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產業是將生物技術用于醫藥產業,應用基因工程等技術,改良傳統醫藥業。開發用作疾病治療劑、疾病診斷劑和預防的新興產業??茖W技術的發展、突破與融合,使生物醫藥產業呈高速發展的態勢,由于生物醫藥產業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已經成為歐美發達國家產業發展重點培育對象。我國生物醫藥產業起步晚于歐美發達國家,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十二五”規劃已經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重點發展。2011年以來,我國生物藥品銷售收入增速保持20%左右,遠高于全球產業增速水平。本文擬通過對全球及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現狀及產業發展影響因素進行梳理,并提出發展對策。
一、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
1.需求拉動市場,產業化進程加速。人類對健康的追求永無止境,進入21世紀全球醫療需求增加,發展中國家隨著對健康意識越來越強,數據顯示,生物醫藥產業在全球發展近三十年內,平均每年生物醫藥銷售額以25%-30%的速度增長。2014年全球生物醫藥總產值1500萬億美元,其中美國以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發展大國,總產值占到了GDP的17%左右,成為最具成長性產業之一。美國生物醫藥產品在全球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全球市場的90%生物藥品來自美國的著名企業,如默克、強生、羅氏、諾華等。在歐洲以德國為例其生物醫藥總產值占GDP的12%左右。生物醫藥產業是繼汽車、機械制造業之后的第三大產業,通過實施一系列全方位的科技計劃推進生物科技創新,政府重視生物醫藥發展,大力扶持創新性生物技術企業,把生物醫藥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培育。日本生物醫藥產業正快速由最具發展潛力的高技術產業向高技術支柱產業發展。
2.技術創新成為產業發展動力。技術創新已成為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主要推動力。美國的技術創新力量是以大學和科研機構為核心的網絡型研發體系,如美國的馬薩諸塞州擁有百所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等,幾乎所有的著名生物醫藥公司以他們為網絡核心在此設立了研發中心。創新成果在網絡內以較快的速度通過專門的平臺進行技術轉化,進而順利過渡到產業化階段。由于其強烈的創新意識,每年美國FDA公布的生物制品專利數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歐洲以英國和德國為例,英國的生物醫藥產業僅次于美國,在技術研發領域已有21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產業學科基礎其他國家無法比擬。德國是歐洲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構建了第一個生物技術產學研網絡--“RNA”技術網絡,此外還擁有強大的創新團隊。日本雖起步較晚,但日本本著產業立國的思路,堅持大型企業承擔重大生物技術創新的任務,從2002來至至今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速居亞洲之首。
3.產業園區集群模式發展??v觀生物醫藥產業發達國家在發展模式上幾乎都以生物產業園區的形式達到集群效應,生物產業園區構成的基本要素是技術、資金、人才、政策等。美國從西到東形成了華盛頓、舊金山、圣迭戈、波士頓、北卡羅來納五大生物醫藥園區,而在產業園區的集聚發展成為美國生物醫藥產業獲取競爭能力促進產業發展的重要模式。英國劍橋生物技術園區是世界從事最尖端生物研發園區之一,園區往往是在高校和科研機構較為密集的地區形成。日本積極推進產業園區計劃形成了11個生物技術或生命科學為重點的產業園區,主要有大阪、神戶、北海道生物技術園區。以上國家產業園區實施產學研一體化,在獲得政府政策財政稅收多層面的支持同時,其園區強大的聚集效應也吸引了著名的風險投資公司加入其中。
4.產業發展制度完善。任何國家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離不開相關的產業制度,在生物醫藥日益帶來較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的今天,各個國家高度重視產業發展,產業配套措施完善。以美國從1998年開始加大了在生物醫藥領域的經費投入,在政府財政預算中僅次于軍事科技的投入,各州政府積極設立研發基金,由于生物醫藥技術研發耗時長、投入高有政府在R&D上的支持為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其次是完善的創新制度,從技術研發到技術轉化最后產業化階段形成了完整的創新鏈,建立了高效率的技術轉移平臺,高校和科研機構與制藥企業創新合作的無縫對接,行業協會對創新成果積極進行推廣等進一步促進了產業的創新速度。再次完善的風險投資介入機制,美國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速得益于大量社會資本的參與,政府前期在研發上投入資金為后續產業資本的進入降低了風險,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要素投入多元化。
二 、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
1.生物制藥行業產銷規??焖僭鲩L。在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被看成朝陽產業,其發展勢頭迅猛。隨著新產品研發經費支出的快速穩定增長,2000-2011年我國生物制藥行業大中型企業新產品產銷規模呈較快增長趨勢。2011年行業大中型生物制藥企業新產品產值達215.47億元,同比增長47.35%,2000-2011年的復合增長率為30.25%;新產品銷售收入為204.81億元,同比增長47.59%,2000-2011年的復合增長率為32.09%.另外新型疫苗可產生1000億至1500億元的市場規模,抗體藥物和蛋白質藥物等生物技術藥物市場未來可產生3000億至5000億元的市場。保守估計,到2020年我國廣義生物醫藥市場規模將達到4萬億元。 目前我國我國重點發展的生物制品包括基因工程藥物、開發活性蛋白與多肽類藥物、中草藥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發酵生產、開發各種疫苗、單抗及酶診斷和治療試劑、開發靶向藥物。這幾類藥品市場需求旺盛,也帶動的產業的快速發展。
2.產業布局重點突出。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在布局上以產業關聯為基礎、地理靠近為特征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重點發展區域。環渤海包含了北京、天津、河北和山東,北京以其高度集中的科研人才成為生物醫藥的研發中心;天津以出口為導向是關鍵技術的轉化基地;河北和山東擁有較好的醫藥基礎和豐富的生物資源是環渤海地區最重要的生物醫藥制造業大省。
長三角以上海為核心江蘇、浙江為兩翼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
上海聚集了世界前十強藥企,研發密集、融資條件較好,是我國研發和成果轉化中心。江蘇是生物醫藥產業成長性最好最活躍的地區,生物醫藥產值位居全國之首。珠三角以廣州和深圳為龍頭,廣州較早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集聚了一批優秀生物醫藥企業。深圳自主創新能力強,國際化環境好,跨國企業投資力度大,生物醫療產業設備優勢突出,隨著基因庫的建立南方生物醫藥產業核心城市的地位得到鞏固。
除此之外還有東北地區;中部地區等區域生物醫藥也具有較好的基礎。
3.政府積極創造產業發展環境。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積極采取各項政策措施大力推進產業發展進程,“十二五”以來,國家為促進生物醫藥和醫藥產業的創新發展先后出臺了《醫藥科學技術政策》、《生物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及《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等多個生物醫藥相關的國家級規劃剛要,進一步強調了生物技術及醫藥產業的重要性。
三、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存在問題
1.產業鏈不完善,斷層現象明顯。生物醫藥產業分為上、中、下游三個環節,上游是藥物研發包含基礎研究和藥物發現,中游是藥物開發包含了臨床前試驗和臨床研究,下游是藥物生產和市場化。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由于生物醫藥技術開發周期長等因素未能緊密銜接。
尤其是在技術轉化、中試、放大等環節脫節較突出,導致產業鏈上的子產業缺乏競爭,譬如上游的藥物研發成果因缺少通暢的轉化平臺導致產業化速度減慢,根據每年公布的專利數來看其轉化率不到15%,西部地區轉化率不到5%.生物制品經過漫長的臨床試驗再到放大生產也出現脫節現象嚴重,有些生物制藥企業融投資渠道窄規?;a投入嚴重不足和國外完善的風險介入機制有較大差距。
2.低層次仿制,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我國制藥企業生產的生物制品除了傳統的生物藥品外,現代生物制品多數屬于仿制藥品且質量低重復率高。根據2014年統計數據我國市場上仿制藥占據了97%的市場份額,仿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沒有足夠的數據加以證明。從全球在研仿制藥的研發情況來看,鄰近的印度和韓國的在研仿制藥比例遠遠高于中國。另外自主創新方面比較薄弱,全球生物技術專利中、美國、歐洲和日本占到了59%、19%、17%,而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僅占5%,我國已批準上市的13類25種182個不同規格的基因工程藥物和基因工程疫苗產品中,只有6類9種21個不同的規格的產品屬于原創,其余都是仿制。
3.產業結構不合理,升級速度緩慢。生物醫藥產業分為傳統生物醫藥產業與現代生物醫藥產業,傳統生物醫藥產業是運用傳統工藝對動物、植物、微生物等進行加工處理,包括發酵類產品 ( 如維生素和抗生素等) 和天然藥物 ( 中藥飲片、中成藥和中藥提取物) 等?,F代生物醫藥產業是指將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及蛋白質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的研究成果應用于制藥行業。我國目前生物醫藥企業有一大部分停留在對傳統工藝的改良,如瀏陽生物醫藥園區的藥企大部分是在中藥飲片、中成藥上進行簡單重復的生產,先進的生物技術企業很少落戶園區,傳統生物醫藥急需轉換升級。
4.集聚效應弱,高??蒲性核由?。全國雖然形成了幾大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帶,推動了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但總體來講我國的生物醫藥集聚效應不明顯,產業集群一直被視為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驅動力,集群目的在于通過大型企業的高技術勞動力、大型企業與新創企業的聯合、風險資本、支撐高技術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以及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密切聯系來實現集聚效應。國內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地以及工業園區從發展的空間布局來看幾乎很少圍繞高?;蛘呖蒲性核纬僧a學研一體的模式。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更多的是不同類型的制藥企業簡單集聚起來,企業間很少有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龍頭企業較少無法形成有效的產業聯盟,還處在地理集聚的初級階段。發達國家生物醫藥集群地則是以大學和科研院所為中心關聯企業向此涌入從而集聚效應明顯。
四、我國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對策
1.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生物醫藥產業是高技術產業,只有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產業才能有競爭力,而自主創新更能體現產業實力。借鑒歐美國家的模式,首先政府必須加大對創新的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這是保障基礎,對于大型攻堅的生物研發還應以政府為核心建立重點實驗室,培育高水平的研發機構,重點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為生物醫藥領域技術創新的基地,加強生物醫藥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成立技術創新聯盟組織,形成網絡型技術創新體系。其次加大產業鏈內關聯企業合作創新和協同創新,實現跨區域、跨國界的合作,以研發外包開發與創新,充分利用優質資源,整合共享不斷創新新藥研發模式。
2.加強政府資源整合能力。生物醫藥投入高、研發周期長、風險大,政府在產業發展過程整合各種資源為提升產業活力加快發展步伐功不可沒。具體體現在:整合人才資源;生物醫藥是高技術行業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關鍵,人才是智力資本,不僅要大力投入資金培養高端研發人員而且還需引進國內外優秀科研專家,采用靈活的人才管理政策和激勵機制為我所用。整合金融資源;產業發展需要資本投入,企業在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政府搭建融資平臺,有潛力的企業應積極幫助拓寬融資渠道。整合科技規劃;包括一些基金和科研技術條件,設立國家生物產業發展基金,對于產業化過程中出資成本較高,難以完成市場化的生物產品予以一定的補貼,結合國家稅收改革方向,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生物產業可享受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新創辦生物醫藥企業所得稅減免的優惠政策。
3.促進信息技術與生物醫藥技術的融合。印度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飛速的主要因素是重視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的融合,依托信息技術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班加羅爾是印度最大最知名的軟件園區,同時也是世界知名的生物產業園。印度軟件產業發展迅速,吸引了了海內外眾多著名的信息技術企業,為印度生物信息學、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設施等有利條件。我國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挖掘生物醫藥領域的難題,發揮兩者融合的優勢為生物醫藥發展開辟新的空間。
4.合理規劃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產業園區是根據一定的集群和空間布局原理而形成的具有明顯的聚集傾向。從各地大大小小的生物園區單一的以制藥企業為主,導致其他配套或相關組織缺失??茖W合理規劃產業園區,結合本地實際和產業基礎,構建具有特色的產業形態,鼓勵和引導生物醫藥產業和上下游相關主體良好合作,合理分工,有效集成。在園區內培育一批龍頭生物制藥企業,鼓勵企業逐步開拓國際市場。積極引導園區外圍企業為產業服務,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參考文獻:
[1]鄔亮,戴偉輝。我國生物醫藥產業自主創新的生態群落模式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7,19(2)42-49.
[2]滕一萬。國內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分析及啟示[J] .藥物生物技術,2015,22( 2) : 181 - 184.
[3]曹蘇民, 酈雅芳。美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及思考[J] .江蘇科技信息,2009,5.
[4]牛曉帆,朱睿倩。最適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模式比較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2,(2):49-53.
[5]王飛,生物醫藥創新網絡的合作驅動機制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12(2):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