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階段我國建筑工程結構加固技術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已頒布了《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建筑抗震加固技術規程》等規范。這些規程的制定從大量工程實踐出發,對加固的基本原則、加固的材料和常用的加固方法及要求、施工安全以及工程驗收等環節作了明確的規定。這對促進我國建筑工程結構加固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一直以來,人們已習慣于原有的加固經驗,在混凝土結構加固實踐中往往就事論事,缺乏深層次的理論研究與探索分析,以致加固水平提高不快。我國傳統的混凝土結構加固方法雖已形成了比較系統的、配套的工藝和技術,但總的來說,工藝仍然相對落后,技術含量偏低。具體表現在以碳纖維為代表的新型材料在加固工程中的應用還不普及,相關的設計、施工還存在很多問題。另外,我國檢測設備技術水平低,主要表現在材料技術方面缺少權威的材質檢驗機構;同時對建筑結構進行持續和準確的檢測與分析的檢測軟件及設備系統方面跟國外先進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
二、建筑工程結構加固的意義和原因
結構加固技術,就是建筑工程中采取各種技術措施提高建筑物可靠性,讓建筑工程滿足建筑設計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與適用性。建筑結構加固的主要意義體現在:滿足建筑結構強度要求。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規范,建筑物設計應按照極限狀態設計,混凝土結構需要滿足結構應用要求,保證其剛度、強度與耐久性符合設計要求。然而在建筑應用中,可能會改變建筑功能,導致其荷載分布及和荷載值變化與設計沖突,導致建筑結構所具備的剛度與強度無法滿足其應用要求,或建筑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質量未達到設計圖紙要求,存在著安全隱患;在自然災害或人為破壞下,容易導致建筑結構損壞,造成財產損失,甚至造成人員傷亡。為此,需要采取建筑加固措施滿足其強度需求。由于我國經濟及科技速度的快速發展,較多建筑物都需通過改造進行用途變更、業主改變以及工業建筑的更新改造。
(1)設計過程中的缺陷設計人員在對建筑物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雖然對建筑結構安全及使用的各種各樣的因素進行考慮,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實際上每個結構都有自身獨特的特性存在,無法完全通過設計過程中運用的數學模型進行描述。
(2)勘察造成的缺陷結構中存在的缺陷主要在地質勘察過程中無法對地基土及地下水的真實狀況進行反映的表現。
(3)施工過程中的缺陷建筑物結構的自身缺陷還通過施工中表現出來。導致該類隱患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施工隊伍缺乏系統的培訓,綜合能力和素質較低成為主要因素。由于管理相對混亂,只是憑自己的理解和經驗做事,從而導致建筑物質量降低的現象出現。
(4)不當的使用及惡劣的環境建筑物存在的自身缺陷還表現在使用環境方面,例如:高溫、粉塵、重載、潮濕、腐蝕及疲勞等。另外,隨著建筑物缺乏正確的檢查、維修、管理、鑒定、加固及保護的意識,都會導致建筑物出現不當的管理及使用,造成建筑物的早衰得以產生。
(5)自然災害因素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常發的國家,尤其是地震,對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損壞,很多時候造成的毀滅性的損壞。
三、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應用
1、實例概況某建筑工程項目,總層數 13 層,地下 1 層,建筑面積 38000m2,混凝土結構基礎設計采用獨立基礎,基礎底面為 1950mm×1950mm,框架柱截面為 550mm×550mm,縱向框架梁截面為 300mm×300mm,橫向框架梁截面為 350mm×900mm.
在該建筑工程主體工程建設完成交付使用后 5 年開始觀測其沉降,不斷發現有梁板出現裂縫,而且裂縫在不斷的發展。在持續觀測 2 年后對其結構進行加固,加固施工工程完工后重新投入使用。
2、加固技術施工
1)施工流程:施工準備→混凝土結構表面處理→配制并涂刷底層樹脂→配制找平材料并對不平整處進行找平處理→配制并涂刷浸漬樹脂或粘貼樹脂→粘貼碳纖維材料片材→表面防護。
2)施工準備:混凝土結構表面缺陷及轉角處理:必須打磨平整,平整度需達到5mm/m.當繞過轉角時,轉角必須打磨成半徑不小于 20mm 的圓角,底層不得使用任何溶劑稀釋底層樹脂及浸演樹脂。
3)基底的處理基底混凝土結構表面各種影響粘結的材料必須用角磨機打磨干凈?;炷两Y構表面打磨生成的粉塵必須清除干凈。如果采用高壓水清洗,則必須在混凝土結構表面完全干操后才能進行下一步混凝土結構截面恢復的工作。對于混凝土結構表面的各種缺陷需用專用修補砂漿修復平整后才能進行下一步工作。如果鋼筋裸露或有銹蝕得現象存在,則必須先對鋼筋進行除銹處理。
對于混凝土結構寬度小于 0.2mm 的裂縫,用環氧樹脂進行混凝土結構表面涂抹封閉,大于 0.2mm 的裂縫用環氧樹脂灌縫;將混凝土結構表面的殘缺,破損部分清楚干凈,使其混凝土結構表面平整;嚴格檢查外露鋼筋是否銹蝕現象存在,如有銹蝕,需進行必要處理,對經開鑿,清除和露筋的構件殘缺部分,用環氧砂漿進行修補、復原,達到表面平整;將構件表面凸出部分打磨平整,修復后的接差要盡量平順,棱角的部位,用磨光機磨成圓角,圓角半徑應≥20mm;結構或構件用角磨機打磨除去 1~2mm 厚表層后,用吹風機將表面灰塵和雜物清理掉,用酒精清洗,并使表面充分干凈。
在低溫施工狀態下,環氧基材料會引起粘度的增加和硬化的不充分,從而直接影響混凝土結構的加固質量。因此環氧材料適宜在溫度為 5℃至 35℃的環境中進行拌和。把底層涂料的主劑和固化劑按規定比例稱量準確后放入容器內,并用攪拌器攪拌,攪拌時最好沿同一方向攪拌,盡量避免混入空氣形成氣泡。在拌和時必須采用合適的工具,并加以一定的速度來獲得正確的混合物,不得使用過期的原料。根據需要控制每次的拌和量,并在合適的時間內使用完。
4)粘貼加固施工工藝
1.1 粘貼加工施工中需注意在環境溫度小于 5℃、及在雨季或有潮氣的天氣情祝下,不得進行底層樹脂的施工。攪拌應采用電動攪拌器,每次的拌和量應根據施工用量及其有效期決定。
1.2 在使用其他涂層前,先用刷子或滾筒用滲透性底層樹脂涂刷加固部位的混凝土結構表面,隨后立即通過完全的重復滾壓使底層樹脂滲入混凝土結構表層。
用專用滾筒刷均勻地將底層涂料涂刷于混凝土結構表面,厚度不超過 0.4mm,并且不得漏刷或有流淌、氣泡等不良現象,指觸干燥后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樹脂的用量取決于混凝土結構表面的粗糙度,底層樹脂引起的混凝土結構表面不平整必須用砂輪機或其它工具打磨平整。
1.3 僅靠打磨常常難以完全消除混凝土結構表面的凹凸不平,而且混凝土結構表面常常存在凹陷,空隙等缺陷,這樣容易導致鋪貼碳纖維布時產生氣泡和皺折影響使用效果,一般要在打磨的基礎上使用豁結膩子等材料對構件表面修補,乳結面的修補工作應當在底層乳膠干燥后進行。
1.4 碳纖維布應按要求進行剪裁處理,剪裁碳纖維材料應在干凈、干燥、無障礙的環境下進行,同時做好防塵防水等防護,剪裁后的碳纖維材料應按照規格分類放好,并做好標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結構加固是一項復雜且系統的工程,影響因素較多,各種因素造成的工程加固措施不盡相同,致使建筑結構工程加固難度大。但建筑施工企業如果認真分析加固技術,并始終堅持把建筑加固的有效方法貫穿于整個建筑過程中,這才能為工程加固措施的實施尋求一個有效的載體、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從而真正開展好建筑加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