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形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已經逐漸的被淘汰,起而代之的是以學生為主題的全新教育形式。而在新的教育形勢下,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更加看中"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也就是說教師以不再是一堂課的主宰者,而主要的任務是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主動探索,從而尋找出問題的答案。這種教學形式,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而這為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成績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作用。
一、教研式教學的概念
教研式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重點向學生提供一定的探究框架,然后學生通過教師所提供的探究框架,并且根據自己的調查研究、提問以及反思來對知識點進行研究。第一,導研式教學重視問題的內容,通常都是以發現、解決問題等形式來引導教學內容;第二,重視學生的自主性。導研式教學能夠使得學生最大程度的來熟悉自己如何完成教師給出的任務,這很好的顯示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具有的主導地位;第三,具有導向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只是要起到指導作用,而更為重要的事,一定要盡可能的創建一個能夠讓學生展示自身能力的舞臺,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加強。
二、實施應用
(一)基本結構
協調好師生之間的關系是高中數學在是否能夠運用好導研式教學的重要一環。而基本的框架則可以概述成"一個內化加上三個自然".導研式教學的過程大致分為以下方面:第一,教師要提出符合課程內容的問題,以此來喚起學生主動去研究問題的興趣,并且要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而學生則能夠從中體會到探究過程的重要性;第二,用合理的方式去找出問題的答案,而這就要求教師要事先做好備課工作,對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碰到的難點做好應對方案,這樣就可以能夠給學生創建一個探究的骨架,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答疑解惑。而學生需要更深入的去回憶研究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內容,并從中確定研究的方法、思路,為最終解決問題打好基礎;第二,鞏固內化遷移,而這就要求教師要盡快的找出辨析概念的材料,并通過對這些材料的講解,讓學生能夠具備聞一知十以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以此發覺到教學內容以外的其他的知識點;第三,要對問題進行擴展,而教師則要給學生設計出擴展的方向,整理好有關知識間的脈絡,并教會學生對后續問題解決的能力。而學生一定要更深入的去探究學習方法,并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去發現和解決所遇到的難題。
(二)豐富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學形式較為枯燥,風格也是千篇一律,而導研式教學則改變了這一現狀,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之間可以進行更加深入的溝通。教師最好要一定程度的縮減授課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能夠更加充分的去進行獨立探究和互相進行溝通,以此讓學生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能力。這里簡單列舉2個例題為例。
0可得AD⊥BC,再根據邊形AEDF是菱形推出∠EAD=∠DAC,再由第二個條件可得∠BAC=60°,由ΔABH\ue072ΔAHC可知AB=AC所以ΔABC是等邊三角形。
教師一定要掌握好引導的度,不但要實現學生主動去學習數學知識的教學目標,還要依照他們的學習能力來給學生適當的幫助,以此避免發生由于學生學習方式不對而出現的學習效率達不到基本要求的情況。
(三)合理安排"六問"與"三個理解"
在對導研式教學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對學生、數學以及教學做到充分的理解是最基本的要求,并且通常把這三項基本要求俗稱為"三個理解".而從它們之間的關系來看,最為重要的環節則是理解數學。而在"三個理解"的概念中,則一定要用"六問"的形式去進行指引。第一,需要"六問"的引導,才可以更加深入的對數學進行理解,而這"六問"依次為:知識背景、經歷過程、成長過程、知識間的脈絡以及本質。因此,教師不要只是一味的對學生講解理論知識,而是要更加深入的去掌握學生學習的整體方向,創建好教學策略,對可能要碰到的教學難題做好提前的準備。第三,在對教學的理解方面,教師要掌握好教學目標;并要充分的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根據他們的需求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把握好最為重要的知識點,并把其作為核心內容來對學生進行教學;針對學生的多種需要來安排合理的教學方案,而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更多的去和學生進行溝通,這樣才能夠對學生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對以后高中數學開展導研式教學工作會帶來非常大的幫助作用。
(四)創新優化教學過程中的組織
依靠"六個問題"的協助,可以實現"三個理解",從而可以讓導研式教學的構建能夠更好的開展。而相對于整個教學設計來講,則一定要保證好教學內容與目標的一致性。而且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掌握好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過程當中所遇到的難點;還要避免出現教學時間與教學環節之間發生沖突,而且要根據有目的性的檢查工作來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問題;若想讓設計好的教學環節得以實現,還需要一個科學的組織工作。此時,教師要盡可能的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自主的去研究學習內容,以此貫徹好"授人以漁"的教學目標;要更深入的去開創新穎的教學形式,并激勵學生自己主動去對學習方式進行創新;通過探究來制定教學導向,并且以教學導向來促進導研式教學的開展,并以此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關于導研式教學的更深入思考
導研式教學是一個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學形式,它對于提高學生的思維、理解以及創新能力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中數學的整體教學質量,其作用不可忽視。教師要由教學內容的傳播者轉變成教學的引導者。根據自己所創建的科學的教學情境來引導學生掌握好新的數學知識。另外,教師還要扮演教學合作者的角色,而不只是簡單的作為答案的"終結者".而以此同時,學生也要盡可能的體現出自己的主導地位,在角色上也要像思考者的身份轉變,而不再只是作為單純的"聽眾".而在教學的過程中,他們應該更加深入的去對課程內容進行探究,不要再被動獲取數學知識,而是要主動出擊,依靠自己的思維、創新的能力去獲取更加豐富的知識內容。而教師和學生只要都能完成這樣的角色轉換,才可以更加好的體現出研導式教學的成效,并以此提高學生思維、創新以及實踐的能力,并為他們將來成為一個全方位的人才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四、結束語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能夠了解到導研式教學主要是通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地位,讓學生自己去主動探索問題,從而尋找出問題的答案。這種教學形式,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以及實踐的能力,并以此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應該認真努力,積極探索,讓導研式教學方案變的更加完善,以此來提高高中數學的整體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于柏柱。導研式教學法在高中數學課堂的應用[J]語數外學習,2013(11)。
[2]李昌官。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研究與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2013(02):26.
[3]史可柏。問題導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成功:教育版,2013(06)。
[4]張秀榮。高中數學主題式教學實驗研究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