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通俗來講就是教會學生識字、閱讀、語言表達、習作。就閱讀和習作的關系來講,閱讀是積累知識的過程,而習作是對積累過程的體現,學生的閱讀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習作。因此,閱讀是習作的前提,習作是閱讀的體現。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合理地將閱讀和習作結合起來,一方面幫助了學生的學習,另一方面也實現了教學目標,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一、閱讀、習作在教學中的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將閱讀和習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升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作用。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注重教學的方式方法,在課堂上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閱讀和習作的教學過程中,而不是任務性的接受學習。閱讀和習作始終都是以相互關聯的關系出現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種渠道,為的就是讓知識能夠發揮作用,而習作就是使用知識的過程,將閱讀積累的知識用到實際,體現閱讀的價值。
二、閱讀、習作結合教學的方法
(一)準確定位課堂的主導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指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閱讀中不將自己對文章的認識強加給學生,作文寫作的過程中不以自己的語言替換學生的語言,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在作文課上,教師給學生創造和諧的學習氣氛,在以前閱讀積累的基礎上,減輕學生的思想壓力。例如,在作文課上,我讓學生寫一篇作文題目《我的理想》。在課堂上,學生就能根據自己的閱讀積累以及內心的想法將自己的理想表述出來。學生的理想各不相同,有的想當警察,有的想當醫生,有的想當探險家或者發明家、科學家等。教師要按照學生的思路去走,然后對寫作方法進行指導,不能約束學生的思想。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就比較活躍,閱讀積累的知識才能更好地在習作中體現出來。此外,學生的寫作不能過于看中形式,要注意啟迪學生的想象力,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在文章中體現出來,不拿呆板的教學方式約束學生的思維能力。
活躍的思維使得學生學習變得更輕松,學習興趣倍增,他們會認為習作是一種精神享受,以后也不會因為習作而愁眉苦臉了。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特別重要,在課堂上,教師要不斷創建活躍的教學氣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改變學生散漫的學習態度。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尤其是語文,閱讀特別重要,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就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寫一篇《春》,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認識把春天的景象描寫出來,教師就可以把學生帶到郊外,讓學生切身感受,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在進行寫景作文的時候,學生也有話可寫。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多發現、多體驗、多思考,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就漸漸提升了,為寫作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通過閱讀,改寫文章
文章改寫就是在不改變原文的基礎上對文章的內容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改寫之后,文章的體裁可以不同,人稱也可以更換,表達方式也能改變,但是主題思想不能改變,這就需要學生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去實現,在掌握文章主題思想的前提下,必須具備足夠深厚的語言功底,這就需要平時學生多閱讀、多積累。例如,在學習《趙州橋》的時候,文章是以第三人稱敘述的,向我們展示古老的趙州橋特點。另外,還可以把古詩、現代詩改寫成記敘文或散文。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就可以采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將文章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或者以一個導游解說的方式表述文章,更好地激發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欲望。
(四)通過閱讀,補寫文章
對文章補寫,也就是對文章缺失的內容進行補充,作者寫的比較簡單,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補充表述。例如,在學習《幸福是什么》的時候,文章介紹的是女兒帶領三個青年尋找幸福,多年之后他們又相遇,回顧他們的經歷,感受這個過程的幸福。而文章并沒有把這三個人的經歷敘述出來,這就給學生留下了空白。學生在把握主題思想的基礎上,認真閱讀課文,借助平時閱讀積累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想象把這個空白補充起來,進而感受知識的融匯貫通和感情上的共鳴。
(五)通過閱讀,續寫文章
有的課文,看似寫完了,但是總覺得缺個結局,給人空出了想象的空間。這時候學生就能借助自己的想象力給文章補充個結局。但是這個過程相當于是一個自己寫作的過程,需要學生具備足夠厚的語言功底,這就需要學生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積累。例如,在學習《景陽岡》這篇文章的時候,文章主要是描述武松在景陽岡上打虎的過程,而且寫得詳細具體,主要是展現武松的英雄形象。文章的結局是寫武松打完虎之后,已經全身無力,他不敢再往前走,只好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客棧。但是現在這個武松已經不是上岡之前的那個了,顯然已經失去了上岡前的勇氣。他滿身的血跡,客棧的人看到這個情景會是一個什么反應?對于武松回到客棧之后的表現文章并沒有寫出來,學生就可以借此續寫結局,例如,以《景陽岡上頌英雄》《夜宿客?!愤@些題目進行續寫,都可以借助自己的想象和語言功底將結局寫得很精彩。
總而言之,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將閱讀和習作有機地結合起來。閱讀幫助寫作,寫作體現閱讀,這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只有閱讀量足夠,學生才能在寫作過程中有話說,有字可寫。學習貴在堅持,長久之后學生也必能領略到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黃友勝.探討小學語文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4):82-83.
[2]嚴華銀著.讓語文安靜———嚴華銀講語文[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8-29.
[3]鐘垂蘭,熊富生.讀寫結合提高能力———語文教學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校外教育,2010(1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