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巨艦主義”是興起于19世紀80年代的一種軍事學說,其核心是各國(主要指帝國主義國家)海軍發展以戰列艦和無畏艦為核心的遠洋海上力量,以此爭奪海上霸權。
美國海軍理論家馬漢準將在總結19世紀以前幾千年海戰史、尤其是近代海戰史的基礎上,推出了“大炮巨艦主義”,這也是其海權理論的政策表現和主要實現手段,并伴隨海權理論的劃時代性而聲名遠揚。軍事學界一般認為,“大炮巨艦主義”在1916年日德蘭海戰中達到巔峰,一戰后逐漸衰落,而在1941年珍珠港內燃燒的“亞利桑那”號、“俄克拉荷馬”號的殘骸中徹底滅亡。隨后,“大炮巨艦主義”似乎被拋入軍事理論的故紙堆,鮮有問津。
然而,真的如此嗎?
2015年12月7日,正值珍珠港事件爆發74周年,美國海軍新一代隱身驅逐艦“朱姆沃爾特”號離開巴斯鋼鐵造船廠的碼頭,開始其處女航。毋庸諱言,雖然“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各項性能指標具有劃時代意義,更引人關注的是其獨特的艦身―類似19世紀鐵甲艦的外形輪廓―讓人驚呼,“大炮巨艦主義”,卷土重來。
事實上,“大炮巨艦主義”從未遠去;相反,新軍事革命的發展賦予其更豐富的內涵,進入21世紀,“大炮巨艦主義”注定鳳凰涅??浴火重生。
主義尚存,大炮巨艦今猶在
自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后,航母取代戰列艦成為新的海上霸主。世界各海軍大國爭相以航母為核心,打造本國海軍艦隊。
不過,航母自有其缺陷:目標特征大,自衛能力差,每次出海都需要聲勢浩大的護航編隊陪伴左右。在執行戰略任務時,航母的作用固然無人能敵,但在小規模局部沖突中派遣航母執行任務,一則,殺雞使用牛刀;二則,其燃料、維護及保護措施諸方面耗費巨大。
以海灣戰爭為例,執行海上封鎖和支援任務,如果出動一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需要搭配9~10艘艦船,以保障其空防和反潛安全;而且編隊艦員數量龐大,所需補給數量隨之巨大;反之,若派一艘“衣阿華”級戰列艦參戰,其自身便可身兼反艦、近程空防、對地攻擊、近地戰場偵察數項任務,只需一艘“宙斯盾”防空驅逐艦和遠洋掃雷艦的伴航,就可為其提供高空防御以及水下排雷保障,節約高效。
如此一來,“大炮巨艦主義”因強調單艦的強大作戰能力而重獲關注,一批老式巨艦經過現代化的改裝,煥然新生。
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美國海軍一代名艦―“衣阿華”級戰列艦“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時隔42年重返江湖,以其“一艦多能”給多國地面進攻部隊提供了強大的火力支援。在戰斗中,它們用威力巨大的406毫米艦炮輪番轟炸“薩達姆防線”,用“戰斧”巡航導彈打擊伊縱深目標,用“魚叉”反艦導彈逐一進攻伊拉克海軍的蘇制導彈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那9門身經百戰的406毫米巨炮,美國海軍為提高“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主炮的命中精度,特意為它們隨艦配備了8架以色列“先鋒”小型無人偵察機。在無人機的指引下,1102發406毫米炮彈百發百中,準確擊中伊軍陣地,“薩達姆防線”土崩瓦解,其指揮中樞、彈藥庫、炮陣地、導彈陣地、雷達站等,頃刻間,灰飛煙滅。
“衣阿華”級的煥然新生,并非偶然。早在20世紀80年代,里根總統提出“確保生存”的國家戰略構想,一方面弱化核威懾的作用,另一方面則加強美軍常規力量的發展,特別是里根總統提出的“六百艦隊計劃”,旨在將美國海軍建設成為擁有600艘艦艇的龐大軍種,以壓制蘇聯。正是在此背景下,“衣阿華”級戰列艦的現代化升級得以展開。1986年,3號艦“密蘇里”號完成現代化改裝,改裝項目包括:安裝新一代對空/對海搜索雷達,炮瞄雷達;裝設“戰斧”巡航導彈及“魚叉”反艦導彈,以及“密集陣”20毫米近程空防系統;增設直升機機庫和無人機彈射裝置。
與“宙斯盾”驅逐艦相比較,“衣阿華”級戰列艦堅固的艦身得到參戰海軍由衷的認同。即使被法國“飛魚”級這一類輕型反艦導彈擊中,衣阿華級戰列艦堅固的艦體裝甲會將導彈彈開,自身僅留下一道若有似無的劃痕,其出色的防護能力,由此可見一斑。比較之下,在“密蘇里”號正式退役8年之后的2000年,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科爾”號在也門亞丁港遭遇自殺式小艇襲擊,50名美國水兵喪生,因此“科爾”號艦身被炸穿一個大洞,因此美國海軍沒有理由不懷念他們的“大炮巨艦”。
海灣戰爭硝煙未盡,美國海軍已經轉向研究21世紀水面作戰艦艇。1992年公布的美國海軍白皮書《由海向陸》清晰地告訴世人,美國海軍戰略將把支持岸上的聯合機動作戰列為自己的首要任務。1994年美國海軍提出的“海上前沿部署”,以及陸戰隊提出的“從海上進行作戰運動”,進一步強化了美國海軍及海軍陸戰隊關于海上火力輸送的共識。因此,當1992年3月“密蘇里”號從波斯灣返回洛杉磯港碼頭,結束長達50年的服役時,美國海軍已經開始規劃新一代大型對地攻擊水面艦艇。
于是,“大炮巨艦主義”卷土重來,炮聲隆隆,巨艦猶在。
舊瓶新酒,大炮巨艦更新換代
“衣阿華”級戰列艦垂垂老矣,珍珠港的海軍博物館才是其終老之地。2015年12月7日,美國海軍新一代隱身驅逐艦“朱姆沃爾特”首航,其排水量超過12000噸。
“朱姆沃爾特”級隱身驅逐艦脫胎于DDX“武庫艦”方案,設計之初就被賦予“全能戰艦,多向打擊”的內涵,從其火力配置來看:80具MK57垂直發射系統,每具發射系統分為四管,發射的導彈從戰術型“戰斧”巡航導彈、對地攻擊型“標準”導彈以及先進陸攻導彈,再到“阿斯洛克”反潛導彈,改進型“海麻雀”近程防空導彈,一應俱全,涵蓋不同等級的射程范圍,滿足不同的任務需要。另外,該艦繼承“衣阿華”級戰列艦之衣缽,配備兩門155毫米AGS先進艦炮,口徑雖遠不及406毫米,但搭配先進的精確制導彈藥,180千米的射程、20米以內的圓周概率誤差,足以讓對手膽戰心驚。順便指出,大口徑火炮的特殊戰術價值不言而喻,“衣阿華”級戰列艦就因為那門經典的406毫米巨炮,曾經三次被召回改裝,加入現代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