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手機市場出現了近幾年來的首次銷量下滑,用戶數逼近人口總數,市場基本飽和。而4G手機市場滲透率不斷加大,制式更替明顯。國產手機表現不俗,但在中高端市場仍不甚理想。各廠商需及時調整戰略,提升自身品牌競爭力。
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手機市場銷量3.86億部,比2014年下降0.8%。目前中國手機市場已基本飽和,手機模式未發生重大改變,且基數較大,市場也沒有發生革命性的變革,手機用戶增長的總量效應已結束,手機市場銷量開始微幅下滑。2015年,4G手機銷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其銷量占比由2014年的21.4%達到2015年的77.9%。而3G、CDMA、GSM制式的手機銷量都有下滑。
目前,千元智能機市場已成紅海,競爭激烈,同質化嚴重,利潤進一步壓縮。這使得國內手機廠商瞄向中高端手機市場。比如,華為深耕中高端手機市場,2015年其2000元以上手機的銷量占全部手機銷量的29.7%。但高端市場仍是被蘋果和三星占據,在價格4000元以上的手機市場中,這兩家銷量之和達98.6%。國內手機品牌需提升差異化、個性化競爭力。
2015年,國內手機市場渠道結構發生巨大變化,最突出的就是電商渠道的崛起,其占比升至30.3%,業已成為手機市場銷售的最主要渠道。而傳統渠道手機獨立店、手機連鎖店、家電賣場、運營商營業廳增長乏力,但仍在線下扮演著重要作用,四者合計占比56.9%。O2O模式的興起將線上詢價與線下體驗相結合,給手機消費者提供了更理想的消費體驗方式。
另外,渠道扁平化的進程一直在持續,從渠道市場份額來看,全國代理與省級代理的份額不斷縮小,面臨運營商渠道與電商渠道的雙重夾擊,天音、愛施德等全國代理處境困難。不僅如此,小米等手機品牌的崛起,去中介化趨勢加劇,分銷商的存在價值越來越小,面臨轉型。擁抱運營商、發力電商、進軍移動互聯網、申請移動轉售資質等成為全國代理的選擇。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從增量市場變成存量市場,競爭激烈,只有通過創新,打造差異化競爭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屏幕是人機交互中最重要的媒介,屏幕技術的創新和應用能給用戶帶來直觀的應用體驗,屏幕成為各手機廠商技術創新的焦點。3D touch、指紋識別模組、曲面屏、折疊屏和防摔屏等手機屏幕技術的研發與實際應用,給手機市場帶來新的亮點。
目前,中國手機市場已基本飽和,手機硬件利潤不斷下降,產業鏈中的渠道廠商、ODM/OEM開始紛紛試水手機品牌市場,參與手機從方案設計到生產制造,再到貼牌銷售的產業鏈全過程,以降低成本,加大利潤增長空間。而手機價值鏈向更具壟斷的芯片等環節進一步集聚,硬件廠商尋求互聯網轉型,如手機生產商海派逐漸從原來的完全靠手機支持營收漸向業務多元化轉型。迪信通正在謀求從傳統的手機3C渠道商向互聯網服務商轉型。
除此之外,虛擬運營、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也成為眾多硬件廠商和渠道廠商、代工廠商的轉型熱點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