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是山東秸稈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的一項農業栽培新技術。該技術的原理是:采用生物技術將秸稈轉化為農作物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熱量、抗病孢子、有機和無機養料,以此來改善作物的生長環境,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進而獲得高產、優質、早熟的無公害農產品,在保護地生產中應用前景廣闊。
1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的效果與作物生長的表現
1.1 技術效果
1.1.1 二氧化碳的供給量對作物的產量形成和品質有重要作用。
在溫室內平時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遠遠不能滿足多數作物對二氧化碳的需求量,而秸稈通過反應堆技術可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隨著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光合效率提高了,水分利用率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提高了。
1.1.2 秸稈轉化成二氧化碳的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它可以使棚內地溫可增加 4~6℃,氣溫增加 2~3℃。
1.1.3 秸稈通過微生物(菌種、疫苗)降解產生大量的防治病蟲害的孢子,它可以有效地減少種植作物的發病率。
1.1.4 秸稈降解后,還剩下 13%~20%的殘渣,里面除有機質外還含有大量的礦質元素,不僅能疏松土壤,促進根系生長,還可節省大量的化肥,減少根部病害。
1.2 作物表現
在反應堆產生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條件下,作物的根莖比增大,日增長量加快,生育期提前,主莖變粗,節間縮短,葉片面積增大,葉片變厚,葉色加深,開花結果增加,果實明顯增大,個體差異縮小,整齊度提高,果皮著色加深,抗病蟲害能力增強。
2 秸稈生物反應堆用料
2.1 秸稈和其他物料用量
每 667 平方米用秸稈 3000~4000 千克,餅肥 100 千克,牛、馬、羊等草食動物糞便 3~4 立方米,嚴禁使用雞、豬、人等非草食動物糞便。
2.2 菌種、疫苗用量
每 667 平方米菌種 6~8 千克,疫苗 3~4 千克。
2.3 菌種、疫苗的處理方法
使用當天,按 1 千克菌種或疫苗摻 20 千克麥麩、18 千克水,三者拌合均勻,堆積 4~5 小時,開始使用。當天若有剩余,可攤放在陰暗處,厚度 10 厘米,第二天繼續使用。
3 秸稈生物反應堆的建造
秸稈生物反應堆有三種:內置式、外置式和內外結合式。生產上多數菜農采用內置式,在此主要介紹內置式,簡單介紹一下外置式。
3.1 內置式秸稈生物反應堆
內置式可分為定植行下內置式秸稈生物反應堆和行間內置式秸稈生物反應堆。
3.1.1 定植行下內置式秸稈生物反應堆
定植前在種植行下開溝,溝寬根據種植作物的品種和栽培形式不同而有差異,溝寬與種植行相同,溝深 15~20 厘米,起土分別放在定植行的兩邊,往溝內鋪秸稈,然后鋪勻踩實,秸稈鋪放的厚度為 30 厘米,在溝的兩頭露出 10 厘米秸稈茬頭,以便進氧氣。鋪完秸稈后,按每溝需要的菌種量均勻撒在秸稈上,用鐵锨拍振一遍后,把溝兩邊的土回填于秸稈上,然后澆水,澆到秸稈濕透為止,2~3 天后,找平起壟,秸稈上土層厚度保持在 15 厘米左右,然后定植,加蓋地膜。蓋膜后,用 14 號鋼筋打孔,孔離苗 10 厘米左右,孔深以穿透秸稈層為準,目的是使地下內置反應堆中的二氧化碳順孔釋放出來,同時方便氧氣的進入。
3.1.2 行間內置秸稈生物反應堆
在定植后蓋膜前進行。在行間起土 15~20 厘米,鋪放秸稈 30厘米厚,兩頭露出秸稈 10 厘米,踏實找平,按每行需菌種用量均勻撒上一層菌種,用鐵锨拍振一遍,回填所起土壤于秸稈上,蓋地膜,然后離苗 10 厘米,按 30 厘米一行 20 厘米一個,用 14 號鋼筋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稈層為準。行間內置式反應堆澆水只澆小行,往行間反應堆滲透,以免反應堆吸水過多造成缺氣和棚內濕度增大。
3.2 簡易外置式秸稈生物反應堆
需要菌種 3 千克,秸稈用量 1000~1500 千克。在棚內的適當位置(一般為棚頭)挖一條長 5~6 米,寬 0.8~1.0 米,深 0.6 米的溝,用寬 4 米,長 7 米,厚農膜鋪溝(農膜不要破損漏水),在溝上面,每隔 0.4~0.5 米橫放一根木棍或水泥桿,再在桿上縱向每隔 20 厘米拉一道固定鐵絲,在鐵絲上擺放秸稈,每加高 50 厘米秸稈均勻撒上一層菌種,一般 3~4 層即可。接著噴水澆濕,秸稈充分濕透后,下面溝內有一半積水,蓋膜發酵 4~5 天,揭開反應堆上的農膜,將下面溝中的水循環澆到反應堆上,這樣連續加水 2 次,反應堆浸出的液體就可抽出灌根、噴葉,灌根每月 1~2 次,噴葉 2~3 次。以后反應堆的管理每隔 7~8 天加水淋濕一次。
在此說明一下,應用秸桿生物反應堆技術后的大棚內蔬菜作物的田間管理和常規棚內管理方法是一致的。
4 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注意事項
4.1 秸稈用量要足,菌種用量要足,第一次澆水要足。
4.2 內置溝兩頭的秸稈要露出茬頭 10 厘米。
4.3 內置式秸稈生物反應堆開溝不宜過深,20~25 厘米,覆土不宜過厚,15 厘米左右,打孔不宜過晚,定植后及時打孔。
4.4 由于反應堆需要適宜的水分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在大棚作物栽培中,每隔 7~8 天要加一次水,切記澆水要適量。
5 秸稈生物反應堆的應用前景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投資小,操作簡單,增產增效顯著。此技術已在國內部分省、市進行推廣,實踐表明:使用該技術能增產增收。同時,秸稈資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有效地避免了因焚燒秸稈造成的環境污染、火災等,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效益,同時還帶來了良好的生態效益。
因此,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是農民致富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