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也稱青烏術、青囊術,較為學術性的說法叫做堪輿。本文提供幾篇優秀建筑風水學論文范文供大家參考。
第一篇建筑風水范文:
建筑“風水”和諧思想在舊房改造中的應用
摘要: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舊房的改造是我們面臨的迫切問題之一。舊房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功能、安全、配套設施等方面欠缺,并且數量大、范圍廣。當今城市也面臨著的資源匱乏、環境惡化、土地緊缺等城市病。中國建筑風水,強調和諧思想,崇尚的是人與自然的協調和諧,在改造中引入風水的原則,給城區舊房改造帶來新的思路。
關鍵詞:舊房改造;風水;和諧性;資源緊缺
隨著中國的社會經濟的發展,房地產業成為國家支柱行業,大批量的新生建筑占據了城市,卻少有人關注城市中老舊房屋的改造。城市規模的發展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對外的擴大和對內的優化,即向城市郊區、外部新建城區和城市內部危舊房的改造更新。國內在城市舊房改造更新方面研究起步較晚,并未達到較高水平。在國外,如英國,泰晤士河旁的上世紀 80 年代舊工業區滿足不了新興城市的審美觀,英國并未將這部分老建筑推倒重建,而是加以改造升級,打造成了世界聞名的泰晤士河旅游區,成為舊房改造的成功案例。舊房改造不能照搬照套,應當形成中國的獨特風格,而我們老祖宗通過經驗、觀察總結出來的建筑風水是最具有中國特色文化的城市建設理論,體現的是人與居住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風水強調的是人們如何合理利用環境營造舒適環境,在改造中尊重自然規律,營造可持續發展的居住與生態環境。這套理論思想并未廣泛使用到舊房改造當中。
1、舊房改造現狀
據國家頒布的 《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01)規定,普通房屋和構筑物設計使用年限為 50 年。在現實中,由于企業的責任心和技術水平,我國普通房屋的平均壽命僅不到 30 年。不少城市對舊房的改造維修并不重視,一味的推倒重建,造成了很多的“短命樓”,不符合當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除了舊房的“多”和“廣”,部分房屋不具備整體拆遷的條件,并未達到使用設計年限,經過維修、改造后的舊房仍然可以發揮其價值。本文研究對象界定:位于城市中心區域、符合《房屋質量檢測規程》(DG/TJ 08-79-2008)、建成據今有超過 15 年、住戶愿意參與改造的舊房。
舊房是城市發展演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城市發展的見證者和文化的體現者。舊房多保留原來的建筑風格,以當今的標準去審視,舊房與周邊環境存在著諸多不“和諧”的因素。
舊房存在的不足:
①結構和空間使用不合理。舊房的設計和建造大多距今較久遠,當時建造施工技術的落后,工程人員設計觀念和現在不符合。房屋大多結構簡單,布局單調,沒有很好的利用房屋的空間。整體性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
②相關配套設施的不完善。年代久遠的配套設施滿足不了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舊房街區存在著很多戶共用一間廁所、共用一個廚房、幾代人共住一間臥室、空調一用就跳閘、房屋內油煙無法排散、雨天漏水等等諸多問題。舊房內居住的老年人行動不便,原本狹窄的樓梯更為這些老年人的生活帶來行動上的不便。
③安全性存在隱患。舊房經過多年的風吹日曬,甚至經歷過地震,房屋結構平時無人檢測、維修,消防設施欠缺,線路的老化,這些因素都為舊房帶來的極大的安全隱患。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④所處城市中心地帶。舊房建造之時,城市擴張較慢,當時的舊房所處的郊區很多成為城市現在的中心。市中心寸土寸金,舊房占據的優越的位置卻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土地使用率低,建筑風格不美觀,影響整個城市的規劃。
⑤不符合環保概念。進入 21 世紀以來,全球資源緊缺,作為人口第一大國的中國也面臨著資源、土地緊缺、環境惡化等困境。強行拆遷將會帶來諸多問題,如建筑垃圾的排放、資源的浪費、施工帶來的空氣污染、資金不到位、破壞舊房的文化價值等等。這些問題均不是環保的體現。
2、建筑風水中體現的和諧性
建筑風水是我們老祖宗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套理論體系,主張“天人合一”,人們應當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建筑風水在我國的發展跌宕起伏,在兩宋、明清時期達到頂峰,經歷文革后的浩蕩,到如今,人們正在重新審視風水學的合理性,其中部分理論已被現代科學所證明。有更多國外的學者將目光投向建筑風水,希望在風水理論中找到解決當今城市發展困境的思路。
古人建造房屋時,也遵循了風水的理論,在有些建筑中將風水發揮到了極致,如北京故宮、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樓、湖南吊腳樓、安徽宏村等等。這些富有中國特色的舊建筑在當今看來仍然美觀,盡管地域風格皆不同,但都遵循風水理論的與自然和諧,利用自然的條件讓居住者更舒適。處于內陸的居民大多選擇依山傍水的地帶作為居住地,通過山來遮擋大風,臨近水源來得到氣候濕潤、方便取水,房屋向陽來獲取溫暖等等,這一理論實際上是對地質、水文、日照、風向、氣候、景觀等學科的綜合應用,取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讓自然山川和建筑環境共同產生優美的居住景觀,不僅僅讓居民生活的更舒適,更是將居住地融入自然。
3、遵循建筑風水和諧性的舊房改造
建筑風水作為中國的一項傳統文化,其中的精華部分是先人留給我們的財富。而中國的大部分舊房或多或少都在遵循風水的理論,并未達到經典建筑的極致。應用中國傳統建筑風水理念中的“和諧”,將舊房改造過程中的諸多因素得到最大程度化的平衡。
基于風水的和諧思想,舊房改造應遵循以下原則:
①和諧性。我們生活應與自然融為一體,在舊房改造中,應當注重舊房與周邊環境的整體性。優化老舊房屋的空間布局、結構等,體現人性化的設計方案。讓居住在老舊房屋中的居民生活的更方便。
第二篇建筑風水范文:
②經濟性。居住在老舊房屋中的居民收入并不會很高,而舊房改造中不宜將建造成本過于放大,否則引起居住方的反對。而就地取材,將舊房屋中能利用的一切資源加以利用,讓改造成本最低化,讓居住方和改造方都易于接受。
③美觀性。舊房屋在現代城市的高樓大廈旁顯得十分突兀,隨意鋪張的電線、老舊發黑的墻面、污水排放不暢等問題影響城市美觀。舊房改造中應當將這些不利的因素整合,用現代技術加以改造,改變之前不美觀的局面。
④環保性。當今社會資源緊張,將很多未到達使用年限的舊房推到重建,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浪費,建筑的施工、建筑垃圾的排放,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不符合。在舊房原有的基礎上,在保障安全前提條件下,對房屋進行改動給周邊環境帶來最小的污染,以及舊材料的重復利用也是環保性的體現。
⑤文化性。舊建筑是當時人們的藝術水平的體現,應當適當保留這些文化價值,為城市增添文化氣息。
4、舊房改造帶來的社會效益
從最根本意義上來說,舊房改造最直接的受益者便是居住方。舊房改造后的功能、結構的完善讓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經過檢測和加固后的房屋結構也能適應需求,消除老舊房屋的安全隱患。風水的和諧原則應用,深化舊房與城市的和諧性,改變原來曾經較為“尷尬”的局面,也解決部分低收入者的居住情況。
如今有許多城市正在建造仿古街區,打造旅游文化區。而這些舊房經過改造后,結構安全達到一定標準,可將原有的功能進行轉變。征得居民同意,將這些舊民居改造成老街旅游區、城市創意街、文化藝術中心等,都是對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質量的一種提升。城市病的一大主要特征就是堵車,由于老舊城區的規劃受到當時環境的限制,狹窄、擁擠,只適合行人和非機動車輛通過,車輛行駛不便。舊房改造將原有的規劃進行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將舊房街區改造成適合車輛通行,也為緩解城市交通出了一份力量。
5、風水和諧思想的應用———以武漢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為例
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背靠龜山,面臨長江,曾經是中國洋務運動時期張之洞漢陽兵工廠的一部分。廠區內老舊房屋遍布,林蔭茂密,具有珍貴的文化和社會價值。園區改造之前的狀態不符合城市需要,武漢市政府并未將這塊風水寶地推倒重建,而是作為武漢市重點項目升級改造。結合風水中的和諧平衡思想,設計師將舊建筑的布局、結構加以優化加固,改造成為適合現代人居的空間,利用老舊歷史遺留下來的物品打造出創意雕像、地標等,并且保留了部分老舊房屋構件,形成了屋外部年代滄桑,內部簡約美觀的“新”建筑,房屋整體性既有歷史的韻味也有現代的氣息。該區域與龜山、長江的自然風光融為一體,建設期間并未給周邊環境帶來較大的影響,和諧美觀。在既有舊房基礎上的改造,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了建設成本,節省了人力物力。此園區目前成為武漢市文化創意公司聚集地,也是一處值得游覽的風景區。
6、結語
在市場經濟逐漸飽和以及經濟體制轉型的情況下,有學者曾提出“舊房改造是必然趨勢”的觀點。在城市建筑發展過程中,對舊房的改造十分重要。中國資源有限,人口龐大,舊房遍布,將建筑風水和諧理論融入舊房改造中,是老祖宗為我們提供的一些靈感,需要我們在舊房改造中進行實踐,達到和諧的平衡發展,探索出一條屬于中國特色的舊房處理道路。
參考文獻:
[1]崔瑩.CJX 危舊房改造項目的經濟評價及風險分析[D].電子科技大學,2012.
[2]鄧中亞,韓若蘭.關于城市危舊房改造的思考[J].城市建設,2008(07):12-13.
[3]高宇波,王東東.走舊房改造精細化之路[J].山西建筑,2010(2):16-18.
[4]徐燕,謝東營.喀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老城區危舊房改造[J].山西建筑,2009(22):27-28.
[5]鄧茗尹.淺談中國古代風水文化與城市規劃[J].歷史論衡,2013(8):11-15.
[6]夏華廈.中國傳統風水理念對現代環境設計影響及研究[D].湖南大學,2012.
[7]王其亨主編.風水理論研究出版社[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