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科學論文 > > 中國沿海海岸侵蝕與海平面上升探析
中國沿海海岸侵蝕與海平面上升探析
>2024-05-07 09:00:00

【第四篇】題目:中國沿海海岸侵蝕與海平面上升探析

摘要:海岸侵蝕是我國沿海地區的主要環境地質災害之一,海平面上升將加劇海岸侵蝕災害程度,其長期影響不容忽視。文章闡述了海平面上升對海岸侵蝕的影響機制,在詳細分析我國海岸侵蝕狀況相關調查成果的基礎上,根據沿海海平面上升的區域特征,探討了未來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沿海地區海岸侵蝕災害的主要脆弱區,以期為沿海地區及時有效地應對海平面上升這一緩發性災害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海岸侵蝕; 海平面上升; 脆弱區;

海岸侵蝕是一個世界性問題,無論是基巖海岸、粉砂淤泥質海岸、砂質海岸、河口海岸還是珊瑚礁、紅樹林等生物海岸,幾乎都受到海岸侵蝕的威脅,砂質海岸受侵蝕的范圍比較大。在不同區域,海岸侵蝕災害發生的原因不同??傮w來講,河流輸沙量減少,海岸過量采砂,海平面上升,不合理的海洋工程建設,大量破壞植被及珊瑚礁、風暴潮災害等是造成海岸侵蝕加劇的主要原因。其中,全球氣候變暖引發的海平面上升是導致世界沿海各地遭受海岸侵蝕的共同因素。海平面上升引發海洋動力作用增強,并與不合理人為開發活動產生的負面效應相互疊加,致使海岸侵蝕加劇。盡管海平面上升在短期內對海岸侵蝕的影響權重較小,但從長遠考慮,海平面上升是加重海岸侵蝕的重要因素,其長期影響不容忽視。
我國沿海地區普遍遭受海岸侵蝕災害的影響,表現為岸灘變陡、海灘劣化、濕地損失、防護林被毀、村鎮搬遷,以及堤防、公路、工廠等工程設施和建筑物崩塌等,嚴重威脅沿海經濟社會的生態安全。與此同時,我國沿海海平面呈持續波動上升趨勢,1980—2013年的潮汐觀測資料分析顯示,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2.9mm/a,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993—2003年的衛星高度計資料顯示,海平面上升速率為5.5mm/a,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專門委員會報告顯示,同期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約為3.1mm/a。未來海平面上升將不斷加劇海岸侵蝕災害程度。在其他條件相同時,相對海平面上升快的岸段后退速度通常較快。因此,關注我國沿海地區海岸侵蝕災害現狀,分析海平面上升對海岸侵蝕災害的影響及發展趨勢,對于沿海地區防災減災具有重要意義。

1 我國海岸侵蝕現狀

1.1 海岸侵蝕概況

自20世紀50年代末,我國砂質海岸、三角洲海岸發生侵蝕,至70-80年代,海岸侵蝕已成為普遍現象,并呈加劇趨勢[1]。當前我國海岸侵蝕范圍逐漸擴大,侵蝕速率較大,侵蝕總量不斷增加。如江蘇廢黃河三角洲的侵蝕范圍呈南移趨勢,過去是淤漲或穩定的海岸,現在已成為嚴重的侵蝕岸段。再如河北,過去僅部分岸段發生侵蝕,現在不管是南部泥岸、北部沙岸還是灤河三角洲,均以蝕退、沖灘為海岸變化的主要態勢。隨著沿海地區經濟開發建設的迅猛發展,人工岸線比例在不斷增加,岸線被固定,造成岸灘及岸外沙壩侵蝕加劇,海岸下蝕加重,并將成為未來我國海岸侵蝕最為突出的特征之一[2]。
根據國家海洋局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成果[2],我國沿海海岸北起遼東灣、南至海南島,均有侵蝕分布,侵蝕岸線總長度超過3 000km\\(不包括港澳臺地區\\),占軟質海岸\\(包括第四紀沉積層,沙丘和紅壤型花崗巖風化殼\\)的20.6%。河北、山東、江蘇、上海、福建和廣東6省、市的海岸侵蝕岸線長度占其軟質海岸的比例較高,其中上海、廣東約35%,河北、山東、江蘇約為30%,福建為21%。
海岸侵蝕主要發生在砂質海岸和粉砂淤泥質海岸,就全國范圍來看,目前約50%的砂質海岸和約7%的粉砂淤泥質海岸遭受不同程度的侵蝕。11個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除上海和海南,其他省、市、自治區的砂質海岸和粉砂淤泥質海岸均有侵蝕,砂質海岸受侵蝕的范圍較大,其中江蘇的砂質海岸全部受到侵蝕,河北、山東、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砂質岸線的侵蝕比例高達57%~70%;粉砂淤泥質岸線受侵蝕比例較大的為上海、江蘇和山東,分別為35%、26%和16%。盡管粉砂淤泥質海岸侵蝕長度少于砂質海岸侵蝕長度,但其侵蝕速率遠大于砂質海岸。砂質海岸侵蝕速率一般小于10m/a,而粉砂淤泥質海岸侵蝕速率一般在10m/a以上。山東和江蘇發育有我國最為綿長的粉砂淤泥質海岸,海岸侵蝕速度較大。例如,黃河三角洲,自20世紀末開始呈蝕退趨勢,根據2011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公布的監測結果,部分侵蝕海岸的最大侵蝕速度達477m/a。
從總體地域分布來看,長江口以北海岸侵蝕較為嚴重,侵蝕速率較大,受侵蝕海岸的侵蝕速率多數達到強侵蝕\\(2~3m/a\\)以上級別\\(表1\\)。其中,遼寧整體海岸侵蝕在北方相對較輕,強侵蝕岸段主要出現于營口市和葫蘆島市,侵蝕速率多大于2m/a,最大侵蝕速率接近6m/a;河北海岸侵蝕速率多大于2m/a,灤河口海岸侵蝕速率達10~25m/a[3];山東的黃河口、萊州灣海岸侵蝕速率為數十米每年,在黃河口最大可達150m/a,其他侵蝕岸段多在1~3m/a;江蘇的廢黃河口岸段侵蝕速率達14~88 m/a,其他岸段多大于3m/a;上海粉砂淤泥質海岸平均侵蝕速率超過10m/a。長江口以南,總體海岸侵蝕速率相對較小,但范圍較大。其中,廣東海岸侵蝕范圍最大,受侵蝕岸線的總長度位居全國第一,而侵蝕速率相對較小,廣東與廣西的多數海岸侵蝕速率均小于1m/a;福建岸線侵蝕長度位居全國第三\\(次于廣東、山東\\),其中部和南部岸段侵蝕速率相對較大,大多為1~2 m/a,部分海岸侵蝕速率達2~3m/a\\(多在福建南部\\);海南島海岸侵蝕絕大多數發生于砂質海岸,受侵蝕岸段占砂質海岸總長的1/3,占全省軟質海岸的16%,盡管比例不高,但侵蝕速率大,半數以上的受侵蝕岸段侵蝕速率達到3~10m/a\\(嚴重侵蝕\\),另外有1/5的受侵蝕岸段侵蝕速率為2~3m/a\\(強侵蝕\\),砂質海岸的侵蝕速率如此之高在全國實屬最為嚴重。

1.2 海岸侵蝕原因

我國海岸線漫長,不同岸段的自然屬性和人為影響方式不同,誘發海岸侵蝕的原因也多樣化。根據已有的研究報道,我國目前海岸侵蝕的主要原因包括河流輸沙量減少、海岸過量采砂、海平面上升、不合理的海洋工程建設、濱海濕地退化以及風暴潮災害加劇等[5]。
河流供沙量減少是造成我國海岸侵蝕的最主要原因。近幾十年來,我國沿岸河流入海泥沙量減少了一半以上[5],造成我國海岸泥沙收支嚴重失衡,使海岸由淤積為主轉為侵蝕為主。在大型河口、三角洲海岸,例如河北灤河口、山東黃河三角洲、江蘇廢黃河三角洲、上海崇明島東部和南部、海南南渡江口等地區是因此而發生強烈侵蝕的地區。
人工采沙過量是造成海岸侵蝕的重要原因。海灘、河口以及水下區域大規模的采沙活動打破了岸灘剖面平衡,造成海岸迅速蝕退。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建筑用沙大量增加,沿海地區的海岸采沙業也隨之發展,遼寧、山東、浙江、福建、廣東、海南諸省均有海岸采沙點。無度無序的海沙開采引起海岸泥沙嚴重虧損,直接造成采沙區域及相鄰海岸的蝕退,在部分區域已造成嚴重的海岸侵蝕。
海平面上升是造成我國海岸侵蝕發展的普遍原因,對海岸侵蝕的影響廣泛而深遠,盡管過程緩慢,但累積效應明顯。地勢地平的三角洲岸段和岸線平直的砂質岸段,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比重較大。海平面上升除了加強海洋動力作用外,還通過加劇風暴潮災害、海水入侵災害協同加劇海岸侵蝕災害。根據國家海洋局潮汐觀測資料,30多年來,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呈現明顯的區域性差異,自北向南,上升最明顯的岸段為天津、山東、江蘇和海南沿海,其次是遼寧和廣東。在這6個省、市中,除天津\\(人工海岸比例大\\)之外,其他省份均為我國沿海海岸侵蝕相對嚴重的區域,并不同程度地發生海水入侵現象,尤其是山東和江蘇。值得注意的是,21世紀以來,海南東北部-東部-南部海岸海平面上升加速趨勢明顯,加之風暴潮災害多發,這對以自然海岸為主的海南島造成不利影響。
不合理的海岸工程改變了海岸水動力狀態,破壞了原來沿岸的輸沙平衡態勢,造成局部區域發生海岸侵蝕。護岸和防波堤等防護措施對減輕風暴潮對海岸帶的破壞有明顯效果,然而這些硬式海岸防護措施會對鄰近岸灘造成負面影響[1,5],盡管這種侵蝕是局部的,但對于受影響的岸段通常比較強烈。隨著沿海各省、市、自治區海岸帶的開發,海岸工程日益增多,其對自然海岸和沉積物搬運過程的負面影響范圍將擴大。
濱海濕地退化,使泥沙匱乏、屏障消浪能力下降,生物海岸與海洋動力之間的相對平衡被打破,造成海岸穩定性降低,引起海岸侵蝕加劇。50多年來,大面積的圍海造地、灘涂圍墾等各種海岸帶開發活動,已經使濱海濕地的面積大幅度減少,加上嚴重的污染,生態功能急劇退化。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等濱海生態系統防風消浪、護岸護堤功能尤其顯著,這些生態系統的退化造成我國華南沿海部分海岸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蝕。
風暴潮對海岸的侵蝕作用具有突發性和局部性,其危害程度極為嚴重,觀測研究表明,風暴潮期間強風浪對海岸和高潮灘的沖刷非常強烈,一次強風暴潮所造成的災害性后果往往持續若干年。風暴潮巨大的破壞力能使原有的地貌形態發生迅速的變化,風暴潮期間岸線迅速后退,灘面遭受沖刷,潮溝擴寬,枝杈增多,灘面形態破碎化,使其更易遭受侵蝕。
以上各種因素對我國各沿海地區海岸侵蝕災害的影響情況具有明顯的時空差異。從中長期來考慮,海平面上升是加重沿海地區海岸侵蝕的重要因素。

2 海平面上升與海岸侵蝕

全球氣候變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是導致世界各地海岸侵蝕發展的共同因素,在其他條件相同時,相對海平面上升快的岸段后退速度通常較快?;谥袊=?0年海平面變化的周期性、趨勢性等規律,使用海平面變化統計及數值預測模式,以省級行政區為單元,預測至2050年海平面上升值較高的岸段是天津、山東、江蘇、上海、廣東和海南沿海,保守估計相對于2010年上升值約為15~20cm;以沿海城市行政區為單元,預測丹東、大連、營口、唐山、天津至浙江的杭州灣、臺灣海峽以南至???、三亞,未來海平面上升幅度較大,平均上升17cm。對于所述海平面上升預測速率較高的海岸,未來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而發生海岸侵蝕的比重將不斷增大。
海平面上升使海洋動力作用增強,海岸物質平衡和穩定性受到破壞,并加大風暴潮災害力度,加劇海岸侵蝕。

2.1 海平面上升增強沿岸海洋動力作用,海岸侵蝕加劇

海平面上升使潮位抬高,侵蝕基面升高,并伴隨岸外波浪作用和河口、海灣處潮流作用增強,從而造成海岸侵蝕災害加重。
在海平面上升的情況下,潮汐作用范圍自然升高,而一個的確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在海平面上升過程中,平均高潮位的上升速率往往超過海平面上升速率,這意味著潮汐作用范圍將擴大至潮灘本來不易受蝕的更高部位。潮汐觀測資料表明,近30年來,我國沿海絕大多數區域的平均高潮位呈顯著上升趨勢,部分區域上升速率高于同期海平面上升速率,這在德國北海沿岸、荷蘭沿岸也有類似情況[6]。其中,黃海至東海北部,不僅海平面上升速率較高,而且平均高潮位上升趨勢最強,平均增速為5.6mm/a,較同期海平面變化速率高70%\\(表2\\)。高潮位的上升將使海岸可能遭受侵蝕的范圍擴大。
海平面上升使岸外或堤外水深加大,沿岸波浪、潮流等海洋動力作用增強。按淺水區波浪動力學原理,波能與波高的平方成正比,波能傳播速度與水深的平方根成正比。若岸外水深增加1倍,波高增加1倍,波浪作用強度可增加到5.6倍[6]。高能波浪破碎后形成激浪流,高速的進流和回流有很大的破壞性,加劇海岸侵蝕。在河口、海灣和潮汐水道中,海平面上升還將導致潮波變形加大,潮波性質中駐波成分增加,使潮位和潮流相位差加大,從而導致潮差增加,潮差加大的結果使潮流沖刷作用增強[4]。根據驗潮資料統計結果,近30年,伴隨海平面上升,我國沿岸潮差總體呈現增大趨勢,在黃海至東海北部沿岸,潮差增幅最大\\(表2\\),上升速率平均為4.5mm/a,最大可達7.4 mm/a\\(杭州灣北岸\\)。因此,伴隨海平面上升,黃海至東海北部不僅波浪作用增強,而且沿岸潮流沖刷作用將顯著增強,海岸侵蝕風險增大。山東半島和江蘇等地勢低平、岸線平直的海岸,海岸侵蝕災害已經較嚴重。例如,山東半島牟平—威海岸段、黃縣—叼龍嘴岸段、文登五壘島灣—乳山白沙口岸段為典型的平直開闊的沙質海灘,長約129km,近幾十年來不斷侵蝕后退。長江三角洲海區為中、強潮流區,潮流速度大且潮差大,近岸潮流為半日潮往復流,并具有落潮流速大和落潮歷時較長的特征,決定了長江三角洲海區沿岸泥沙的離岸移動方向,成為該區域海岸侵蝕的重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使長江口的潮差增大,潮流作用更為強烈,加劇了海岸侵蝕強度。根據《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公布的監測結果,長江三角洲崇明東灘東側、東南側、南側沿岸海堤外側的海灘多年來持續發生草灘蝕退和光灘下蝕現象,每年最大海灘侵蝕寬度達數十米,而2012年監測結果顯示南側岸段年平均侵蝕速度為22.1m/a。

2.2 海平面上升使入海泥沙減少,造成海岸動力不平衡

海平面上升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入海泥沙量。海平面上升增加越灘浪的強度和頻度,將前濱砂帶到海灘向陸一側;海平面上升使潮流頂托作用加強,加強了河流的溯源堆積,河流輸沙量減少;海平面上升,入海河流的坡降減小,挾沙能力也減弱,泥沙滯留位置將上溯,在河口區容易淤積,產生沙壩、沙洲和攔門沙,分配到附近海岸的泥沙相應減少。泥沙減少,破壞了海岸動力平衡過程,隨著海平面上升,日益增強的海洋動力作用將相對占主導地位。由此引發的海岸線侵蝕后退主要發生在河口海岸和三角洲區域,如灤河口、黃河三角洲、廢黃河口和長江三角洲。

2.3 海平面上升造成海岸穩定性降低,抵御海岸侵蝕能力下降

海岸侵蝕強度取決于沿岸海洋動力條件與海岸穩定性之間的均衡狀況,如果海岸穩定性降低,海岸侵蝕就會發生和發展。濱海濕地、紅樹林、海草床、珊瑚礁等海岸帶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對于保持海岸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其在形成發展過程中與海洋動力環境之間建立動態平衡關系,一經破壞,難以恢復。曠日持久的海岸帶高密度高強度開發建設活動已經對這些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功能急劇衰退。海平面上升帶來潮灘淹沒、鹽水入侵地下淡水、風暴潮災害加劇等一系列災害,將進一步導致潮灘濕地退化、損失,珊瑚礁生態系統受損,使海岸濕地消浪和抗沖能力減小,海岸穩定性減弱,從而加劇海岸侵蝕。根據國家海洋局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成果,廣西防城港市企沙半島的紅樹林面積明顯萎縮,近30年來受侵蝕的紅樹林海岸長度達4km,最大侵蝕距離為122m。在海南,截至20世紀末,已有80%海岸珊瑚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6],而極端氣候事件引發風暴潮強度增加,造成珊瑚礁再生和自我恢復速度下降,消浪護岸能力大大減弱。例如,海南省風暴潮發生頻數最高的文昌縣,所有岸礁均已不同程度地毀壞[6],造成嚴重的海岸侵蝕,清瀾港口東側邦塘沿岸后退超過百米[7]。

2.4 海平面上升加劇風暴潮災害,加大海岸侵蝕程度

海平面上升使基礎水位抬高,風暴潮高潮位相應提高,水深增大,暴風浪作用增強,加劇風暴潮災害,進而加大海岸侵蝕程度。伴隨全球氣候變暖和海平面上升,我國東南沿海風暴潮強度呈增大趨勢[8],海岸被侵蝕的機會大大增加。統計結果顯示,近年來登陸我國的超強臺風的比率有所增加[9],超強臺風多引發嚴重的風暴潮災害。福建、廣東和海南3省是我國臺風風暴潮的多發區和重災區,風暴潮高發期也是3省沿海季節性高海平面期,如再遇天文大潮,災害往往比較嚴重。
海南沿海多自然海岸,受臺風風暴潮災害影響發生海岸侵蝕的災情比較嚴重,給國際旅游島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海南島沿岸平均每年發生風暴潮3~4場,其中明顯風暴潮以上的兩場,嚴重或特大風暴潮每兩年就有1次[10]。根據國家海洋局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2011年9月29日,在海南文昌登陸的強臺風“納沙”對??谑泻臀牟性斐蓢乐氐娘L暴潮災害,同時造成嚴重的海岸侵蝕,??谑泻0稁軗p嚴重,防風林被大面積摧毀,蝕退10 m余,部分臨海酒店的綠化帶及游客休憩場所被全部沖毀,海岸變得滿目瘡痍。2014年7月,臺風“威瑪遜”在海南登陸\\(40年來登陸海南最大的臺風\\),對海南沿海岸線、村莊、堤防、道路等基礎設施造成損毀,多年來海岸侵蝕蔓延發展的文昌—??凇芜~岸線在此次災害中又遭重創,遭受海岸侵蝕的岸線長度達25.5km[11]。海南省三亞市受風暴潮影響遭受海岸侵蝕的問題亦比較嚴重,據調查,僅2008—2013年,海南省三亞市三亞灣海月廣場至蘭海美麗新海岸之間4.33km長的岸線年均侵蝕后退約0.8m,岸灘明顯萎縮變窄,盡管采取了補沙修復,但每次熱帶氣旋影響過后,海岸又變得破落不堪,現部分岸段上的道路已受到威脅。由于該區岸邊酒店林立,游客云集,海岸侵蝕繼續發展將造成嚴重損失。

3 海平面上升影響脆弱區

綜上所述,未來海平面持續上升將加劇沿海各地區海岸侵蝕程度,各沿海地區應根據具體情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應對海平面上升帶來的不利影響。綜合海岸侵蝕現狀、海平面上升及其影響情況,當前至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沿海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海岸侵蝕災害脆弱區主要包括山東、江蘇、上海、福建\\(南部\\)、廣東和海南,這些省、市的海岸侵蝕較重且海平面上升速率、平均高潮位或平均潮差的上升速率較高。值得關注的是,山東、江蘇和海南受海平面上升影響最為脆弱,三省的海岸侵蝕狀況已經比較嚴重。其中,江蘇和山東沿海海平面在過去的30多年來上升幅度居于全國前列,沿海平均高潮位上升和潮差增大趨勢非常明顯,且未來海平面上升速率仍較高;海南多自然海岸,海岸侵蝕速率大,近10余年來海平面加速上升趨勢明顯,又多受風暴潮災害影響,影響后果比較嚴重。
除上述6個省、市之外,遼寧營口市、大連市和浙江省杭州灣北岸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海岸侵蝕,由于這些區域海平面上升速率也較大,應當引起重視;河北沿海受海岸侵蝕的岸線比例較大,其中部的唐山和南部的滄州海平面上升速率亦較高,也是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脆弱區;天津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海洋工程建設已經把海岸線全部改造為人工海岸,未來應密切關注海堤外灘面下蝕情況,防止堤防基底淘空崩坍。

4 對策建議

海岸侵蝕的日益加劇已給沿海地區經濟社會造成多方面的不利影響:岸線后退,潮灘面積減少,破壞海洋魚類產卵場和索餌場,蝕沒鹽田、農田和村莊;海水浴場退化,旅游資源質量下降;海水入侵加劇;海岸帶生態系統退化、海岸防護林被海水吞噬;海岸各種設施受損,近岸建筑物倒塌,岸防工程被沖毀。在全球氣候變暖條件下,未來海平面上升的趨勢不可逆轉,海岸侵蝕將進一步加劇。因此,沿海各地區必須重視監測和控制海岸侵蝕災害。

4.1 建立完善的海岸侵蝕監控網絡

海岸侵蝕在我國沿海各地普遍發生,原因不近相同,各地區應因地適宜地建立海岸侵蝕監控網絡,運用多種手段,加強監測調查,監控海岸侵蝕災害的發展變化以及與海岸侵蝕密切相關的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變化情況,集中建立海岸侵蝕數據庫,適時采取積極穩妥的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在海岸侵蝕災害影響比較嚴重的省份,應當建立防范預警機制,防止災害快速發展,減少海岸侵蝕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

4.2 加強海平面上升對海岸侵蝕災害的影響研究

加強沿海驗潮站的建設,積累長期、連續、準確的潮位資料,掌握海平面變化情況,科學預測未來海平面上升幅度以及潮汐性質的變化。加強海洋水沙動力、海岸帶演變研究,分析海平面上升對海岸侵蝕災害的作用機制;構建海岸帶地質、地貌、動力環境以及經濟社會狀況等關鍵因子數據庫,進行災害預測,建立客觀實際的評價方法,開展海平面上升條件下海岸侵蝕災害風險評價,為沿海地區防災減災工作提供決策支持。

4.3建立有效的防護體系,減緩海岸侵蝕災害不利影響

根據自然環境特征、海岸帶開發需要和海岸侵蝕現實狀況,開發運用先進的防護工程手段和管理方法,建立科學有效的防護體系。在自然條件適宜的區域,還應加大濱海濕地、紅樹林和珊瑚礁等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力度,統籌海岸開發與海岸帶生態系統的關系,維護海岸帶生態系統健康穩定,發揮其應對海洋災害的天然屏障作用,減緩海岸侵蝕災害的發展。

4.4 加強海岸帶開發的管理,降低海岸不穩定性因素

高強度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是目前造成海岸侵蝕災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須建立健全法規制度,把防止海岸侵蝕災害提上海岸帶管理日程[8,12],嚴格管控海岸線開發利用程度和利用方式,加強對海洋工程建設的審查和環境評價,并明確要求用海單位、審查和評價單位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嚴格控制濱海采砂量,嚴厲打擊違法采砂活動,保持海岸水沙動力條件的平衡。在立法的基礎之上,還必須對有關政府部門明確責任與權利,保障海岸開發有法可依,執法必嚴。海岸帶管理綜合復雜,為做到科學管理,應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學習先進經驗,創造符合我國國情的海岸帶健康與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參考文獻

[1]夏東興,王文海,武桂秋,等.中國海岸侵蝕述要[J].地理學報,1993,48\\(5\\):468-476.
[2]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岸侵蝕現狀評價及防治技術研究總報告[R].2010.
[3]邱若峰,楊燕雄,莊振業,等.河北省沙質海岸侵蝕災害和防治對策[J].海洋湖沼通報,2009\\(2\\):162-168.
[4]國家海洋局908專項辦公室.海洋災害調查技術規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5]陳吉余,夏東興,虞志英,等.中國海岸侵蝕概要[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6]季子修.中國海岸侵蝕特點及侵蝕加劇原因分析[J].自然災害學報,1996,5\\(2\\):65-75.
[7]張曉龍,李培英,劉樂軍,等.中國濱海濕地退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8]季子修,施雅風.海平面上升、海岸帶災害與海岸防護問題[J].自然災害學報,1996,5\\(2\\):56-64.
[9]姜付仁,姜斌.登陸我國臺風的特點及影響分析[J].人民長江,2014,45\\(7\\):85-89.
[10]王紅心,陸惠祥,余曉軍,等.海南島沿岸風暴潮特征分析[J].海洋預報,1998,15\\(2\\):34-42.
[11]路濤.海南全力投入“威瑪遜”災后重建[N].中國海洋報,2014-07-31\\(1\\).
[12]薛春汀.中國海岸侵蝕治理和海岸保護[J].海洋地質動態,2002,18\\(2\\):6-9.

點擊查看更多:海平面上升論文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