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根據國家、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按照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深入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探索建立具有四川特色的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評價網絡體系和評估制度,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四川省基礎教育監測評估中心于 2013 年初啟動了基礎教育學業質量監測工作。
2013 年6 月,四川省基礎教育監測中心先后在四川省普通中小學教科研專家庫、高等院校、教科研機構、中小學校遴選了 100 余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研發團隊,在廣泛學習借鑒國內外學業質量監測工具的基礎上,嚴格按照監測工具研發的程序和質量要求,歷時一年,研發了五年級數學學業質量監測工具,并在四川省三臺縣、巴中市恩陽區進行了兩輪預試。結果表明,監測工具信度效度較高,質量可靠。 2014 年9 月,省督導辦和省監測中心在四川省 2013 年縣域經濟十強縣等25 個樣本縣共305所樣本校組織實施了五年級數學學業質量監測。
現將監測結果簡要報告如下。
一、學業發展水平概況
(一)學業發展水平①總體較好,但綜合實踐和運用能力較差,質疑意識較弱,成功體驗與自信心不足
學生學業發展水平是衡量學生發展狀況及基礎教育質量的核心指標。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及《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 年版)》,本次監測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表現學生學業發展水平,各維度的具體指標如下表所示。
總體上看,學生學業發展水平較好。在知識與技能方面,中等水平的學生人數較多,水平極低②的學生比例很??;在過程與方法方面,學生獨立思考意識強,合作交流與反思習慣較好,但質疑意識相對較弱;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較強,對數學價值的認同程度較高,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初步養成,但學生成功體驗與自信心不足。
1.知識與技能方面
學生數學知識與技能總體較好。樣本縣學生數學知識與技能量尺分數①主要集中在平均數附近,高分段學生比例相對較大;成績極低學生比例很小,經 濟 十 強 縣 和 均 衡 評 估 縣 分 別 為 0.2% 和0.1%. 但是,學生在各內容維度及能力維度方面的表現存在明顯差異。
內容維度方面:學生在“數與代數”方面表現最好,“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次之,“綜合與實踐”方面表現最差。如,經濟十強縣學生在“數與代數”“綜合與實踐”兩方面的量尺分數相差達 134分,差異極為明顯。
能力維度方面:學生“了解”能力、“理解”能力較好,“掌握”能力次之,“運用”能力較差,四者差異明顯。如,經濟十強縣學生在“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方面的量尺分數相差達 130 分,差異極為明顯。
經濟十強縣和均衡評估縣學生知識與技能各分維度量尺分數具體如圖 1所示。
2.過程與方法方面
創新是數學學習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集中體現。其中,獨立思考是創新精神的核心,合作交流是創新的重要途徑,反思質疑是創新的重要方法。監測發現,樣本縣學生獨立思考意識較強,合作交流與反思習慣較好,但質疑意識相對較弱。
獨立思考意識較強。數據顯示,對于學習中的困難,92.0%的學生愿意嘗試自己想辦法解決;遇到難題時,77.8%的學生不希望僅直接被告知答案;面對別人質疑時,77.8%的學生不輕易改變自己的主張。
合作交流習慣較好。數據顯示,面對學習任務時,79.6%的學生會與同學討論、交流、協作、分享;對于團隊分配的任務,85.3%的學生樂于接受;當同學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時,88.8%的學生會盡力幫助解決。
反思習慣較好,質疑意識相對較弱。數據顯示,76.9% 的 學生會經常反思學習困難的原因,80.9%的學生會仔細檢查作業;但 42.7%的學生不會提出質疑性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