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案例教學是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設立合適的案例,融入到課堂教學上,通過引導學生對案例分析、探究、思考、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學會在實際案例所構建的情景中學會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探究,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二、現階段初中生物教學情況
現階段初中的生物教學還是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堂上占據主導位置,學生在下面被硬性的灌輸知識,在被動條件下獲取知識,過于遵守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約束性,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導致學生對學習缺少積極性、主動性,教學效果不是特別明顯。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和不斷的深入,致使教師也在嘗試運用新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成績及教學質量,但是對于初中生物來說實際課堂上的活躍程度還是不夠,開放性也沒有達到標準,有的教師認為課堂氣氛過于活躍,開放性太強會導致學生不好管理,所以學生依然在教室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學習,學生的邏輯思維、發散思維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遇到問題討論還是直接就鉆到正確的答案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的機會較少,學生的見解往往被教師忽略,不被重視。
三、案例教學分析
1.含義。案例教學的基本含義就是通過對模擬構建場景和對生活情景的重新顯現,使學生融入到所構建的案例情境中,通過對問題的探討來進行學習的方式,總體來說,就是在學生學習課本所要求的學習的內容完成后,然后在課堂上再加入案例教學方法,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或者是同學間進行交流互動,加強學生的認知程度,使教學效果得到提升,培養學生認識、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和其他的教學方法存在著不同之處,案例教學不是一種簡單的教學技能,同時也包含了部分其他教學方法在內。在實際課堂中運用案例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和學生都參與到其中,教師和學生依據這些信息作為基本的參考基礎,針對案例提出不同的觀點及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最終確定問題的結局方案。在案例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對問題有了充分的了解與認知,實際解決了問題可能會出現的多種可能性。
2.特征。案例教學方法具有模擬真實化、多元化、激勵、革新等特征。案例教學方法具有模擬真實化是因為案例教學法的案例都是來自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件來進行編寫的,所以學生就能很好地融到其中,對問題進行分析,思考研究,最后得到正確的答案。學生在接觸這些案例時就像是自己真正地在這情境里,這就是模擬真實化。在實際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具有兩面性,有的客觀條件可能都存在實際的不完整性,局面相對復雜化,沒有一個問題的結果是一成不變的,會受到來自時間、資源等問題的影響。案例教學就是通過生動的事例激發學生研究、思考的興趣,但是由于案例受到時間的影響,時代變化,原來的案例就可能在現在不合適,所以案例還要進行更新替換。
四、案例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案例教學在初中生物中的實際應用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案例模式,通常情況下案例教學可以分為三部分,案例的引入、對案例探討分析、對案例進行總結。
1.引入生物案例。在課堂上引入生物案例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將案例進行排版印刷形成紙質材料,讓學生進行閱讀,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結合圖像、視頻在課堂上展示,還可以通過教師的敘述讓學生們對生物案例進行了解。引入案例的時間點可以在理論知識講解前,或者是理論知識學習后都可以引入,并且實際的效果也是不錯的,在生物案例引入后要對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學會閱讀生物案例的技巧,細心觀看案例,對案例細致閱讀后還要進行筆記的記錄。這樣從多方位刺激學生的感官,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閱讀的有效性得以提高。例如,在案例閱讀完成后,可以對每段的所要表達的含義進行分析總結,將有關的知識點進行記錄。我們就《我國制造的電子顯微鏡》為例:“20世紀30年代,電子顯微鏡誕生了。電子顯微鏡是利用高速運動的電子束代替光線來觀察物體的細微結構的,放大倍數比光學顯微鏡高許多,可以達到幾十萬倍。電子顯微鏡大大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使人們看到了細胞更細微的結構?!彪娮语@微鏡的使用及能觀察到的結構到底是什么樣的,這一案例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學生對電子顯微鏡的好奇,這個案例就可以在學習觀察生物細胞之前,讓學生對生物細胞觀察產生興趣。
2.探討生物案例。教師在引入案例時,讓學生帶著案例中所涉及的問題進行討論、思考。例如,通過這個案例你能把它與什么生物學知識連在一起?這個案例中是不是具備探討的實際價值?而生物案例教學就是要對學生們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提取其中具有談論價值的問題,然后對問題進行設置,教師通過正確的指導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使學生充分掌握問題的實質。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找出問題的答案。在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發言,說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有可能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這時就要老師進行正確的指導,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談論中。進行討論的方法有很多,如:小組討論、班級討論以及實地考察等。讓案例教學的功能充分發揮,使整體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實力得到發展,從而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生物案例教學可以有效地把學生個人和班級探討交流相互連接為一個通道,每個同學可以將自己的見解、看法、猜測、認知等,展現給全班同學。通過討論可以有效地規范學生的學習習慣,使討論效果明顯提高。
3.生物案例總結。在生物課堂中,生物案例教學完成后教師要進行總結,總結生物案例中涉及的生物學知識,對學生互動交流做出點評。對表現良好、見解獨特的學生給予表揚、贊許。同時對學生身上的不足給予正確的指導,對不愿意參與到討論交流的學生也要給予鼓勵,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興趣。
案例中涉及的生物學知識要及時進行總結,要對學生正確的思路和錯誤的想法進行指導評價,案例教學的總結是由教師完成的。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實際的學習特點,教師要對學生在案例分析中的不足加以指正,進行補充,讓學生對案例中零散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對知識有一個完整的認知和理解。通過拓展知識,正確指導學生,讓學生的邏輯思維、發散思維得到有效的培養,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促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其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五、案例教學在初中生物中的實際案例
以“食物鏈”教學為例引入案例教學。第一步,引入教學案例,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動畫課件,讓學生說出這句民間諺語的意思。讓學生在紙上寫出自己生活周圍所見過的農田中常見的生物種類,如:農作物、雜草、蝗蟲、老鼠、蛇等。
通過引導,學生已經知道的吃與被吃的關系,將紙上所寫的生物進行排列,不同的學生所寫的食物鏈之間的生物也存在吃與被吃的關系,引導學生發現不同的食物鏈交織后,就會形成食物網。第二步,提出問題對生物案例進行分析探討。如:農田生態系統和人類有什么關系?農田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個體之間又有哪些關系?將學生活動中所構成的食物鏈除去其中任何一個,又會有哪些問題出現?第三步,歸納總結今天學習到了什么。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就有多種答案,我們生活中所吃的食物都是來自農田,而農作物又是有人去播種的;生物之間存在吃與被吃的關系,生物間還存在競爭關系;其中有一個環節缺失會造成整個生態系統的不平衡??偨Y食物鏈的知識點,通過問題的討論讓學生的實際表達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提高。這樣的案例引入符合初中學生的邏輯思維特點,因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發展還不全面,通過交流討論,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思考,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讓學生可以在討論交流中獲得知識。
六、結語
生物案例教學中的案例來自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真實事件,具有貼近生活、生動的特點,能夠激起學生興趣,讓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有效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學生的潛在能力得到了激發,有效地提高了生物教學質量,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促使學生進一步把學到的生物知識融合進實際生活中,讓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機融合。
通過案例教學提升學生對問題意識的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促進學生對課本的認知程度,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枯燥無趣的情況,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轉變成主動學習,進一步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當下素質教育背景的提倡下可以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范茂華。論初中生物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與實踐[J].生物技術世界,2013,(7)。
[2]李錦權。初中生物教學評價的實效性[J].中國教師,2011,(2)。
[3]楊宵。案例教學法:生物學科探索[J].新課程(綜合版),2009,(03)。
[4]劉建林。案例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商情,2009,(25)。
[5] 陳亞麗。 初中生物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與實踐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6]鐘廣春。初中生物科進行環境教育的案例教學法初探[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