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現實審思
目前,高中閱讀與寫作主要是作為分開的兩個部分來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會在復習課中先把閱讀分作幾部分講完,每一部分突出一個閱讀技巧重點,接下來,再進行獨立的寫作練習與點評。從這里來看,閱讀與寫作是完全不相關的。而實際上,這樣的教學割裂了閱讀與寫作間可能的聯系,阻礙了學生化閱讀為寫作能力的效率,同時也加大了師生的任務量。
二、高中閱讀寫作聯系教學法的路徑
(一) 找準點,閱讀與寫作的鏈接
作為高中生,接觸到的閱讀與寫作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難度。如在閱讀方面,高中階段的教學大綱要求學生能對大容量的閱讀文本進行快速閱讀,同時還能掌握其文本主要思想、內容、寫作特點、素材等。所以教師在高中階段的閱讀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閱讀方面的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在接觸到閱讀材料時能應用好。但在實際教學里,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識記還是能做到,但在應用時卻還有差距。實際上,高中閱讀中接觸到的素材,寫作特點,寫作技巧,其實完全可以直接應用于學生自己的寫作中去。只要學生能把閱讀中得到的資源與技巧靈活應用,那么學生的寫作也就能上一個臺階。從這一點來說,找準切入點,根據不同教學素材的特點把高中閱讀與寫作融合起來,是讓高中語文教學事半功倍的途徑。
切入點就在于立足于學生現在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上進行結合,閱讀可以為寫作提供素材與靈感,而寫作則體現了閱讀量與閱讀深度。
閱讀多種文本,也就能打下寫作的基礎,寫作實踐中遇到的表達難題,也能通過閱讀得以借鑒。在寫作方面,應緊抓文本意識,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對各類文體進行熟悉。然后,在寫作時有所對應地進行相關文體的寫法。對學生而言,不同的閱讀體驗自然能帶來不同的寫作靈感,寫作時也就能胸有成竹,揮灑自如。
(二) 善點撥,閱讀與寫作的貫通
在實際的教學中,筆者先把閱讀要用到的相關知識點匯總起來,以邏輯發展順序進行授課。在講解的過程中,重視例文的結合,重視技巧在素材中的應用。如在 《林黛玉進賈府》 這一課的教學中,當林還沒有見到賈時,已經從眾人口中聽說了他的事---性情頑劣,銜玉而生,喜歡與女孩子作一堆玩耍。
當讀者看到這里時,雖還沒有見到賈,卻開始對賈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負面評價了,林黛玉正是如此。更何況林的舅母還提醒她,不要理會他。但及至與賈寶玉見面,才發現賈竟然是這樣神仙一般的人物,豐神俊朗,面若桃花。教學時,筆者先指 出行 文 中的 側面 描寫 中 的“抑”,再點出后面內容中直接描寫中的“揚”,先抑后揚,就讓這短短幾百字的描寫顯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接下來,筆者把學生的習作與閱讀教學聯系起來。講到這里時,拿出一篇學生寫的 《原來如此》。
文章里描寫了一位作者的鄰居老人家在別人的眼里很摳門,而且很嚴格。如果發現誰家垃圾亂倒,誰家衛生沒搞好,誰家的寵物破壞了公用設施是一定會罵上門去的。所以在眾人的眼里,這個老人真的是非常討厭。但及至老人患病住院,他的兒女把他接到了自己家休養,而這時大家才發現,沒有了老人的住宅樓,慢慢開始有人亂倒垃圾,不講究公共區域衛生。就在大家開始醒悟到老人的好時,郵遞員送到物業的一封信讓大家從此對老人刮目相看,生性節儉的老人原來把省下來的錢都資助給了貧困大學生,自己卻省著吃,省著用。學生的這篇習作正是先抑后揚寫作手法的體現。
學生的習作受到了表揚,自然心中高興。而教學也由閱讀順利轉向了寫作,其它學生也能直接看到閱讀能力向寫作轉化的示范。當然,在很多時候不一定能找出非常切題的學生習作進行聯系,在實際的操作中,教師沒必要要求所有學生的習作都絲絲切合。對于那些寫得不好的,反而可以用學到的閱讀技巧進行提升。如怎么寫能更好,怎么改能更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吸引讀者眼光等等。在整個閱讀轉寫作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立教學重點。前提是要保障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不要讓學生覺得課文里寫得那么好,自己一下學不會。而要循序漸進,讓學生慢慢掌握到“萬丈高樓平地起”的精髓,化整為零,逐漸把閱讀中學到的理論知識與技巧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也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閱讀素材中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可以轉化成學生素材的積累,學生寫作的能力。教師要善于閱讀與寫作聯系起來,這樣相互促進,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