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群文閱讀?顧名思義就是閱讀幾篇文章的閱讀。但不能這樣簡單的理解,其實群文閱讀真正的理解,應該是這樣理解的,就是同時讀三篇以上有些類似的文章,在閱讀當中找出它們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即先異中求同,然后同中求異,最后最后歸結并運用。群文閱讀,類似于“比較閱讀”但不等同于“比較閱讀”。就是把多種文本\\(或語段\\)對照著閱讀,通過辨析其異同,發現其共性和個性特征。其目的在于異中求同或同中求異。所以群文閱讀是大容量、快節奏的后現代閱讀,群文閱讀也是綜信息、求規律的生存性閱讀,群文閱讀更是辨異同、強歸納的品質化閱讀。
閱讀理解,不只是思考文字的意思\\(讀到什么\\),還包括文字所獲得的意義和感動\\(學到什么\\)。所以我認為群文閱讀教學應明確以下幾點:
首先要明確群文閱讀的四級組織結構,即找議題———找文章———教學中———教學后。找議題,什么是議題?議題是可以議論的話題,是開放的,可以沒有標準答案,是邀請式的學習。議題設計要緊扣豐都教科所所比擬的“六臺發動機”中求同求異。呢何為“六臺發動機”呢?即指的是立意構思、主旨解讀、結構分析、語言品味、表達方式、寫作技巧六個方面。立意構思類包括深刻、新穎、高度、時代、個性。主旨解讀類包括觀點、態度、情感、主張、選材、組材。結構分析類包括總分、順敘、倒敘、插敘、鋪墊、照應、啟承。語言品味類包括客觀化\\(敘述性\\)、個性化\\(對話性\\)、情感化\\(抒情性\\)、細節化\\(描述性\\)、深刻化\\(議論性\\)。表達方式類包括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寫作技巧類包括懸念、想象、聯想、照應、抑揚、動靜、虛實、烘托、渲染、襯托、對比、比喻、象征、開門見山、卒章顯志、借古諷今、情景交融等。
教學中怎樣呈現議題?有目標呈現、探究呈現、集體建構呈現。
其中“探究呈現”包括圖形對照式、表格對照式、物件對照式、事件描述式。
找文章,選文,第一,選可選點,根據六臺發動機找目標;第二,帶著議題,按課型結構選。根據教學對象的學習成長特點,針對性選擇議題。如教學初一時,學習了《羚羊木雕》后,為了加深同學對插敘寫法的理解,我拓展了一組群文閱讀。閱讀《第二次考試》、《忽然天好藍》、《蘿卜花》這三篇短文,目標是找出插敘的部分及位置,并說說其作用。在教學初二《背影》之后,為了讓同學們對設置懸念的寫法理解及運用,我又拓展一組群文閱讀。閱讀《父親嘴里的魚鉤》、《20美金的價值》、《槍》這三篇文章,并勾畫出文中設置懸念的地方。
初三時,我教學完《白楊禮贊》后,為了讓同學們對象征手法的更好理解,我拓展了一組群文閱讀,歲寒三友《松樹的風格》《竹》《梅花》。
找好文章后,就精心的設計導學案,我認為群文閱讀的導學案包括四個板塊,分別是教學目標、目標鏈接、構建概念、運用概念。
\\(文后附我設計的導學案\\)教學中,群文閱讀的教學結構是讀,思,議,論。所以在教學中要緊緊圍繞這四個環節進行指導。群文閱讀一班教學路線是先激趣導入目標———以學生為行為主體,進行靜心閱讀文本———小組探究構建概念———運用概念?!凹w建構呈現”是指將文本內外鏈接起來,形成“歸結點”,即結論點。怎樣形成歸結點?第一,變變變,突然變。如:哪些地方一直都沒有變?哪些地方在變,從……變成……\\(時間、人物等\\)?哪些地方漸漸變,……越來越……?哪些地方突然變,轉彎了?第二,求同求異。如:閱讀兩首古詩或兩篇文章后,找出最開心的地方,最傷心的地方,好好笑的地方,有點怪怪的地方等等。第三,找找說說,立觀點求共識,鏈接思維。找文章,哪兒去選?教學后,要注重群文閱讀的效度查對。要查對意義建構,人人能說,經常進行閱讀練習,課外閱讀實踐,意義遷移。
我通過近一年的群文閱讀教學,總結一下,上得較成功,效果不是很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朗讀不夠。語文課重在朗讀,閱讀課教學更重在閱讀。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把文章讀通順,讀正確,讀出感情。再加上這節課要同時完成兩篇文章的閱讀,就需要更多的時間朗讀。結果我擔心時間不夠,就只讓他們讀了一會兒,就去完成那張表,結果表也沒完成得好。第二,小組合作交流沒落在實處。第三,學生的主體作用沒發揮好。群文閱讀課就是要讓學生多讀、多思、多說。才開始摸索上時,我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說,就讓他們去完成那張表,結果學生完成那張表就有一定的難度,時間也浪費了。
所以,我認為群文閱讀課應該先讓學生讀文,即多讀,讀文的時候要做到讀響亮,讀通順,讀出味。同時要求學生在閱讀文章時邊讀邊勾畫,帶著學習目標有針對性的勾畫重要語句或詞語。其次多思,訓練學生讀文的時候要帶著問題去讀文章。首要我要求學生每讀到一篇文章,就要思考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要說清楚人物、事情、時間地點。其次,讀懂文章或學完文章后,我還要他們思考學習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多說,我要求學生能把自己在閱讀中勾畫的詞語、短語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同時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結合學習目標和目標鏈接,在班上進行交流。最后才完成那張表,在完成多讀、多思、多說的基礎上再完成那張表就容易得多了。
總之,群文閱讀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我們在群文閱讀課教學中,要知道群文閱讀的四級組織結構,即找議題———找文章———教學中———教學后。要明白議題設計要緊扣“六臺發動機”的求同求異,教學中怎樣呈現議題,怎樣形成歸結點,怎樣選文。還要明白群文閱讀的教學結構:讀、思、議、論。只有這樣把這些理論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我在課堂實踐中越來越明晰群文閱讀的特點,我對群文閱讀教學越來越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