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從天體的變化來預測時代的興衰更替,或許當中人扮演的角色占有很主觀的成分---占星學。但是不得不否認,人類把自己的很多的構想和希望寄托給天空,希望在活在自己希望的世界里;同時在虛幻的時刻,人們通過用肉眼觀察太陽、月亮、星星來確定時間和方向,制定歷法,指導農業生產。天文學給了人們心靈放飛的空間和機會。
天文學是觀察和研究宇宙間天體的學科,它研究天體的分布、運動、位置、狀態、結構、組成、性質及起源和演化,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它是一門十分古老的學科,它的存在至少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以前一直認為天文學是一門十分枯燥且難懂的學科,但是經過這幾周的學習,我深切體會到我對于天文學的知識是多么的匱乏、許多脫口而出的東西原來是錯的……
我國在天文學方面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甲骨從商代(公元前2千年)起就記錄了日食和新星,但中國古代天文學和現代天文學的最大不同之處,我想就是古代天文學主要是政府的活動,而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越來越多的用于觀測天文現象的儀器的不斷更新,研究天文學似乎也成了一種時尚,在大學里甚至社會上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有關天文方面的社團組織,人們似乎對天文學的興趣一下子變得濃厚起來……
天文學的許多內容都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系。
從細微的方面講,天文學上的黃道十二星座是現在很多女生感興趣的星座的原版,但是這里所講述的星座又與我們所說的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同,實際上黃道是有十三個星座的,在天蝎座與人馬座中間還有一個蛇夫星座。出于對蛇夫座的興趣,我單獨去查詢了一下:在2011.1.17由美國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論壇報》報道:地球軸心過去3000年的變動,已經改變了12星座。舉例來說,如果你認為自己是水瓶座,你搞不好其實是雙魚座;原來是射手座,有可能是天蝎座。同時,根據數千年前的古巴比倫星座,還冒出了第13個星座--蛇夫座。從此,天文學當中出現了十三星座,盡管分屬于占星學的十二星座的地位沒有被挑戰,但是,作為今天的人,我們在尊重古老學術----占星學的同時不能忽視一個事實,十三星座已經出現在我們的視線里了。
新星座算法:
摩羯座:1月20日~2月16日;
水瓶座:2月16日~3月11日;
雙魚座:3月11日~4月18日
牡羊座:4月18日~5月13日;
金牛座:5月13日~6月21日;
雙子座:6月21日~7月20日
巨蟹座:7月20日~8月10日;
獅子座:8月10日~9月16日;
處女座:9月16日~10月30日;
天秤座:10月30日~11月23日;
天蝎座:11月23日~11月29日;
蛇夫座:11月29日~12月17日;
射手座:12月17日~1月20日
另外,我們每天都要用到的日歷就是在古代勞動人民悉心研究天文學、以對天體運行規律的觀察為基礎創造出來的,歷法是和人類生活聯系極為密切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時,東西南北,均是因為天文給我們的。
從宏觀方面講,月球和太陽引力會造成海水的潮汐變化,對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存在很大的影響。汐是非常守時的,它幾乎和時鐘一樣準,月亮繞地球一周是24小時48分鐘,潮汐的周期也是24小時48分鐘,一晝夜之間大部分海水有一次面象月亮,一次背對月亮,海水自然有兩次漲落。太陽黑子,太陽風等對紫外線和信息信號影響不容忽視。再者,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的迅猛發展,在經濟技術等重要影響因素之外,天文學方面的影響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后來,我發現要想更深入的學習中國古代天文學,還必須必備良好的文言文功底,課件上有許多史書上記載的天文學現象,伴著老師生動的講解我恍然大悟,原來古代有這么多有關天文方面的小故事,當然這之中也有許多不同寓意的神奇想象,例如我國史書上就明確記載了公元前1059年5月29日和公元前1576年12月的兩次五星聯珠的奇特天文現象,而在這奇妙的現象之后更是有著著名的歷史事件,這似乎蘊含著什么有趣的寓意。
另外,也許是以前對于天文學的了解真的太少的緣故,我覺得上課的時候知識量真的很大,有很多知識都想要記錄下來,可是每次上完課后,看著零零碎碎的筆記,總覺得不成體系,少了點什么。其實課上有些知識是高中地理中已經學過的,但是還是在學習過程中慢慢的對天文學產生了興趣,喜歡上了這種每次上課都是在積累自己不知道的同時又很感興趣的知識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