有效辦法是靠學生的實踐,而“觀察積累--分析綜合--立意表達--評改反饋”這種寫作過程指導就是從實踐這一角度提出來的,是學生作文實踐活動的具體指導方法.有效使用這一方法,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歸納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侯完肖 . 文字頻改 功夫自出--中學生作文修改芻議 [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2\\(08\\).
[2] 李軍霞 . 淺談寫作中的觀察 [J]. 學苑教育 ,2011,13.
[3] 曾玉友 . 關于“新概念作文”教學指導的思考 [J]. 中國輕工教育,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