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口語的重要性,古人有眾多見解。荀子早就指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文藝評論家劉勰則把口語提高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一人之辯勝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隨著現代傳播媒體的發展,口語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小學生的口語交際存在著許多不容樂觀的現象:有的害羞不敢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有的說話羅嗦,似是而非,華而不實,前言不搭后語;有的口齒不清,語言不準確,甚至敘事不夠明了,辭不達意,犯邏輯的錯誤等。那么,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呢?筆者在教學中不斷地實踐、總結,在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方面獲得了一些經驗,現寫出來與大家共享。
一、激發敘事的興趣,讓學生愿講
首先,讓學生了解敘事是運用口語講述事件的過程,所講述的可以是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或書籍報刊上的文學材料,可以簡明地講述,也可以詳細地講述,可以只講大概,也可以繪聲繪色地講得活靈活現。只要學生愿講,哪怕只講一句,教師也要及時地給予鼓勵、表揚,激發他們說話的興趣,培養他們樂于表達的能力。前不久,我班開展了一次"我行我秀"活動,讓學生各自展示自己的才能,結果冷場了半節課,沒有一個學生敢上前展示。于是,我先鼓勵班長表演,她走到前面,扭扭捏捏,低著頭不停地搓著自己的衣角,我再次鼓勵她說:"我相信你會很棒的!"她才勇敢地講起來,最后贏得了大家的經久不息的掌聲。我及時地獎給她一朵大紅花。得到夸獎后,她自信地說:"老師,我能不能再表演一個!"真讓我意想不到??梢?,要激發他們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張開嘴來愿講是很重要的。
其次,要創設良好的交際氛圍,努力激發學生口頭敘事的興趣和參與交際的熱情。如在《有禮貌》一課的教學中,我向學生講了一個故事:有一位青年向老者問路,他馬上吼道,"老頭!爺問你,××往哪去?"老人不但沒有給他指路,反而生氣說他是"冒失鬼".過了一會兒,某一位中年男子開車至此,他先下車,然后有禮貌地說:"老爺爺,請問方才可曾見一位身穿黑色衣服,大約70多歲的人過去。"老人見他很有禮貌,便耐心地告訴了他。這正如俗話所說的"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二、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樂說
口語交際能力只有在實踐中、在互動交流之中才能得到提高。事實上,口語交際有著豐厚的土壤,因為凡有人際交往的地方,就可以進行口語交際教學,這是由母語學習的廣泛性決定的。因此,我們應拓展學生的社會生活交際學習空間,變封閉為開放,溝通課外生活,變單調對話為豐富多彩的口語交際活動,創建自由表達的氛圍和交際活動空間。在實踐中,采用語言和自習課集中訓練,家庭和課外校內分散訓練,個別重點指導訓練、學生與學生相互訓練,教師與學生共同訓練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口頭敘事訓練,要求語言1了一個活動,做了一次游戲,讀了一篇文章,做了一件事情,見到一種現象,聽到一個變化,看了一部電影,都要及時、準確、完整地敘述給別人聽,激發學生的口頭敘事激情,我采用了每天早上20分鐘的集中敘事訓練,效果相當明顯。
另外,說與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說"的教學與"聽"的教學可謂逆向互補。就是說,在訓練學生"說"時,讓學生站在聽者的角度,設想自己如何說能讓聽者聽懂,打動聽者。而在聽的教學中,我們訓練學生要先緊扣主旨來"說",主旨或者觀點的提出要鮮明,提綱挈領,然后再想一想從哪幾個方面展開,圍繞一個中心用最簡練的話概括出每一段的小標題,最后在每一個小標題下,再想想如何組織這一段話,這樣說出的話,才會條理清晰,綱舉目張,通順流暢,即所謂"理定而辭暢".如果說話之前對要講的觀點不明確,沒有"主心骨",那么言辭必然阻塞不暢達。表達時,要有意識地運用語調、停頓、節奏、重音等加強表達效果,并與所說的內容有機配合,使語言顯出層次美、變化美、個性美。
三、教給說理的方法,讓學生善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方法是形成能力的前提與關鍵,說話也不例外。我們在實踐中也要注意教給學生說話的方法。
(一)仿照教材中的句式練說
句式訓練作為說話訓練的一種最基本訓練方法,它對于培養學生完整表達的能力和形成多種表達技巧起著主導作用。
教材在句式安排上遵循由淺入深,從單一到多變的原則,安排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層次性強的句式訓練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充分考慮到訓練的坡度,使學生在每一個環節都能有話可說,又要講究說話訓練的多樣性,讓學生能根據一種句式表達不同的內容,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如我們在教學"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時應先把這一句式放在原句中,讓學生感受、體會這一句式的構成特點,然后憑借一些活動,讓學生初步練習說話,最后甩掉"拐杖",讓學生自由地進行該句式的說話訓練。這樣由扶到放、層層深入,不但使學生的語言更合乎規范,還能使學生會說、說好。
(二)指導學生抓住情景練說
具體、可感的情境是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的另一有效途徑。教材配置了許多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兒童特點的情境圖。教師要善于從這些情境圖入手,扎實地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在指導學生看圖時,要先讓學生了解圖意。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進行點撥,否則學生就會陷入三言兩語或無話可說的僵局。
(三)重視在復述中提高說話技能
復述是一種鞏固課文內容的方法,也是一種強化說話訓練的方法。復述不等于背誦,由于學生在復述課文時,要脫離文章的原有文字,或將原有文字進行再組合。因此,它實際上是一次創造的過程,是一種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文章內容的說話練習,但復述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說話練習。學生在學習課文時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一些新的語言結構,積累了一些新的詞匯、短語,在復述時會不自覺地加以實踐運用。正由于復述具有上述特點,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時,要力求讓學生離開課本,用自己已掌握的語言自由地進行組織、復述。若學生在復述中運用到了新的句式、詞匯,教師就要適當地給予鼓勵。這樣做,既達到了鞏固課文內容的目的,又提高了學生的說話技能,強化了說話訓練。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一個綜合的過程、一個長期的過程而決不僅僅是語文教學的問題。正如新課程標準解讀所言:第一,堅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第二,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我相信通過以上方法,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會由"不敢說、不會說"變為"我想說、我敢說、我能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