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
生物制藥是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選擇,也是全球高技術產業競爭的焦點[1].目前生物制藥企業之間的競爭已轉變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而協同創新是提升供應鏈競爭能力的有效途徑已在生物制藥產業成為共識[2].因此,開發出能夠加強產學研各關聯主體合作、資源整合、科技創新的供應鏈協同創新模式變得十分迫切[3-4].
供應鏈協同創新是一種為提高供應鏈運營的效益和效率[5]而聯合內部成員(如開發商、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和消費者等)和外部關聯主體(如政府、大學及科研院所、中介組織等),對資源進行“整體性”和“動態性”的大跨度整合的科技和管理創新模式[6].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生物制藥產業創新[7];第二,生物制藥供應鏈中某個單一業務流程創新,如物流創新[8]、市場營銷創新[9]等;第三,生物制藥供應鏈節點企業間的合作創新[10],如制造商與供應商在創新方面的協同能夠形成雙贏局面[11];第四,生物制藥供應鏈節點企業間的創新激勵,如制造商通過向供應商提供創新補貼可促進供應商進行創新[12]、供應商也可通過戰略性轉移定價承諾激勵制造商開展更多的創新活動[13];第五,生物制藥產業創新平臺建設,如研究產業創新平臺與先導產業集群[14].但是,上述研究都只反映了生物制藥供應鏈協同創新的某個局部特點,未從供應鏈協同創新的“整體性”和“動態性”的特征出發揭示生物制藥供應鏈協同創新的一般性規律。
針對生物制藥供應鏈協同創新,目前已有學者研究了一系列關聯問題,如生物制藥創新中的專家型公司與核心公司[1]、生物醫藥供應鏈的重組與運營策略[15]、生物制藥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的組織運行模式[16]、生物制藥供應鏈公共服務管理平臺體系[17]等。本文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延續和深化,以期開發出能全面反映生物制藥供應鏈協同創新一般性規律的協同創新模式。
2生物制藥供應鏈的基本結構與協同創新機會
2.1基本結構
基于筆者對“生物制藥供應鏈公共服務管理平臺體系”[17]的研究,筆者總結了包括“研發子系統”“生產子系統”“流通子系統”和“使用子系統”的生物制藥供應鏈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
各子系統的基本構成和主要功能如下:“研發子系統”涉及的主要節點企業和關聯主體有大學及科研院所等公共研究機構、專家型企業、核心企業、消費者(患者)、政府部門和中介組織,主要承擔基礎研究、初期發現、實驗室研究與中試發展、臨床前試驗、臨床試驗、政府審批等藥品上市前的研發任務[1];“生產子系統”涉及的主要節點企業與關聯主體有核心企業、原料供應商、政府部門和中介組織,主要承擔原材料生產、原材料采購、活性藥物成分制造、藥品二次制造、藥品包裝及市場營銷等任務;“流通子系統”涉及的主要節點企業和關聯主體有生物制藥原料供應商、核心企業、專業化的生物制藥第三方物流企業、藥品分銷商、醫院及藥品零售商、消費者(患者),主要承擔藥品分銷、藥品及原材料流通(采購、倉儲、運輸、配送等)等任務[15];“使用子系統”涉及的主要節點企業和關聯主體有核心企業、醫院及藥品零售商、消費者(患者),主要承擔藥品零售、藥品使用、市場調查、信息反饋等任務[17].
2.2協同創新機會
受Hall提出的“霍爾三維結構模型”的啟發,筆者認為生物制藥供應鏈中存在“橫向協同創新”“縱向協同創新”和“深度協同創新”三方面的機會(如圖1所示)。
1)橫向協同創新。橫向協同創新是指生物制藥供應鏈與“關聯產品及產品組合供應鏈”和“競爭供應鏈”的協同創新。目前生物制藥行業的藥品、器械及服務三大“關聯產品供應鏈”和“競爭供應鏈”整體上處于各自為政的分散運營狀態,這種重復建設的運營模式導致大量資源浪費,為橫向協同創新提供了機會。例如,輝瑞公司、默克公司和羅氏公司等一些國際著名生物制藥企業已在供應鏈橫向協同創新方面進行了探索。
2)縱向協同創新??v向協同創新是指生物制藥供應鏈中各節點企業間的協同創新,具體包括研發協同創新、生產協同創新、流通協同創新、使用協同創新和市場營銷協同創新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物藥品的市場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征,現有的生物制藥供應鏈運營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市場變化和快速響應客戶需求。這給生物制藥產業在研發、制造、運輸、營銷等方面實施縱向協同創新帶來了機遇。
3)深度協同創新。深度協同創新是指,針對橫向協同創新和縱向協同創新,對各協同創新主體在知識、資源、行動和績效等方面進行動態整合和系統優化,其過程表現為“溝通-協調-合作-協同”[6].
隨著新興技術和管理科學的不斷發展,理論者和實踐者都在不斷探尋更加高效的供應鏈深度協同創新模式,以加快橫向協同創新和縱向協同創新中各環節的知識和技術的融合,這為深度協同創新創造了重要機會。
2.3橫向協同創新、縱向協同創新與深度協同創新的關系
“橫向協同創新”“縱向協同創新”和“深度協同創新”種類型的協同創新機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小節將對三者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進行描述。
首先,單獨來看,“橫向協同創新”“縱向協同創新”和“深度協同創新”是生物制藥供應鏈協同創新的“線”,它們分別從寬度、長度和深度3個維度展開各自的協同創新活動,以達到整合資源和改善生物制藥供應鏈運營績效的目的。
其次,將“橫向協同創新”與“縱向協同創新”相結合,從寬度和長度兩個維度開展協同創新活動,從而構成了生物制藥供應鏈協同創新的“面”.生物制藥供應鏈協同創新的“面”從“競合”角度出發,優化協調“關聯產品及產品組合供應鏈”、“競爭供應鏈”
及供應鏈內部各自為政的分散資源,以達到優勢資源共享、提升運營效率的目的。在時間上,“橫向協同創新”與“縱向協同創新”可同時進行。
最后,從知識和技術融合的角度出發,“深度協同創新”在由“橫向協同創新”和“縱向協同創新”組成的協同創新“面”的基礎上,對各協同創新主體在知識、資源、行動和績效等方面進行動態整合與系統優化。因此,將“橫向協同創新”“縱向協同創新”與“深度協同創新”相結合,從寬度、長度和深度3個維度開展協同創新活動,就構成了生物制藥供應鏈協同創新的“體”.在時間上,“深度協同創新”晚于“橫向協同創新”和“縱向協同創新”.綜上,將“橫向協同創新”“縱向協同創新”與“深度協同創新”相結合,可開發出生物制藥供應鏈三維立體協同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