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教育部 《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要求,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培養出國家迫切需要既精通英語,又具有豐富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目前國際科研期刊絕大多數為英文期刊 ( SCI 收錄的自然科學方面文獻 70%以上為英文出版) ,國際會議的通用語言也是英語。為了使學生盡快了解本專業的學科動態及最新的研究進展,在高校推進雙語教學很有必要。
生物工程 ( 生物制品) 專業是我校的一本專業,學生基礎較好,因此開展雙語教學也有一定的條件。 《微生物學》作為生物工程 ( 生物制品) 的專業基礎課,是生命科學領域的一門前沿學科,也是發展最為迅速的科學領域之一[1],因此我們嘗試對 《微生物學》進行了雙語教學實踐,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將調查結果總結如下,希望對未來的雙語教學探索給予啟迪。
一、調查問卷結果。
生物工程專業是 2 個班,57 人,調查問卷共設計了八個問題。問題 1 -6 是選擇題,結果見下表:
從結果看,68. 4% 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開展雙語教學,雖然通過四六級英語考試的人數占 40. 3%,但是 66. 7%的同學認為在雙語教學時,沒有必要進行分班,可見在生物工程 ( 生物制品) 專業推行 《微生物學》雙語教學的實踐是可行的。
二、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向。
( 一) 教學內容選擇。雙語教學的目的一是獲取學科知識,二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外語的能力。但雙語教學往往在有限的課時里,無法很好完成專業內容的學習。這是第七個問題 “您認為 《微生物學》
雙語教學最成功或最失敗的地方是什么?”學生們所提及的。大多數同學認為,雙語教學最成功之處是認識了很多專業詞匯,對于直接閱讀外文文獻有很大幫助,也提高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失敗之處就是感覺教學內容不系統、不深入,沒有更多的時間講解專業知識。
因為這次雙語教學學生使用的教材是沈萍主編的 《微生物學》,上課用的課件是根據科學出版社引進出版的 J. Nickllin 等主編的Microbiology ( 影印版,2003 年) 制作的全英文課件,結果導致學生很難將課件和教材銜接。57. 9% 的學生建議采用中英文雙語課件。
因此在雙語教學中教材選擇很重要,如果采用雙語教學,應該選擇合適的全英文教材[2],而中文教材只能作為輔助教材,課件采用中英文,以減少課堂上對一些英文的解釋,節省課堂時間。
( 二) 教學形式多樣化。
1. 多媒體教學。在教學環節,除了自己制備多媒體課件外,還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把一些小電影、小動畫引進到課堂教學中[4],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生動化,比如講到病毒的復制時,從網上搜集的 “3D 艾滋病毒復制”視頻就非常形象的介紹了病毒的復制過程,而且是英文講解; 講到機體的免疫系統時,小電影 “人體免疫系統反擊戰”就生動的介紹了感染發生的過程,以及在抗感染過程中,機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發揮的作用。這些小短片很受學生歡迎。
2. 讓學生作主體。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讓學生主動去學習。一是在每次下課前,都要安排好學生課后要學習的內容和查閱的相關資料,充分利用課堂以外的時間,上課的時候都要提交作業。二是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或是學生特別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自己制作 PPT 講解,或寫成專題論文。比如學生對于埃博拉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比較感興趣,就讓他們去了解這些病原的 “前世今生”,雖然這樣做加大了老師的工作量,但對于學生的學習可以起到很大的督促作用。
3. 課程考核形式。課程考核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的情況,督促學生的學習,但是現有的考試對于多數同學來說,只要考試前拿著筆記背誦一下就能考出良好的成績,這樣的考試是不適合大學生的。這樣的考試方式培養出來的是死記硬背的人才,而不是創新型人才。應該改革課程考核的方式,使得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各占50%,讓學生重視平時的學習和思考,也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了解最新的研究動態,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書本的知識。
通過這樣的探索,《微生物學》的雙語教學實踐一定會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也為學生在生命科學的探索之路上提供更好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沈萍,陳向東。 微生物學 [M]. 第 2 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張軼博,吳囡。 微生物學雙語教學方法的分析探討 [J].微生物學雜志,2012 Vol. 32 No. 5: 111 -112.
[3] 牛秋紅,王云,惠豐立等。 微生物學雙語教學改革與實踐[J]. 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Vol,12 No. 9: 70 -72.
[4] 陳紅英,張紅英,李新生等。 多媒體技術在動物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J]. 時代教育,2012,N2: 13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