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我校高中生物教學有一個很大的障礙,就是師資力量嚴重不足,一個教師教五個理科教學班,或四個理科班加二三個文科班。教師授課時數太多,學生人數嚴重超過教師精力的承受極限,導致教師對學生學業成績的關注只能集中在課堂上和班級的整體狀況,對學生個體關注較少,特別是對學科學困生和踩線生的關心不能滿足其學習進步的需要;而教師本人的精力也嚴重透支,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教學研究,從而影響本學科的可持續發展和青年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這種狀況短期內還難以改善。如何在現有條件下解決這個矛盾,筆者認為較好的方法是在授課班級內推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各種學習模式中,小組合作學習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學改革。我國著名的合作學習研究學者王坦指出:合作學習是以現代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等理論為基礎,以開發和利用課堂中人的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班級授課為前提,以全員互動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學習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以短時、高效、低耗、愉快為基本品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統一。高中學生的心智已基本成熟,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進行合作學習對他們能力和成績的提高會有很大的幫助。將學生的純個體學習轉變為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能使學生更好掌握生物科學知識,而且還能培養學生人際交往技能,使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即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二、合作學習的注意事項
在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流程可歸納為四個基本步驟: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交流點評??偟闹笇枷胧牵豪萌蝿镇寗訉W習,各合作小組或同一合作小組內的各成員針對同一問題的不同方面進行探索,擔任不同角色,協作交流,最終完成任務,共同解決問題。合作學習的注意事項如下。
1.教師要制定一定的合作學習規則。我們不能認為,只要組建了學習小組,有了一定的議題,學生圍坐在一起議論,就會產生合作效應。小組合作學習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比如:組內合理分工,每位學生自愿或被教師指定擔任特定的角色,如領導者、激勵者、檢查者、協調者、操作者等,而且應輪流擔任,實現組內互相依賴,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2.要選擇適合的內容。雖然合作學習有很多好處,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開展合作學習,也不是所有合作學習的內容都需要采用全部流程。教師在組織教學前要認真分析、處理教學內容,選擇適合開展合作學習的內容,并根據教學內容選用相應的合作學習模式。
3.合作學習要做到務實求真。合作學習應以思維的參與為核心標準,切不可走過場,只追求形式上的參與,而思維活動停留在淺層次上。要盡量避免課堂上氣氛活躍,但下課后沒有實際收獲的情況出現。
4.合作學習小組以4~6人為宜。小組成員過多會造成部分成員失去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過少則達不到成員間相互啟發、使思維充分碰撞,從而最大限度激發學生靈感的目的。
5.合作學習應建立在教師講授、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的基礎上。經過學習,學生對課程的具體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掌握了本節課應掌握的知識,形成了一定的能力,具有了一定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經過小組合作學習進一步鞏固知識、糾正錯誤、提升能力、相互啟發、相互完善,合作學習的效果會更好。
6.合作學習成果應有一定的評價手段。教師應組織學習小組間進行成果交流,或要求學習小組以文字形式表達學習成果,教師應在此基礎上對學習小組進行評價并記載,在一定階段以一定方式進行總結并對優秀小組進行表彰,從而通過引入競賽機制激發學生的活動潛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表達、交流與合作能力。
如在高二年級“伴性遺傳”的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可設計為讓學生辯論“紅綠色盲的遺傳是否遵循孟德爾分離定律”,學生在掌握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可先就這一問題進行自主探究,練習遺傳圖解的寫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再分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先讓小組內的成員交叉檢查其余成員所寫的正常色覺和紅綠色盲的基因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紅綠色盲出現的原因,最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辯論:
“紅綠色盲的遺傳是否遵循孟德爾分離定律”,讓正反方同學的觀點充分碰撞,加深學生對紅綠色盲遺傳規律的理解,從而得出“紅綠色盲的遺傳遵循孟德爾分離定律”這一結論。這一教學環節的最大優勢在于能較大程度活躍課堂氣氛,加深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三、合作學習的評價方法
對合作學習成果的評價可用下表記載。合作學習不僅能使學生更好掌握生物科學知識,對學生成績提高有較大的幫助,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往的重要學習方式。生物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早已有之,但怎樣使之更完善、更合理、更有效,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