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滿足粗放型經濟增長的能源需求,環境日益遭到破壞,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系統更加惡化,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面臨嚴峻的資源、環境問題。本文通過對企業在實施節能減排過程中的外部環境障礙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完善支撐企業實施節能減排的環境體系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節能減排 支撐環境體系 完善
1企業節能減排的重要意義
企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量,也是資源消耗的主體之一,更是環境治理和保護的重要力量,通過促進企業節能減排,可以切實提升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保護好環境,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節能減排是企業實現經濟、環境與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企業發展的基礎是能源,而良好環境則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能源與環境的協調,高耗能、低產出、高污染的企業發展模式消耗了本就不多的能源,也嚴重污染了環境,對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形成了制約,也給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2)節能減排是企業構建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的基本內容。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原則是使得資源使用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再循環,其基本生產特征就是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
(3)節能減排是企業提升經濟效益、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措施。企業通過節能減排,可以大大節約能源和社會資源的使用,提高企業的能源利用效率,節約單位產品的成本,提高企業利潤。
2企業實施節能減排過程中的外部環境障礙
我國黨和政府早就意識到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的不可持續性,相繼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理念、科學發展觀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施政理念,在節能減排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企業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并沒有得到徹底轉變,能源、環境以及經濟的協調發展還存在障礙,其中,企業在實施節能減排過程中的外部環境的不完善是重要障礙之一。主要表現在:
(1)國家財稅政策不完善以及政策執行力差,影響了企業節能減排的實施和發展。一是在稅制設計上,節能減排還未納入到國家的稅制之中。例如由于資源稅僅對個別礦產資源進行征收,對于一些稀缺的自然資源不征收,使得這些自然資源被過渡開采和濫用;二是在財政補貼上,不合理的補貼政策扭曲了資源價格,進一步加劇了資源利用的浪費。例如為了支持基礎部門的經營,進行了巨額國家財政進行補貼,使得企業生產的商品并不能反映商品的實際價值,影響了市場機制的發揮;三是政策執行力度差,部分相關工作人員節能減排意識較弱,政策狠抓落實不到位比較普遍,在政策的執行監督方面,還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機制。
(2)我國還沒有建立起關于節能減排的完整法律體系,企業在實施節能減排過程中存在無法可依的情況。一方面有些節能減排方面的法規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另外一方面有一些法規可操作性差,執行起來存在障礙。例如,大部分的環保法律基于末端治理或是分段治理,對于企業強制性的預防規定較少,一些條款限于立法時的實際,存在模糊性和籠統性,不具有現實指導、規范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現有法規的執行上,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情況。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對于環保監督管理體制上的不統一、不協調造成的,例如針對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我國頒行了嚴格的行業管制措施,但在現實中,往往是上級要求嚴格打擊時進行打擊,事后又放松不管,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3)市場價格、市場行為還未成熟,企業實施節能減排措施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一是資源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例如政府對能源價格的行政干預、對初級產品的不合理補貼、對資源再利用過程中的環境污染治理成本的忽視等等,都對資源價格形成了扭曲。二是綠色技術市場、節能減排的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首先是節能技術的研發、創新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別是綠色技術市場這個中介作用還沒有發揮作用,節能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存在障礙;其次,企業實施節能減排所需要的資金引進渠道還不暢通,完善的風險投資管理機制未形成,單靠國家財政投入無法取得重大進展;最后,節能產品的消費者市場培育還需要進一步的推動。由于節能產品在技術、資金以及人才上的投入要遠大于傳統產品,產品成本較高,市場價格也要高,但是現階段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理念還未普及,節能產品的消費市場遠未形成。
3完善企業節能減排的支撐環境體系,促進節能減排的發展
節能減排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國家戰略,完善支撐企業實施節能減排的外部環境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進一步完善國家財稅政策,加大對企業節能減排的扶持力度。在財政方面,國家要調整財政投入的方向,加大對國家重點支持的節能減排項目的扶持,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在金融市場的建設方面,要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簡化投資項目的審批,加強對節能減排的金融服務工作。在稅收政策方面,要積極發揮稅收的調節作用,加大對資源稅的征收范圍和力度,開征能源稅,引導能源利用結構升級,促使企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2)健全和規范節能減排相關的法律體系,將節能減排真正納入到法制軌道。一是要對現行的環保法律、法規進行清理整頓和完善,將不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清理出去,并借鑒先進經驗填補節能減排法律空白;二是要對法律法規的進行規范,加強法律的可執行性;三是要加強節能減排標準體系的建設,完善和提高與節能減排配套的環保標準,例如企業的廢棄物排放等。
(3)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節能減排的市場培育。首先要進一步深化資源價格改革,通過大幅提高資源價格在產品中的比例,使得消費者注意資源的節約利用、促進生產者進行節能減排,形成社會合力;其次,要建立起有效、透明的市場信息機制。通過市場信息機制,企業可以了解國家在節能減排方面的財政、稅收政策以及金融服務項目,而消費者也可以了解到節能產品和傳統產品的不同,增強使用節能產品的消費欲望。同時,以環保和資源效率提高為導向的產品信息披露也會進一步增強節能減排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云劍.“節能減排”背景下河南發展低碳經濟的法律規制.法制與社會:旬刊,2014年第5期.
[2]王文舉.向其鳳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及其節能減排潛力評估.中國工業經濟,2014年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