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 應該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終身快樂地學習。 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每一節語文課, 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各種有效的語文教學策略, 以便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以下是筆者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一點心得,拋磚引玉,以期與各位同仁共同提高。
一、明確教學思路
語文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多讀、善思、多寫的學習習慣。 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讀、思、寫等學習活動獲取語文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得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就是以思想啟發思想,以情感激勵情感,以智慧碰撞智慧。 我們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解放自己和提升自己。 在教學的初步階段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是重在學生對課文的基本了解,學生之間進行簡單基本的有效交流,從而對課文有基本的認識; 在深入階段則要求學生對課文深入理解, 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細讀,學生之間進行對學習成果的基本交流,對課文有初步的體驗與感悟; 在拓展階段則重在通過拓展閱讀及各種形式的交流討論,使得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從而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二、重視讀寫結合
讀寫訓練強調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 讀寫訓練在語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語文教師要注意在每一節語文課上為學生提供寫作的機會, 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口頭說一說或寫個小感想、小片段,或續寫,或改寫等,讓學生讀后必動筆, 這樣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重視教材的作用,讓學生通過學習教材學會說話與寫作。 我們要通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自求得知,從而方便其自主學習。
三、教會學生預習
要想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 語文教師應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 使得學生能夠科學有效地進行課前預習, 從而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 對于低年級學生,我們可以有計劃地指導他們進行預習,要求他們通過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我們則要指導其運用審、讀、劃、提、查的方法進行課前預習,即,注意文章題目與內容的關系;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圈點文章中的生字詞和重點語句;提出不懂的問題,以便課堂上有目的地學習;查閱相關資料,拓展知識,深層次理解課文。 這樣科學的預習方法,學生不會盲目讀書,長此以往,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
四、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語文教師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 以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參與競爭。 競爭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自然上課的時候聽講認真,積極主動,勤于思考。 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探究,自覺地研究課題,目標明確,從而很好地掌握所學到的知識。 在教生字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比速度、比正確率;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感情、比體會。 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以個體或小組為單位進行各式各樣的比賽。
五、作業生活化
《語文課程標準 》強調 :“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 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 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作業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不能僅僅拘泥于課本和課內的學習內容。 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通過查閱資料、走訪群眾,對身邊的環境和人物進行調查活動,從而了解環境的變化,社會的進步, 身邊的榜樣……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閱歷,對學生人生的發展很有好處。 我們還可以要求學生每天看新聞,留心身邊的廣告語、警示語,把學生家庭生活、社會實踐、其他學科等與語文作業結合起來, 形成一個有機的學習整體,從而深化和應用語文知識,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
六、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作為新時期的教師, 我們一定要學會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有效教學, 這樣可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 合理地將課外知識引入到語文課堂中,提升學生的知識層面,開拓學生的視野。 在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將學生感興趣的相關視頻在課堂上放映, 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此時的學生精力充沛, 在這種狀態下學習的效率非常高。
小學語文對學生的人生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緊跟時代腳步,積極探索先進高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