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是指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自覺自愿地主動學習。在傳統應試教育中,教師唱主角,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機械地傳授給學生,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沒有思考的空間,只知道死記硬背。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高分低能,缺乏獲得知識的能力,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這種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潮流。二十一世紀需要善于學習、勇于探索、敢干創新的新型人才。生物新課程標準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并改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教師必需改變自己知識權威的角色,變“教”為導,充當學生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學習的奴隸。那么,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以下是筆者的一些看法。
1 轉變思想觀念,確立學生自主學習的地位
要確立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地位,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轉變舊的思想觀念,明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起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在教學中從單純講授知識向培養學生能力改變,從傳統的“滿堂灌”“教師說了算”,向師生平等、民主合作轉變,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不再是消極的聽眾,而是主動的求知者,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在“生物的生殖”這一節課中,我提出“馬鈴薯塊發芽是不是出芽生殖?”“有一位果農有一株優良品種的果樹,你能想辦法幫他短時間內大量擴大種植嗎?”等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鼓勵他們大膽提出有創意的觀點或方案,發現他們思維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使學生嘗到成功的歡樂,更熱情地參與課堂教學,在自覺、自主的學習中增強自信。而在介紹克隆技術時,我提出“多利羊的出生與三只母羊有關,這三只母羊都是多利的母親嗎?”的問題,學生立即對此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紛紜舉手發言,就不同的觀點進行辯論,使課堂變成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會。
2 培養學生善于質疑,勇于質疑的探索精神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此方是長進”,學習就是一個“無疑----有疑----無疑”的過程。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探索,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梢哉f提出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本身更重要。如教師可利用新教材中的一些素材,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例如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害蟲的農藥防治和生物防治兩種方案各有哪些優缺點?除了這兩種方案,還有沒有更多的防治方案?這些開放式的問題的提出讓學生開拓了思維,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要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提出他們感興趣的生物問題。如在學習伴性遺傳時,我特別強調色盲、血友病等遺傳病均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就有男生“打抱不平”地問“老師,究竟有沒有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的遺傳???”,我立即表揚他能提出這么有創意的問題,然后再介紹維生素D佝僂病等另一類型的伴性遺傳病。由于學生對這些他們自己提出的問題特別感興趣,因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3 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提高創新能力和科學實踐能力
生命科學是一門實驗的科學,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是實驗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傳統教學中教師上實驗課大多先按課本講解實驗的原理、方法和步驟,給學生做示范,然后要求學生嚴格按課本要求做實驗。久而久之,學生認為做實驗就是驗證課本的實驗結論,在實驗操作中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這種管得過嚴統得過死的做法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學生科學方法和品質的訓練,讓學生掌握觀察法、實驗法、對比實驗法等實驗方法,了解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有了這些實驗的基本知識,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操作,在實驗過程中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實驗中,體驗“自主”的成功樂趣。例如在“植物的向性運動”實驗中,我把實驗設計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只為學生提供實驗的材料如玉米、大豆等種子,而實驗的原理、步驟及實驗器具的選擇、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實施、實驗結果記錄和分析等均由學生分小組獨立完成。在“比一比,誰的實驗設計好”的實驗成果展示會上,各小組派一名代表到講臺上進行成果展示,而臺下的其他學生作“評委”,可隨時就實驗的步驟、現象和結論等提出問題。這次展示讓我看到了學生其實具有潛在的創造能力,如有的實驗小組設計出莖呈S形的幼苗,使我不得不對他們的豐富想象力表示驚訝。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潛能是一座寶藏,教師只有用心去挖掘才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總之,教師要對課堂教學不斷進行研究,要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大膽創新,最終實現“教學是為了不教,舉一是為了反三”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馬美彥.《淺談自主學習中的創新教育——學科教學探索》.2004,9:27-28.
[2]范國軍《.中學生物課的研究性學習》.
[3]王溶山.關于生物學科的自主學習》.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