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真備課
上實驗課應當和其他課一樣備課,寫教案。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提前預做實驗,以便取得第一手資料,懂得每一個實驗的關鍵,這樣才能取得主動權,做到心中有數。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做好實驗,上課前檢查每一組儀器也是應該做的一項工作。而不少教師認為這是實驗員的事,不予重視,結果實驗開始了,才發現有的器材短缺,有的儀器不能使用,至使一部分學生做不成實驗,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檢查每組儀器一定要認真,首先從數量上規格上檢查,其次看每一件儀器是否能用??紤]到實驗的過程中,有出問題的可能,還應有一些備用器具,以便及時補充更換。
二、實驗優先,開展隨堂小實驗: 手腦并用,激趣益智
“課內小實驗是穿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小實驗”,即將教材中以住不受重視的認為無足輕重的小實驗搬到課堂上,讓學生利用手邊的物品就能方便開展的實驗。內容如新教材上的“說一說”“做一做”或習題中的實踐性的內容,凡是可以在課堂上輕松完成的,就盡量讓學生當堂完成。課內小實驗的主要特點是取材容易,通常就地取材。在學完《自由落體運動》后,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兩人一組利用手邊能找到的物品“測定反應時間”.學生們除了刻度尺,還用上了課本、鉛筆等各式各樣長條形的東西,實驗中爆發了陣陣開懷的大笑,實驗取得成功后的喜悅、自信心,無疑對學生以后探索知識的奧秘奠定了基礎。
三、利用實驗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的形成往往有三個原因: 一是學生固有的生活經驗與物理事實相悖,給教學帶來一定程度上的負作用; 二是教學內容比較抽象,部分學生難以掌握; 三是教材里部分內容較為生硬難懂。如何突破教學難點呢?筆者設計了一些輔助性的對比實驗,運用實驗手段去引導學生洞察實驗現象是突破教學難點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講解《力的合成》時,筆者利用對比實驗來引入課程。首先,展示兩根細線和一組鉤碼,問學生: 用一根細線吊起鉤碼與用兩根細線同時吊起鉤碼,哪種情況細線容易斷? 學生都認為自然是用一根吊起細線容易斷。然后,先用一根細線吊起鉤碼,細線沒有斷,再用兩根細線同時吊起鉤碼,并不斷增大兩根細線的夾角,在增大到一定角度時細線斷了。學生們都覺得不可思議。這是為什么呢? 接下來,用一根跳繩穿過50斤的杠鈴片。先挑選兩名男同學,讓他們相距兩米左右,分別握住跳繩的兩端同時用力提拉杠鈴片,他們費了很大力氣也沒有提起來。再換兩名女同學相距半米重復操作,很容易將杠鈴片提了起來。是不是男生不如女生力氣大呢? 通過對比實驗,給學生提出問題,激發起他們探究問題的興趣,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學習新內容的過程,從而有效的突破了難點。
四、實驗探索物理規律,激發學習興趣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驗為學生展現出生動直觀的學習環境,將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學生去研究物理現象,探索物理規律,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如高二冊“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感應電動勢的大小”一節中,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三個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演示導體切割磁感線,導體和磁體發生相對運動,閉合電路的磁場發生變化,從實驗現象得出“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變化越快,感應電流和感應電動勢就越大”這一結論。在這一實驗結論的基礎上得出了“電路中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這一電路的磁通量的變化率成正比”這一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這樣,學生在物理實驗基礎上在頭腦中建立了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并且對這一定律的理解極為深刻。
五、實驗要培養學生的動手習慣和實踐能力
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就我國目前情況來說,演示實驗由教師做,學生隨堂實驗少而又少,實驗性習題和課外小實驗、小制作基本是有名無實; 而在國外的許多國家,自然科學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實踐活動上,他們幾乎每節課都有實驗,或者演示實驗,由老師或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或者邊講學生邊實驗; 還廣泛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或看電影,或用微機模擬操作等; 還開設參觀課、觀摩課、實踐日; 經常搞各種競賽活動,鼓勵學生自己選題、設計、找材料、制作各種模型。我們已經開始調整結構,借鑒國外的教學模式,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習慣和能力。
總之,在高中物理課堂中應用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設計實驗及動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深入理解物理規律。通過探索實踐,對比實驗必將會在高中物理課堂上展現出優勢。
參考文獻:
[1]許寶成。新課標下平拋運動的教學設計及拓展[J].中學物理,2014,(09)。
[2]袁海泉。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法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19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