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是初中生門學習生物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生物學習不僅鞏固了學生們的基礎知識,與此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重要時期。因此,作為初中生物老師,在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中,不僅要注重結果,還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們學習能力的培養。本文根據本人多年教學經驗結合目前初中生物教學的現狀,對如何提高生物中學生們的觀察能力進行以下幾點方法淺談。
一、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們的觀察能力,老師要把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分成幾個部分依次實施。首先是觀察目的和任務的明確。只有明確觀察任務,才能讓學生們在觀察過程中有輕重點地去進行觀察,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觀察能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以及記憶,在腦海中烙下深刻印象,在觀察實施前,老師需要引導和幫助學生們分析觀察的任務和目的是什么,比如說,在觀察葉的下表皮的這個觀察實驗中,老師需要讓學生們明確觀察任務,調節好顯微鏡,在低倍鏡下觀察下表皮并且調好焦距,讓氣孔在視野中央呈現。明確目的和觀察任務能夠讓初中生物實驗中的觀察更具有針對性和目標性,沒必要浪費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多樣觀察方法
在觀察過程中,為了得到準確的結果和數據,往往需要采取多種多樣的觀察方法,不同的觀察方法是根據觀察對象的不同而做出改變的。作為初中生物老師,在進行知識教學的同時,還需要讓學生們對觀察方法進行一定的了解,并且在觀察過程中能夠熟練掌握,運用自如。
1.觀察記錄法。
在觀察過程中,學生們需要得到一定的觀察結果或者是數據。這也就是說要求學生們在觀察的過程中對觀察到的事物進行點滴的記錄。尤其是很多隨著時間變化的實驗,更要求學生們具有一定的觀察記錄能力。比如說,在“觀察唾液淀粉的消化作用”這個實驗中,當學生們在向加熱過后的兩只試管加入碘酒時,需要學生們明確記錄下觀察中試管內的變化,通過觀察記錄,從而得出實驗結果。
2.反復觀察法。
在初中生物實驗中,很多實驗并不是一次就能得出精確的結果,為了得出更加精確準確的數據和結果,這需要廣大初中生物老師要培養學生們反復觀察的能力。很多學生中在觀察過程中比較沒有耐心,覺得一次觀察到的東西就是權威的,絕對的。但是很多時候實驗會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或者是一個步驟上的錯誤,可能導致整個實驗的失敗。所以說,在生物學習中,學生們的反復觀察能力需要老師進行有意識地培養。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老師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將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綜合實力是相當的。
小組合作學習的優點就在于,每個學生的觀察特點都是不同的,同一個小組進行一個實驗,不僅能夠節省大量的數據采集,材料準備的時間,還能夠互相監督和檢查,避免實驗步驟出錯,在觀察過程中國,學生們可以把每個人的觀察結果進行統計記錄,從而共同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換一個角度來說,小組合作學習還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同一小組中每個成員的觀察能力。
3.比較觀察法。
有觀察就會有比較,在觀察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們的觀察能力,老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對比試驗以及對比觀察。對比試驗是兩個相似的實驗之間進行觀察比較或者是同一實驗不同觀察者之間的比較。這樣的對比過程更有利于學生們發現自己觀察能力上的不足以及及時糾正實驗操作中的錯誤。
三、培養學生們的觀察興趣
學生們觀察能力的培養不僅考驗了學生們的觀察水平,觀察能力,還是對學生們觀察時的耐心以及細心程度進行了一定的考察。所以說,初中生物老師在提高學生們觀察能力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們的觀察興趣,用興趣支撐學習,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比如說,在觀察過程中,老師要多用鼓勵語句去鼓勵學生,用委婉地方式指出學生們存在的不足和錯誤,在實驗觀察中提高學生們的觀察自信和學習興趣。作為生物老師,還可以變換教學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們的興趣,比如說,在課本中出現難以用實驗進行的教學內容,老師可以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的特征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們的觀察能力和觀察興趣。另外,和諧的課堂和師生友誼也是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學習興趣的重點要素。如果學生們在課堂觀察中總是保持一種緊張消極的心情,那么學生們的學習效率一定是不高的。所以說,作為老師,一定要多與學生們進行交流,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學生們的觀察能力。作為學生,也要積極配合生物老師的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從而更好提高學生們的觀察能力。
參考文獻:
[1]甘銘,淺說初中生物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J]試題與研究,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