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生物醫藥產業成為繼信息產業之后的又一新興產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尤其是 2000 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后,生物技術不斷有創新出現,生物醫藥產業得到政府和風險投資的大力支持,逐漸成為美國的支柱產業之一。美國有堅實的生物技術研發基礎,有世界領先的生物技術,擁有世界上大半的生物醫藥公司和生物技術專利,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產業規模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成為世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龍頭。近年來,我國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加以重點扶持,生物醫藥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能力不斷增強,美國生物醫藥產業成長與發展的經驗給予我國一定啟示。
一、美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路徑
美國生物醫藥產業起步于 20 世紀 70 年代,隨著生物技術的革命而不斷發展起來。1973 年,美國的博耶 ( Herbert Boyer) 和科恩 ( Stanley Co-hen) 對于重組脫氧核糖核酸 ( DNA) 的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1976 年,博耶在風險投資的支持下,建立了基因泰克公司,標志著生物醫藥產業作為一項新興產業開始崛起,從而掀起了美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浪潮。1980 年,博耶和科恩獲得了基因克隆專利,這成為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起點。隨后,美國生物醫藥產業不斷發展壯大,2000 年該產業收入達 250 億美元,有生物醫藥公司1 400家,其中并不包括傳統制藥公司; 117 種生物醫藥被批準,有 350 多種生物醫藥正在進行臨床試驗。2001 年以來,生物醫藥業得到美國政府和風險投資者的高度重視,發展速度更為迅猛,逐漸成為美國新的經濟增長點。2007 年,美國生物醫藥業的銷售額達 684 億美元。即使是國際金融危機后美國經濟整體陷入蕭條,生物醫藥產業依然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行業市值不斷增加,一些風險投資機構紛紛將資金投入生物醫藥產業。在整體經濟形勢走低的情況下,美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研發投資不降反增??梢?,生物醫藥產業對美國經濟的增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在經濟低迷時依然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
總體看,美國生物制藥業的發展是生物技術和風險投資的有機結合,擁有生物技術的頂尖科學家和有長遠戰略眼光的風險投資家,成為美國生物制藥產業得以蓬勃發展關鍵。世界知名的生物制藥企業基因泰克公司、安進和生物基因公司等的成功發展,都離不開二者的合作,科學家有世界領先的生物技術,風險投資家有大量的資金和管理的經驗,對生物制藥產業投資的成功為風險投資家帶來巨額的收益??傮w看,美國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路徑有三種:
第一種路徑是借助大型企業發展。以基因泰克公司為代表,在公司發展初期,除風險資本外,還通過將研究成果授權給其他企業的方式獲得大量資金。公司將獲得的資金大部分投入于生物技術的研發,并不斷接受風險資本的投資,到 1978年短短兩年的時間,公司市值從 40 萬美元增加到1 100萬美元。1980 年基因泰克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上市 1 小時,股價從 35 美元迅速上升至 88 美元。通過在資本市場上市,基因泰克以 12% 的股份籌集了3 600萬美元,并繼續投入到新產品的開發中。由于基因泰克將大量的資金用于研發,盡管銷售收入不斷增加,但總體看依然虧損。1990 年引入瑞士制藥巨頭羅氏控股,將 60% 的股份以 21億美元的價格賣給羅氏控股。羅氏控股的引入為基因泰克注入大量資金,使其加速了技術的研發,并借助羅氏控股傳統的醫藥經銷網絡迅速擴大市場份額,不斷推出新產品。兩家公司的合作,在基因泰克的未來經營中發揮了各自的長處?;蛱┛嗽谠械募夹g基礎上更專注于對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羅氏控股發揮了財務和銷售上的優勢,共同推進并購后的基因泰克的高速發展。目前,基因泰克在腫瘤、免疫、組織生長和修復領域占據了重要地位。其腫瘤治療藥物,特別是靶向治療藥物的研發方面取得巨大成就、Avastin ( 阿瓦斯?。?、Heceptin ( 赫 賽 汀 ) 、 Rituxan ( 美 羅 華 ) 以 及Tarceva ( 特羅凱) 等針對腫瘤抗原的靶向治療藥物,在全球銷量可觀。以阿瓦斯丁為例,其上市之后獲得廣泛好評,銷量驚人。2007 年第四季度,其銷量就突破 6 億美元。2007 年美國 《連線》雜志評出全球最具 “創新精神”的四十強企業,基因泰克與谷歌、蘋果占據了前三甲席位,甚至把雅虎、微軟等信息產業巨頭落在后面,這主要得益于基因泰克的創新環境、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特別是在腫瘤治療藥物研發上的卓越表現。2008 年,在基因泰克 1 萬多名的員工中,研發人員超過 1/10,可見其創新能力的強大?;蛱┛斯緩淖畛醯男∑髽I成長為世界知名的大企業,借助大企業實現發展的路徑為其他新興生物醫藥企業所效仿,成為美國生物醫藥企業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
第二種路徑是合作發展。以安進公司為代表,最初公司也是由科學家和風險投資家共同創立,1980 年由風險投資機構籌集1 900萬美元作為初始資金,在公司建立的前 10 年基本沒有產品推出市場。直到 1989 年和 1991 年,安進才推出了有重大影響的兩個產品: 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 ( EPO) 和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 G - CSF) ,這兩個產品對世界生物醫藥業產生重大影響,也為安進公司帶來巨額收益,使其不斷發展壯大。1992 年,安進首次躋身世界財富 500 強,當年銷售額首次突破10 億美元,2000 年在全球醫藥5 強中排第21 位。
為加快公司的發展,壯大自身實力,安進開始與其他公司進行合作,走合作發展的道路。安進開始與其他制藥企業合資或合作,以彌補資金的不足和拓寬銷售網絡。早在1984 年安進就與麒麟啤酒株式會社共同建立合資企業,銷售促紅細胞生長素。同時,安進還對有發展潛力的生物醫藥企業進行并購或收購,以拓展公司的產品領域、提高研發能力。2002年,安進以160 億美元的天價并購了美國生物技術領域的頂尖企業 “英姆納克斯公司” ( Immunex) ,將公司的產品拓展到抗腫瘤和抗炎藥物領域。2004年,安進以13 億美元收購杜拉瑞克公司 ( Tularik)80% 的股份,主要是看中了杜拉瑞克公司在腫瘤、自動免疫及代謝疾病藥品等方面的優勢。2008 年安進凈利潤達 42 億美元,銷售收入增長 2%,為 150億美元,在全球生物制藥企業中高居榜首。
第三種路徑是漸進式自主發展。以健贊公司為代表,公司 1981 年在波士頓成立,初期也得到了風險投資的大力支持,但并沒有像基因泰克和安進那樣,將產品授權給其他企業經營,而是完全獨自經營。健贊在創立初期即進行精準的定位,集中于對罕見病治療藥物的研發,1991 年研發出治療戈謝病的藥物思而贊,獲得較高的收益。隨后,健贊又相繼推出多種治療罕見病的藥物。同時,推出 “健贊醫療計劃”,在獲取政府資助和稅收優惠的同時,為罕見病患者提供長期的醫療保障; 通過與慈善組織合作,提供免費藥物來拓寬世界市場。
目前,健贊有一半的收入來自國外。除罕見病的治療藥物外,健贊還逐步拓展到腎病、骨關節病和免疫系統的疾病的研究??傮w看健贊在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自己的獨立性,進行獨立的研發和銷售,不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或失去控制權,其漸進式的發展路徑使企業由小到大,成長為全球十大生物醫藥公司之一。
當企業運營穩定,發展成熟后,健贊開始了并購其他企業的步伐,收購與自己相關的生物醫藥企業。1998 年,收購了綜合基因公司等小公司;2008 年,并購艾賽斯 ( Isis) 公司。健贊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價值不斷攀升,年收入超過 30億美元,2008 年初市值達 210 億美元。雖然 2011年,健贊被賽諾菲---安萬特以 201 億美元收購,全球生物產業歷史上第二大并購交易,但健贊走出的獨立自主發展道路值得其他中小企業借鑒。
二、美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經驗
美國生物醫藥業形成了九大產業集群,產值不斷增加,尤其是 21 世紀以來,逐漸成為美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科研機構、風險投資和企業本身共同努力的結果。
( 一) 美國政府為生物醫藥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美國政府較早的認識到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性,將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作為國家戰略,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和優惠政策并提供資金資助。
首先,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為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1980 年美國聯邦政府出臺了 《拜杜法案》和 《斯蒂文森---懷德勒技術創新法》和 《貝赫---多爾專利商標修正法》,為聯邦政府資助的科研成果松綁,允許其轉讓,為一些科研院所生物技術的產業化鋪平了道路。1986 年對 《斯蒂文森---懷德勒技術創新法》進行重大修改,允許聯邦實驗室將有商業價值的成果轉讓給私營企業,建立專門的機構管理這些技術成果的轉讓。1995 年出臺 《國家技術轉化與進展法》,刺激了合作研發新技術的商業化。
其次,對生物醫藥產業提供稅收優惠。美國隊生物醫藥產業的稅收優惠散落于聯邦政府和各州推出的相關法規政策之間,各州的稅收優惠也各有不同。主要稅收優惠有: 一是研發抵扣。允許生物醫藥企業將研發的支出在計算應稅所得時予以減免,對研發費用的增加額也給予一定抵扣??的铱?、夏威夷和新澤西州還允許生物醫藥公司轉讓其稅收優惠,來獲得資金; 阿肯色州對生物醫藥企業研發支出、基礎設施費用和人員培訓費用的一定比例提供收入稅款扣除。另外,聯邦政府在《稅收優惠簡化和公證法案中》中規定,治療罕見病的藥物,無論是否被認定為孤兒藥,臨床費用的50% 予以扣除。二是投資抵扣。包括對生物醫藥企業研發設備購買、產業升級等的支出,允許其稅款減除。馬里蘭州為刺激投資,允許該州生物醫藥企業的投資者,按投資的 50% 予以抵扣,吸引了更多的資金投資于馬里蘭州的生物醫藥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