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新生研討課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文章闡述計算機專業新生研討課的教學理念,從課程定位、師資力量、教學架構、授課方式等方面分析總結課程的實踐經驗,對課程建設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之道。
關鍵詞:新生研討課;研究型教學;本科教育
1.新生研討課的背景和意義
大學新生的適應問題是大學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新生階段不適應將影響學生大學4年的學業。新生教育承擔著至關重要的過渡和奠基作用,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應受到高度重視。新生研討課為我們開展新生教育提供了途徑。新生研討課指在經驗豐富的教師的指導下,精選研討專題,師生共同研究討論。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加深對專業的認識,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讓他們盡快適應高校的學習環境。哈佛大學在1963年將新生研討課作為實現哈佛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嘲。清華大學于2003年將該課程引入本科教學,目前國內已有多所研究型大學相繼開設。西南交通大學計算機系也積極開設了新生研討課。
2.計算機專業新生研討課建設
2.1課程定位
新生研討課應當結合“新生”和“研討”兩方面,它既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新生入學教育課,也不同于一門專業學術性課程,而是將兩者有機結合。新生研討課程的主題設置較為綜合,既包含計算機大類的專業介紹、專業培養計劃、心理素質調整,也包含計算機方向軟件硬件各領域的介紹、前沿發展等。該課程讓學生初步了解大學學習生活的基本技能;激發學生對信息科學專業的認同與熱愛,引領大一新生進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大門,為下一步的大類專業選擇做鋪墊;通過院系名師的言傳身教,促進師生交流。
2.2課程師資力量
強大的師資力量是課程質量的保障。西南交通大學計算機系的新生研討課得到了院系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眾多知名教授的大力支持。新生研討課由主管本科教學的副院長親自負責,一大批優秀教師欣然加盟。這批教師中有學識淵博的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計算機專業各個研究方向的學科帶頭人;有教學經驗豐富的指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比賽并獲國家一等獎的教師;還有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者等;此外還邀請了學工部的老師來講解校園資源利用和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內容。新生研討課在師生之間搭建了一座溝通的橋梁,使大一新生在人校之際就得到生活和學習的指點,聆聽大家之言,親身感受他們的魅力風范。
2.3課程教學
1)教學指導性大綱與教學規范的建立。
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在課程開設之前先組織全院教師座談,就新生研討課的教學大綱、課程目標、教學內容、課程成績評定、課程教學效果評估等方面進行充分細致的討論,制定教學指導性大綱與教學規范。整個教學架構設置主要分為4部分,分別是提出問題、學習基本知識、尋求問題解答和帶領學生解決問題。
(1)提出問題部分是研討課的基石,也是目前難度最大的一個環節。教學內容中明確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尋找研究問題,鼓勵學生思考延伸出更深入的問題。
(2)在問題確立后,教師幫助學生建立基礎知識,包括教師講授、學生自行查閱各類學習資源兩種方式。
(3)尋求解答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逐步開始研究型學習的過程,首先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意見,提出假設,然后引導學生進行驗證。
(4)在解決問題環節中,教師主要是對學生的意見和研究成果進行修正或者進一步的優化,學生需要通過不同的形式發表自己的成果。
由于研討課授課方式和授課內容的特殊性,教師和學生評價系統也相應地采用了多元評價方式。教師的評價由同行評議、調查問卷、學生打分等多項構成;對學生的成績評價采用了書面評價、口頭表達、過程評價和同組評價結合的方式,最終成績以等級評定,而不是具體的分數。
2)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的確定。
研討課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互動參號l生,我們鼓勵學生由傳統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思考。授課內容方面主要包含兩大類:一類是普適性的話題,包括校內資源利用、職業規劃、時間管理、競賽介紹等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由學工部老師和部分有競賽經驗的老師負責,解決新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迷茫;另一類是以專業課題為導向的,主講教師結合研究工作經歷、經驗和最新研究工作進展,精心挑選屬于當前計算機學科前沿發展方向及信息科學相關領域的專題,包含云計算與智能技術、多媒體與大數據、信息與通信基礎、物聯網技術、微電子技術等。授課內容的難度設置為學科普及的難度,不需要有較深厚的知識儲備,但需要學生提前預習、查閱資料并提出問題。
研討課授課方式包含課堂內和課堂外兩大類。課堂內有主題討論、分組演講、翻轉教學、學生辯論等多種形式。在辯論賽和分組演講的過程中,采用合作競爭的機制,通過以小組為單位的查閱資料、撰寫報告、小組討論、課程匯報、組間PK等環節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課堂外,為了培養學生學以致用和理論聯系實踐的意識,新生研討課還設立了課外實踐環節,主要包括參觀全球知名IT企業和走進科創實驗室活動。參觀大型企業拉近了企業與在讀大學生的距離,了解社會需求,結合實踐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學生可以更好地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與學習方向。目前我們已與華為、騰訊等公司建立合作,此后還將與更多企業建立聯系,擴大學生實踐活動范圍。此外,我們還定期組織學生參觀科創實驗室的機器人舞蹈、智能車賽跑等項目,鼓勵新生與高年級學生組隊參加各類競賽。通過這些豐富的主題和講授方式,學生初步了解了信息科學領域的前沿問題,提升了自主學習、探索研究、團隊合作、書面和口頭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
3.困難及解決之道
3.1從高校教師的角度出發
傳統的教學方法改變困難重重。新生研討課的特點在于研討二字,即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討論,需要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探索知識。因此,教學情境設計著重于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培養學習和思考的主動性。這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需要教師改變教學習慣,投入更多精力。當前高校存在“科研為王”的指導思想,這使不少老師不得不權衡講授新生研討課的投入產出比。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為了盡可能減輕老師的壓力,提高教學質量,在制度和經費上都給予了最大的配合:一方面明確教授為本科生上課是最重要的學術活動,調動全系教授的力量投入課程教學;另一方面為新開設的課程提供基本建設經費,并結合學生評價增加后續建設經費投入。此外,還組織各種形式的教學觀摩和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3.2從新生的角度出發
大部分新生并不適應研討課的授課方式。一方面是受基礎教育體制的影響,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填鴨式”灌輸方式,不習慣沒有確定答案的問題討論。很多老師反映學生很少積極發言,課堂氣氛并不熱烈,有的學生即使有觀點也并不愿意主動發表和分享。另一方面,教學內容的難度一時難以把握,討論的主題大多是當前計算機領域相關的熱門話題,學生對于這些話題的了解程度參差不齊??紤]到研討課中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我們采用多種途徑督促或倒逼學生提高主動性。
(1)督促學生課前準備。針對每個班級,配備專門的助教老師,提前通知上課內容,督促學生事先查閱和準備。
(2)評價制度。采用多元化評價考核方式,重點關注課程進行過程中學生的體驗和參與度,以此作為成績評定的重要指標。教師和助教會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記錄,重點關注學生的準備程度、交流表達、調查思考問題的過程等方面。
(3)采用匿名方式征集意見,多次在授課方式、課題選擇等方面征求學生意愿。
4.結語
作為一個新興的教學模式,新生研討課還處于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借著當前新生研討課首戰告捷的契機,要進一步總結成果、發現問題、積累經驗。當前新生研討課還存在如何增強教學實效、教學效果可持續性、與后續課程銜接等問題,相信隨著它的廣泛普及將會得到極大的完善,最終實現教育改革的目標。在今后的研討課中,我們將借鑒兄弟院校經驗,進一步從廣度和深度上推廣完善研討課。從廣度上,我們會將新生研討課推廣到更多的院系,持續推進高等教育的根本性改革;從深度上,我們將擴大研討課的學生群體,針對本科每個年級甚至碩士生、博士生開設相應的特色研討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