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教學行為的主體,課堂是教學行為發生的主要場所.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1],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弗蘭德斯認為,研究者不可能也沒必要把課堂中所發生的一切都記錄下來,課堂教學行為研究應該有所選擇.由于教學活動主要以言語方式進行,語言行為是課堂中的主要教學行為,占課堂所有行為的 80% 以上[2],因此,"課堂語言行為提供了整個課堂行為的充足樣本",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或決定了整堂課的教學行為,此外,師生言語行為是明確表達出來的,便于評價者開展客觀記錄.
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FIAS\\) 是美國學者弗蘭德斯在 20 世紀 50 年代創設,后來演化成一種課堂語言互動行為的分析技術[3],是課堂教學行為量化分析的經典分析方法.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的要素是課堂中師生雙方的對話,該方法利用一套編碼系統把師生語言互動的情形記錄下來,并據此進行具體分析.
FIAS 互動分析系統既是一份課堂互動質量評價的清單,也可以通過分析矩陣,得到該課堂的流程圖,從而形成一張診斷課堂互動質量的處方[4].FIAS互動分析系統把復雜的課堂教學現象轉化為相對簡單的數學問題,形成一定的數學結論;然后把數學結論還原為教學結論,反饋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具有較強的診斷性[5].
弗蘭德斯分析法多用于基礎教育的課堂分析,較少分析高校醫學課堂這樣一個以培養專業醫學人才為重點的高校教學中來,而另一些關注高校課堂的學者又比較局限于理論創新體系的構建,鮮從定量化與定性化結合的角度分析、評價高校的課堂和教學.因此,本文基于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改進后的編碼系統評價高校醫學課堂中師生語言互動行為,通過數據量化分析,科學評估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提出改進建議,以期優化高校課堂教學體系.
1 弗蘭德斯分析法分析系統的改進
弗蘭德斯互動分析方法在記錄方式上,是用"代碼"客觀記錄課堂內事件所發生的時間及其序列,這些代碼基本反映了課堂教學的原貌,為隨后進行的評價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在處理方法上,FIAS互動分析系統把復雜的課堂教學現象轉化為相對簡單的數學問題,采用分析矩陣和曲線分析,形成一定的數學結論,然后把數學結論還原為教學結論.由于教學是一項人與人交往的活動,人類有豐富的主觀能動性,弗蘭德斯分析中僅僅考慮語言的作用,而無視其他與語言無關的交流方式,因此需要在編碼時適當加入.
1. 1 編碼系統的修改 通過實際運用,我們發現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編碼系統不能適用于所有的師生語言互動行為,必須深加工編碼含義,豐富編碼類型,才能用于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如添加了編碼 9 所代表學生之間的討論.原編碼系統的學生語言僅包括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但實際情況還應該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在無效語言中,將原編碼系統中的停頓、沉默與混亂區分開,因為前者是有意義的無效語言,比如課程內容的停頓、學生的思考等都是無語言形式.
1. 2 采樣時間的改進 根據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要求在課堂觀察中,每 3 秒鐘對教學錄像采樣一次.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某一種語言的動作過程中都不可能僅僅只停留 3秒,3 秒更多的時候只能夠代表一個起始時間,而無法代替整個語言互動過程的時間.因此我們采用每5 秒作為采樣間隔時間,這樣的時間改進更符合高校專業教師的特點.
2 基于改進后的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的課堂教學效果評價
我們采用改進后的編碼系統\\(表 1\\)觀察課堂教學.將生物化學教學錄像進行編碼,并采取間隔 5秒記錄一次的方式,對每 5 秒的課堂語言活動都按照編碼系統規定的意義賦予一個編碼符號,作為觀察的記錄.這些符號代表課堂上按照時間順序發生的一系列時間,可以獲得以時間為序的較為準確的課堂信息.
獲得課堂的基本編碼數據后,首先依據這些數據形成 FIAS 互動分析矩陣,分析矩陣中的每一個代碼分別于前一個代碼和后一個代碼結成以"序對",如\\(5,1 \\),除首尾兩個代碼各使用一次外,其余代碼都使用兩次.每一個序對的前一個數字表示行數,后一數字表示列數,將全部序對進行計數,就形成弗蘭德斯矩陣,矩陣中的每個單元格數據表示課堂行為出現的頻次,一般分析矩陣都是對稱矩陣.分析矩陣中的行與列分別代表編碼系統所確定的 13 種行為,我們按照 13 個編碼對生物化學課賦予意義編碼,得出分析矩陣圖\\(表 2\\).
2. 1 課堂教學結構分析 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將整個課堂教學分為三部分,教師語言、學生語言和無語言活動\\(包括沉默、思考、混亂等\\).對中醫藥大學西醫基礎課程生物化學課堂結構分析可見,教師語言與學生語言的比率為 1∶ 1,說明教師語言與學生語言在整個課堂的是相當的,與當初設計的教學方式"講授 + 討論"的模式相符.
2. 2 教師教學風格分析 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把教師語言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類,直接和間接是就教師對學生的控制態度而言[6].不同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反映在這兩種語言的使用頻次上.一般直接影響包括講授、提問等,間接影響包括情感相關的行為.從時間和比率上來看,整堂課程教師語言的直接影響比重較大,大約 18 分鐘都是語言的直接影響;間接影響的時間是 2 分鐘,時間較少,需要教師加強情感方面的交流.從講授過程來看,連續講授的時間為 9. 7分鐘,占總講授的比值較大,應適當減少連續講授的比率;課堂的融洽程度主要體現在 1 -3 行與 1 - 3 列相交區域,表現課堂積極的整合程度,1 - 3 行與 1 - 3 列相交區域頻次為 1 次,教師與學生有一定的情感交流,但是頻次相對不足,需要教師注意課堂中師生情感交流.
2. 3 課堂教學中的課堂流程圖 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對課堂互動質量進行診斷的方法如下:先找出 FIAS 互動矩陣中第 3,4,5 行中最大的數 A,然后找出該行中次大的數 B,再從次大的數所在的列找出最大的數 C,再從最大數 C 所在的行中找出最大數 D,形成一個封閉矩陣.本課堂的封閉矩陣落在\\(5 -5\\)、\\(5 -8\\)、\\(8 -8\\)、\\(8 -5\\)所在區域,所診斷的課堂行為為講授 - 訓練模式.
3 討論
我們采用改進后的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對生物化學作出了定量分析,從更加全面的角度認識了一節高校生物化學課.從分析的結果來看,本課堂的流向為講授 - 訓練模式,教師語言與學生語言的比率為 1∶ 1,說明教師語言與學生語言在整個課堂的是相當的,與當初設計的教學方式"講授 + 討論"的模式相符.從分析結果來看,雖然教師與學生有一定的情感交流,但是頻次相對不足,需要教師注意課堂中師生情感交流.
FIAS 互動分析系統的使用方法相對比較方便,共包括三個部分:①一套描述課堂互動行為的編碼系統;②一套關于觀察和記錄編碼的標準.在課堂觀察中,每 5 秒對課堂教學錄像采樣,對每個 5 秒的課堂語言活動都按照編碼系統規定的意義賦予一個編碼符號,這些符號代表課堂上按照時間順序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研究者通過對這些編碼分析可以對教學結構、行為模式、互動質量作出評價;③一個用于顯示數據、進行分析、實現研究目的的分析和矩陣表格.形成分析矩陣時,每次要從數據序列中依次取相鄰的兩個數作為序列對,然后以分析矩陣中的前一個數據為行數,后一個數據為列數,在對應的單元格中計數依次增加.通過分析矩陣可以了解師生語言行為比例,描繪課堂上教師和學生語言的比率變化情況,以及得出診斷處方等.從分析矩陣中可以計算出每一類語言行為的頻數及其在總的語言行為中所占比例和結構等.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進行課堂互動質量分析可以分類體現師生語言的互動性,并且其對每類語言都有定義,便于進行甄別歸類,在處理方法上可以把復雜的課堂現象轉化為相對簡單的數學問題,形成一定的數學結論,然后把數學結論還原為教學結論,及時反饋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具有較強的操作性.但是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只能反映課堂內師生的語言行為,像身體語言、教學內容、板書等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沒有得以體現,忽略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希望在以后的編碼中得以體現.
參考文獻:
[1] 林禮洪. 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的驗證性研究[J]. 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3\\(8\\):88 -93.
[2] 王陸,劉菁. 信息化教學科研方法-發展技術工具的威力[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126 - 139.
[3] 王鑒. 課堂研究概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52 -163.
[4] 魯杰. 基于弗蘭德斯互動分析法的課堂定量分析[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103.
[5] 鐘燦富. 新手型、專家型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的比較與啟示[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1,5:95 - 99.
[6] 姚昊蘇. 基于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的高師地理課堂教學評價[J]. 中國地質教育,2012,2:112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