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微生物制藥生產大國,每年會產出數以億噸的微生物藥劑,其中以抗生素類藥物為主。如此大的生產規模使得我國微生物制藥生產得到了迅速發展,但從近年來看,我國微生物制藥研究方面還相對薄弱,一些微生物制藥企業只注重眼下的藥物生產,對于微生物制藥研究以及未來微生物制藥的發展趨勢評估卻始終不重視。隨著我國加大對微生物制藥研究的關注力度使得相關領域對于微生物制藥研究逐漸重視起來,本文對微生物制藥的研究進展以及發展趨勢做了分析與闡述,希望能夠對我國微生物制藥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1微生物制藥的概念及特點
微生物制藥領域較為廣泛,其中人們最熟悉的應當是抗生素類微生物制藥,其廣泛地應用于治療各類感染和腫瘤。近些年隨著基礎生命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微生物制藥所涉及的領域不再單純用于感染及腫瘤的治療,而是涉及到了酶抑制劑、免疫調節和拮抗劑等等。這些藥劑其本身的活性已經不再局限于對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進行抑制和限定的范疇,因此其也不能單純地再被統稱為抗生素。目前,將這些不同功能的藥劑統稱為微生物藥物,而對這些微生物藥物進行生產則被稱為微生物制藥。
2微生物制藥的研究發展
2. 1生物制品的研究發展
2. 1. 1疫苗
疫苗是最為常見的生物制品,有多種不同的類型。近幾年研究最為成功的是禽流感( 甲型H1N1) 疫苗,此種疫苗的防疫效果極為顯著,被大規模應用在人群中,使得H1N1型流感在人群中的感染幾率迅速下降,表現出了極為優秀的抗流感性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H1N1疫 苗 的 效 果 卻 在 不 斷 衰 退,很 多 易 感 染H1N1的人群其感染幾率再次上升。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已經接種了H1N1疫苗但依舊被感染的患者進行臨床研究極為必要。
2. 1. 2類霉素
類霉素是一種毒素,其最具代表且對人體威脅與傷害最大的是貝類麻痹性類霉素,這種類霉素能夠在短時間內麻痹人體呼吸系統從而造成死亡。目前,類霉素已經成為世界公共衛生組織所關注的焦點性問題。大部分人之所以會感染類霉素,是由于食用了含有貝類麻痹性類霉素的牡蠣或其他貝類食品從而導致中毒。這種毒素主要作用在人類的神經系統,使人類出現神經麻痹從而導致窒息死亡。世界上大多數沿海國家和地區都曾出現貝類麻痹性類霉素的中毒事件,1981年西班牙有5 000余人中毒,1983年菲律賓有300人中毒,21人死亡。貝類麻痹性類霉素的毒性極強,其毒性高達眼鏡蛇毒的80倍以上,因此死亡率幾乎高達100% .如果攝入量超過了限量很容易直接造成食用者死亡,而目前卻沒有對貝類麻痹性類霉素的特效藥物。
2. 1. 3免疫血清
含有特異性抗體的血清稱之為免疫血清。免疫血清最大的功效是對人體的免疫系統進行作用使其能夠進行人工被動免疫,從而讓機體對某種毒素或者病毒產生免疫力,達到治療和預防的效果。但是這種被動的免疫方式注定其抗體不會始終作用于人體,其在人體停留一定時間后就會自動消失,因此其作用時間較為短暫。目前,對于免疫血清的研究主要是通過細菌培養分離以及生化鑒定和血清學實驗。在這些診斷方式中細菌培養分離的結果并不準確,因為當患者服用了抗菌藥物后其細菌培養分離的結果可能是陰性,因此血清學實驗則成為了較為理想的診斷方式,在血清學實驗中,到目前為止肥達反應始終是較為重要的確定傷寒的實驗室指標。
2. 2抗生素的研究和發展
抗生素中被最早發現且最為著名的是1929年所發現的青霉素,其經過研究后成為了最早應用于醫學臨床的抗生素,迄今為止青霉素依舊被廣泛應用,而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頭孢類抗生素在我國的應用則更為廣泛,其對于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以及黃金葡萄菌等治療都有著較為理想的療效。在青霉素之后鏈霉素是第二個生產并應用于臨床上的抗生素,其對于結核病的治療效果極為顯著,鏈霉素屬于不含伯胺基的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可采用兩種方法制備免疫原。一是利用醛基可以采用O -( 羧甲基) 羥基胺法,將其生成含有帶羧基的半抗原衍生物,然后采用碳化二亞胺法,將帶有羧基的半抗原與載體蛋白的胺基或者羧基結合。二是利用鏈霉素其醛基直接與載體蛋白的胺基縮和。
2. 3干擾素
干擾素本身是一種活性糖蛋白,其大部分被應用于抗病毒和抗腫瘤的醫療領域,干擾素還可以對人體免疫系統進行調節,其本身也是人體防御系當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目前干擾素已經在病毒性流行感冒、帶狀皰疹、乙肝以及腫瘤等病癥的治療方面被普遍采用并且效果較為理想。干擾素在早期是利用病毒來誘導人體白細胞生成,這種方式的弊端較為明顯: 其一是產量低,其二則是造價高。目前隨著基因生物工程技術的快速發展,干擾素可以通過大腸桿菌和糧酒酵母中表達,利用工業來進行發酵生產。目前對于乙型肝炎病毒而言,干擾素仍是最為常見且較為有效的治療藥物之一,其對患者的肝硬化有一定延緩作用并且可以抑制肝炎病毒的發展。
2. 4甾體激素的研究發展
甾體激素是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類藥物,其本身的化學結構極為復雜,以目前的制藥手段仍沒有辦法通過全合成的方式來制取,因此,只能采取對含有載體母核結構的天然產物進行提取,然后半合成而取得。在20世紀70年代前,大部分的甾體激素類藥物都是通過薯蕷皂素作為原料,但由于薯蕷的價格在70年代后大幅上漲并且資源幾近枯竭,因此,國內大部分公司開始對新的甾體激素藥物原料進行研究,目前隨著微生物技術的快速進步,使得非常容易被得到的甾醇可能在未來能夠被充分利用。
3微生物制藥研究的展望
微生物制藥中生物合成是一個重點內容,也是未來微生物制藥的主要發展方向。生物合成是目前醫藥品研究的主方向,全球已經有一半以上的藥品是通過生物合成而制取的,這種合成方式遠比傳統意義上的化學合成方式更加簡便且能夠有效提升經濟效益。未來生物合成必然會被更加廣泛地應用,除了目前我們所熟悉的各類抗生素,例如: 青霉素、鏈霉素和慶大霉素等,許多用于治療其他疾病的藥物也同樣會采用生物合成的方式進行藥品的制取,不僅如此,隨著微生物制藥研究的不斷發展,必然會將研發重點放在目前一些不治之癥上,例如: 糖尿病、心臟病、艾滋病、癌癥等領域。
4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對于我國人民而言,未來最為關注的就是如何對各類疾病進行更加有效的治療以及自身壽命的延長,而這正是未來微生物研究的側重點,因此,必須加大對微生物制藥研究的重視,從而使我國能夠在國際微生物制藥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 吳劍波。微生物制藥[M].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2] 王艷紅,賈桂燕,余麗蕓,等。微生物制藥本科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11,(01) :175 - 176.
[3]Zhu FC,Wang H,Fang HH,et al. A novel influenza A(H1N1)vac-cine in various age groups[J]. N ENSL J Med,2009,361(25) :2414- 2423.
[4] 劉興安,呂金燕,楊明媚,等。內蒙古大興安嶺地區人群接種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27)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