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1.1 動線調研方法。
動線調查的方法是行為觀察法的一個重要方法之一。動線的概念和方法首次在日本人編著的《應用于建筑·城市規劃的調查分析方法》一書中提出來。在環境行為學理論中,動線調查主要是調查人(或者物)的行為活動的移動路線,借助動線調查方法可以來優化建筑平面的設計,可以增加建筑平面的合理性與使用效率。動線觀察研究首先在建筑學應用,后又應用于園林專業。德國建筑師布魯諾·陶特(BrunoTaut)首先于 1927 年借助動線調查法進行住宅平面設計,并且基于調研結果提出了 4 點住宅平面設計的評價原則。筆者希望借助動線觀察分析,進行大堂空間面積配比和流線的優化,研究會議期間商務賓館大堂通常聚集大量人流的特點,為優化大堂設計提供基礎的行為基礎資料。
1.2 層級理論。
層級理論是環境行為學的重要理論之一。美國的 R.G.Barker 基于生態心理學提出行為場面層級理論?!靶袨閳雒媸侵冈谔囟ǖ臅r間、空間中反復發生的行為所產生的社會、物理的諸多狀況”。行為場面就像是在舞臺上表演的一幕幕場景一樣豐富多彩而且變化多端。在不同的時間里,不同的使用人群在相同的環境要素下發生的不同的行為場面是行為場面的層級性。利用行為場面的層級性,不僅可以利用有限的空間環境滿足人們的不同使用需求,而且使建筑空間和環境要素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
當行為受到空間環境的限制時,利用行為場面的層級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希望借助層級理論以充分利用大堂的空間使用效率,分流人流高峰期集中的人流。
2 大堂行為觀察的目的及方法。
2.1 大堂行為觀察的目的。
商務賓館大堂既有普通賓館的特點,也具有特殊性。商務賓館會不定期的舉辦大中小型的會議,但是,許多商務賓館大堂的設計忽略了商務賓館的特殊性 , 導致在會議期間大堂出現擁堵、人流交叉、使用不便等情況。因此,從人的行為習慣和行為需求入手,借助動線調查方法實際調研四星級商務賓館大堂中人的行為活動特點及需求,結合行為場面層級理論探討商務賓館大堂平面的優化設計。
2.2 大堂行為觀察的內容。
本文對四星級商務賓館大堂使用者的行為活動進行實地調研,根據商務賓館的特點分為會議期間和非會議期間兩個不同的時間段。大堂的行為活動主要包括住宿登記、等候問詢、會議簽到、休閑娛樂、行李搬運等。本次調研選取了北京市的兩個四星級商務賓館 , 即北工大建國飯店和北京新大都飯店。運用動線觀察法調查四星級商務賓館大堂使用者的行為活動,選取了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1. 移動量——包括人們通過大堂中重要節點的次數和人們在大堂中幾個重要的節點的移動次數和頻率;2.時間——包括人們在大堂中的停留時間和移動的時間;3. 軌跡——人們在大堂中移動的軌跡在平面圖中的表現;4. 行為群體的聚集度——人們在大堂中聚集程度對大堂空間布局的影響。
2.3 動線觀察方法記錄工具的選擇通常動線觀察的方法主要有紙筆記錄、攝像機、照相機、手機、計時器、GPS 儀器等,詳見表 1。本次酒店大堂行為調研由于調研成本問題,除沒有采用 GPS 儀器,綜合應用了其他的方法。
3 四星級商務賓館大堂行為調研。
3.1 調研對象選取。
本次調研選取了北京市的兩個四星級商務賓館,包括北工大建國飯店和北京新大都飯店。
3.2 調研對象概述。
3.2.1 北工大建國飯店概述。
北工大建國飯店是四星級商務酒店。位于北京工業大學校園內,具有客房 277 套,并且具有現代化的會議宴會設施,會議中心位于三層,有一個能容納 300 人的宴會廳、5 個多功能廳和 1 個專業電視電話會議室。大堂吧正對大堂的主入口,總服務臺和客梯設置在大堂的同一側,大堂平面圖詳見圖 1。
3.2.2 北京新大都飯店概述北京新大都飯店是一家四星級商務酒店,擁有多種類型的會議室,適合舉辦大中小型會議。樓高 15 層,客房總數 354 間套??偡张_和休息區設置在大堂主入口處,大堂吧設置在大堂主入口的另一側,客梯位于大堂酒吧和休息區之間,大堂平面圖詳見圖 2。
3.2.2 時間段的選取。
依據四星級商務酒店的特點選擇以下幾個時間段進行有目的的調研:非會議期間、會議期間兩個時間段。
選取了這兩個時間段之后,分別對北工大建國飯店和北京新大都飯店大堂的使用者的行為活動進行實地調研分析。為了增加搜集資料的可靠性與真實性,采取了多次不定期的實際調研。筆者協同小組的人員在 2013 年 5 月至2013 年 9 月進行大堂調研,詳見表 2。
3.3 調研內容與方法。
為了更加清楚的掌握大堂空間的使用者的行為活動,本次采取了動線觀察法,觀察者有目的的跟隨大堂使用者,獲得他在大堂中行為活動的方式、停留和移動的時間、移動的次數和軌跡。觀察大堂重要空間節點詳見圖 1、2。
為了便于觀察,在大堂中選擇了四個主要交通節點,包括主入口、次入口、客梯和觀光電梯,分別有 3 個觀察者分布于主要的交通節點處進行跟蹤觀察。具體的調研內容和方式詳見表 3。
3.4 調研數據統計。
3.4.1 北工大建國飯店。
3.4.1.1 非會議期間:圖 3 和圖 4 分別為北工大建國飯店大堂 2013 年 5 月 10 日上午10:00 的行為·群體空間分布圖和同一天 15124分鐘內的人流軌跡分布圖??梢钥闯?,人群聚集在大堂吧、休息區、總臺服務和客梯區附近,人流軌跡主要分布在主入口 - 總臺服務 - 休息區 - 客梯區這條交通路線上。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休息區的面積和座椅較少,不能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有兩方面的原因共同導致了休息區人流的聚集,一方面是休息區位于總臺服務和客梯區之間,人流集中于此;另一方面雖然大堂吧也緊鄰人流聚集區,但是因為有高差和景觀樓梯的隔斷的存在,聚集的人流卻不容易進入。
3.4.1.2 會議期間:圖 5 和圖 6 分別為北工大建國飯店大堂 2013 年 5 月 13 日上午 10:00 的人員分布圖和同一天 15 分鐘內人流軌跡分布圖??梢钥闯?,人群聚集在臨時會議簽到區、休息區、大堂吧、總臺服務等。人流軌跡主要分布在主入口 - 客梯、主入口 - 觀光電梯、次入口 - 觀光電梯這幾條道路上。因為臨時簽到區與大堂吧之間沒有觀景樓梯的阻礙,大堂吧的使用率變高了,為參加會議的人提供暫時停歇的空間。
3.4.2 北京新大都飯店
3.4.2.1 非會議期間:圖 7 和圖 8 分別為北京新大都飯店大堂 2013 年 5 月 11 日下午17:30 的人員分布圖和同一天 15 分鐘內的人流軌跡分布圖??梢钥闯?,人群聚集在主入口 -客梯之間的過道、休息區、客梯區、總臺服務、餐廳等。人流軌跡主要分布在主入口-客梯區、主入口 - 休息區(總臺服務)之間。大堂的空間布局和面積配比能夠滿足沒有會議期間時人們的行為活動和需求。
3.4.2.2 會議期間:圖 9 和圖 10 分別為北京新大都飯店大堂 2013 年 8 月 23 日下午17:30 的人員分布圖和同一天 15 分鐘內的人流軌跡分布圖??梢钥闯?,人群聚集在主入口 -客梯之間的過道、休息區、客梯區、總臺服務、大堂吧和餐廳等。人流軌跡主要分布在主入口-客梯區、主入口 - 休息區(總臺服務)、通往會議區入口 - 自助餐廳區之間。自助餐廳和大堂吧聚集了大量的人流,緩解了大堂內聚集的人流。大堂吧和自助餐廳采取的是沒有高差的地面和以及半隔斷的手法,其使用率更高。但是由于聚集的人數過多,大堂吧和自助餐廳并沒有能夠完全解決大堂中大量的人流,導致大堂局面局促和混亂,不能滿足人們的行為活動和需求。
4 設計優化對策
人的行為活動和空間相互依存。好的空間設計應該了解、支持并且規范使用者的行為活動;通過觀察四星級商務賓館大堂使用者的行為習慣,利用環境行為的相關理論研究,創造良好的四星級商務賓館大堂空間并且使其空間設計標準化。
通過以上的大堂人員行為活動數據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四星級商務賓館大堂會議期間和非會議期間的人員行為活動和需求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會議期間,大堂中不僅僅以住宿的行為活動為主,還存在著以參加會議為主而聚集的大量人流和各種的行為活動及其需求.
要求大堂空間既要滿足人們對其的物質層面的要求,又要滿足人們的精神層面的要求。本文從建筑設計策略方面提出大堂優化的相關對策,為四星級商務賓館大堂設計提供參考。策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4.1 面積配比
四星級商務賓館經常召開會議,必須考慮會議人員在大堂中的行為活動需要的空間。筆者認為根據會議室的規模增加大堂中會議人員使用面積,增加大堂中會議人員使用面積的配比。根據《建筑設計資料集 4》中對大堂的內部項目內容的規定以及筆者對大堂功能分區的設置可以分為以下 5 個部分:門廳入口、門廳入口休息區、前臺服務、其它休息區以及其他輔助設施。從以下兩個方面增加大堂休息區的面積及面積配比,滿足會議人員的行為活動需求:一方面,直接增加入口門廳休息區的面積及面積配比;另一方面,其他休息區的空間宜設置為通透和無高差的形式,更好的引導會議人員的使用,從而增加休息區的面積及面積配比。
4.2 平面功能構成
借助行為場面的層級性理論,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空間,增加空間的功能多樣使用,緩解聚集的會議人流。會議人員在大堂中使用的行為活動主要有會議簽到、休息、等待、交談、打電話等。從以上的實例調研分析可以看出,四星級商務賓館大堂中缺少為會議人員提供的休息區和等待區,不能滿足參加會議而聚集的大量的人流的行為活動。利用大堂的盈利空間——大堂吧、咖啡廳可以為聚集的會議人員提供暫時的休息區和等待區。為了能夠充分利用大堂吧和咖啡廳,可以結合休息區或者會議簽到區設置,一般宜設置成開敞或者半開敞的,沒有視線上的阻擋,地面沒有高差的形式,從而更好的引導聚集人流進入其中。例如,在北工大建國飯店大堂的設計中,將景觀樓梯從休息區對面移至大堂吧的北面,詳見圖 12,可以疏散聚集在休息區附近的人流。
4.3 流線組織。
合理組織會議人員的交通流線,能夠便捷明確的到達指定的會議室,并且避免與住宿人員流線的交叉干擾。為了避免聚集人流在大堂內滯留,必須使會議人員快速到達會議室。會議人員從主入口或者次入口進入時,能夠很快的乘坐垂直交通工具(非住宿人員用的電梯)或者簡潔的路線到達會議室??s短垂直交通工具等候時間,設置單獨到達會議層的垂直交通工具,可以分解會議時聚集的大量人流。也可以通過服務人員的引導或者明顯的標志來引導大量人流的疏散。
4.4 空間模式。
商務賓館的空間組合模式需要結合會議人員的行為活動進行空間組合設計。滿足會議人員與其他人員大堂空間的共享和分區。會議人員和其他人員大堂資源的共享以及會議人員流線和其他人員流線的合理劃分。為了滿足大量參會人員的行為活動需求對大堂的要求,根據行為場面的層級性理論,大堂吧或者咖啡廳的設置宜結合會議人流聚集區——休息區、會議簽到區等設置,緩解大量會議人流對大堂的影響;會議人員的的流線應該與其他人員的流線不應產生交叉干擾,會議人員乘坐的電梯宜接近出入口,并且位置明顯,減少對大堂的穿越,有利于迅速分散大堂的人流。
參考文獻:
[1] 李道增 . 環境行為學概論 [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2] 戴菲,章俊華 . 規劃設計學中的調查方法 2——動線觀察法 [J]. 中國園林 .2008,24\\(12\\),83-86.
[3] 大連理工大學人居環境研究所 . 大連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 環境行為理論 第 3 講 環境生態理論——身邊的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