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社會上對于高技術技能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高技術技能職業技術人才已經成為當下的稀缺資源。中職院校雖然肩負著培養高技術技能職業技術人才的重要教育任務,但其在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雙師型”師資力量配備,實踐操作技術技能方面的培養有待大力開發落實。中職院校在教務管理上已經開始使用較為先進的管理系統,但在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實習車間管理上還缺乏科學的與之相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面對這些問題,針對中職院校實習車間管理系統進行具有針對性、專門性的設計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中職院校;實習車間;車間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05-0091-02
1 概述
本文通過對陜西省理工學校校內實習車間管理現狀的調研分析,研究用戶需求,設計了中職院校實習車間管理系統,該系統采用B/S三層結構SSH2框架開發,運用先進的SQL Server數據庫管理系統及Java語言,構建出一個基于. NET 的在線校內實習車間管理系統,以滿足陜西省理工學校校內實習車間的日常管理。通過對實習車間相關數據的采集、儲存和處理,設計出滿足實踐教學上的各項需求,實現對中職院校實習車間的綜合管理和信息分享,并向學校各相關管理系統提供數據信息,真正達到資源共享,管理科學的需求,實現了提高中職學生的實踐教學質量,提升中職學生的職業能力的最終目標。
2 中職院校校內實習車間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中職院校作為職業教育機構之一,在社會經濟、計算機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今,學校管理信息化進程也在快速發展中。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人才市場需求也在發生著改變,對中職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學生在校內實習車間學習專業技術與技能操作,提升職業能力已經成為現代職業學校培養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教學環節。為了提高實習車間的使用率,充分發揮其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作用,針對實習流程多樣化、教學方式多元化的實際情況,開發校內實習車間管理系統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設計出有效、科學、合理的校內實習車間管理系統,以及方便的系統維護與升級是面臨的重要問題。這要求我們對整個實習車間的實踐教學過程有一個全面的調研分析,研究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各個實習流程和教學環節,每個實習流程和教學環節的特點,以及使用計算機網絡實現管理的技術和方法。
本文通過對陜西省理工學校學生在校內實習車間實踐教學管理模式的調研探究與分析,了解到學生在校內實習車間參加實踐教學的過程,是一個不同于理論教學管理的體系,包括實習計劃的安排、設備信息管理、庫房物資管理、實踐教學過程監控與管理、成績的多維評定和查詢等各個方面。每個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性質。學生在校內實習車間的實習過程與企業的生產車間的生產過程有相似的地方但也存在諸多不同,比如學生在校內實習車間實習,經常會因不同實踐教學項目而更換實訓設備,工件的加工標準也由相對寬松逐步向嚴格標準過渡,材料的使用情況因實習項目的不同而有差異,工件質量也因學生的學習狀況的不同而參差不齊等。實習成績評定方式與理論教學成績的評定也有不同。實習成績采取多維的評定方式,由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在實習車間的安全防范意識(10分)、勞動紀律(10分)、崗位職責(10分)、學生實訓日志(20分)、加工工件的質量(50分)等五個方面評定。
了解到陜西省理工學校學生在車間實習的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實習計劃的安排,操作設備的分配、實習材料的分配、量具領取,教學演示環節,學生實踐環節,實習總結評價等環節。涉及的相關內容有:實踐教學計劃安排、設備管理、庫房管理、車間教學現場管理、教師管理、學生實習成績評定和查詢,工件收集和優秀作品展示。每個流程環節還有自己的子環節。在以上調研分析的基礎上設計出與之管理相適應的中職院校實習車間管理系統由系統管理、設備管理、教學管理、庫房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6個功能模塊組成,該系統功能模塊結構圖如圖1所示,并且每個模塊都有相應的子模塊。其中系統管理模塊主要實現用戶管理、車間基本信息管理、實習班級管理、系統數據導入、系統數據備份導出等功能。設備管理模塊主要實現設備入庫出庫信息管理、設備臺帳管理、設備維護與保養、設備維修、設備交接班管理等功能。教學管理模塊主要實現實訓計劃安排、實訓現場、實訓教案、實訓日志、實訓課時統計等方面的管理功能。庫房管理模塊主要實現對物資入庫信息、出庫信息及物資余額進行管理的功能。教師管理模塊主要實現教師信息、實訓教案、實訓教學日歷、實訓教學日志、學生成績評定等功能。學生管理模塊主要實現學生信息管理、學生成績查詢及技能鑒定信息查詢等功能。
運用Web平臺與先進的SQL Server 2012數據庫管理系統相連接的技術,構建出一個基于. NET的中職院校實習車間管理平臺,根據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采用 B/S三層結構作為該系統的構建體系,本系統的體系架構圖如圖2所示。通過實習車間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將實習車間的各項數據同學校相關管理系統關聯起來,構建出適用于中職院校實習車間的管理系統。以滿足職業學校實踐教學過程中對實習車間的教學、教師、學生、設備、庫房等方面的信息數據的采集、保存、處理、組織和使用的需求,實現對校內實習車間相關資源信息的集成、共享與應用,為學校相關管理部門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信息,以提升中職院校校內實習車間管理的自動化程度,提高實習車間管理效率與水平,更好地為提高學生實踐操作技能水平服務。
實習車間管理系統在中職院校中的應用,提高了實習車間的管理水平與工作效率,讓學生通過實習車間管理系統全面了解實踐教學安排及實踐教學環節,體會到信息化管理的快速與便捷。認識到校內實踐教學與日后工作崗位相融合的重要性,使學生從一接觸專業學習就了解到專業技能學習的內容、環節及目標,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發揮校內實習車間管理系統對于實踐教學的積極作用,達到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目的。 3 中職院校校內實習車間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的意義
中職院校校內實習車間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對改變其人工管理的實習管理現狀,提高辦事效率、信息透明度,提升中職院校實習車間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該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加速了中職院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的進程,使中職學校緊跟時代潮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化教學在學生專業技術技能培養上的巨大優勢。
2) 該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極大提高了中職院校對于各專業技術技能學習場所的管理能力及學校教育教學的區域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學習和就業起到了有效的促進作用,有有效保證了中職學生學習就業零過度的目標。提高了實習車間的使用效率與管理水平。
3) 該系統的設計與實現,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效率來自于科學、高效的管理,讓學生樹立起工作規范,明白做作任何事情都要事先有計劃、事中有督檢、事后有評價的規則。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讓學生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融合,將中職院校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目標展示出來,創建了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
4) 該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完善了中職業院校的教務管理系統,創建了實踐教學的管理機制,提高了校內實習車間的管理效率與水平,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校內實習車間對于學生的學習專業技術技能的重要作用。
5) 該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實現了實踐教學模式由單一向多元化的改變,促進了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改革。該系統的使用為中職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更為直接、有效、穩定的實踐教學管理服務,提高了實踐教學質量和效率,幫助學生利用在校有限的學習時間提高了自己的綜合職業能力。
4 中職院校實習車間管理系統的管理與維護
中職院校校內實習車間管理系統的使用過程離不開管理員對系統的管理與維護,校內實習車間管理系統的使用性能由日常管理與維護的好與壞決定。采用有效、科學、正確的管理與維護方法,可以延長系統的使用時間并提高該系統的綜合性能,使之更好地服務于中職學校實踐教學管理。對實習車間管理系統的管理與維護工作主要包括硬件和軟件的管理與維護。
在實習車間管理系統的硬件管理與維護工作中,服務器、每個終端設備及網絡設備都是管理及維護對象,設備的正常運行,才可以保證該管理系統對實踐教學的管理、學生實習實訓的數據的實時采集。在系統軟件的管理與維護中,為進一步提高系統的工作效率與性能,根據用戶的反饋意見對系統進行優化升級是非常重要的。該管理系統的管理與維護要求具體如下:
1)定期進行系統軟硬件檢測。為保證中職院校實習車管管理系統的正常運行。依據設備老化磨損程度各檢測的技術參數及時更換設備,優化升級需要升級的軟件。
2)確保系統數據安全。定期備份系統數據,以防止系統出現意外情況時及時恢復實習車間管理系統。保證實習車間管理系統的正常進行,確保實踐教學環節不受影響。
3)確保管理系統運行安全。從病毒掃描檢測到用戶權限定位的管理都要及時、準確,要確保實習車間管理系統的網絡安全,提高校內實習車間的管理水平,防止系統出現故障,
5 結束語
本文從中職院校實習車間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出發,從用戶需求調研分析、系統功能設計、系統實現的問詢及系統維護等多方面對該系統進行了分析研究,著重分析了該系統對于中職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現實意義。在當今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下,在全面提升中職院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大形勢下,大力推行中職院校校內實習車間管理系統是非常必要的,該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必將得到全社會的關注與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熊星星,李倩,何蘭芳,等. 基于Web的實訓實習管理系統簡介[J]. 計算機時代,2014(5).
[2] 陳永平,丁茹,郝永平. 基于Web的車間管理系統的集成與實現[J]. 成組技術與生產現代化,2014(3).
[3] 徐靜波. 基于Web的實習實訓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 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