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作為分子生物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從其產生至今已經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伴隨著這一個多世紀中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人們對基因結構和功能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然而,基因究竟是什么,人們到底應該如何定義基因,卻在這些不斷出現的成果面前變為一個大難題。
正如邁爾(E. Mayr) 所言,“學習一門學科的歷史是理解其概念的最佳途徑。只有仔細研究這些概念產生的艱難歷怪---即研究清楚早期的,必須逐個加以否定的一切錯誤假定,也就是說弄清楚過去的一切失誤---才能有希望真正徹底而又正確的理解這些概念?!盵1]因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日常概念下,大眾科學對基因概念理解的誤區。之后,重點討論了基因概念語義變遷的發展史,嘗試厘清基因概念發展過程中的語義變化,以期對基因概念本質的討論有所幫助。
一 基因的日常概念---一種大眾科學的誤區
概念作為人類和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人類通向未知領域的橋梁和階梯,它包含了人類思想的奧秘。任何一個概念都結晶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雖然,概念已經是人類認識活動中十分穩定的結構,但是,所有的概念都仍隨著人類認識的發展處在不斷地變遷中?;虻母拍钜餐瑯尤绱?。
根據人類認識和實踐活動領域的不同,概念的形成也有不同的途徑。例如,有些概念來自于人類的日常生活。如聲、光、力、生命等。有些概念直接來自于科學的創造。如電子、夸克、光合作用、基因等。前者通常是以對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實用屬性的概括為依據。起初,它只為解決人類生活的需求而產生。我們稱其為日常概念。后者是人類在對客觀世界認識的科學活動中的結晶。它往往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是為了滿足人類進一步認識客觀世界的需求而形成。我們稱其為科學概念。然而,無論是哪種概念,都會隨著科學技術地進步、人類對世界圖景認識的轉變以及科學理論的發展而發生轉變。
基因的概念最初就來自于科學創造,它作為一個科學概念指稱具有遺傳特性的物質。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社會認識的進步,基因對于任何一個接受過初等教育的人來說,都是一個科學常識?;蛴肿優橐粋€日常概念。( 陳嘉映并不認為這是科學概念轉變成日常概念,而稱其為多數人了解的科學概 念,或 者 是 日 常 話 語 借 用 了 某 些 科 學 詞匯。)[2]但是,顯然基因這種日常概念的科學常識表述與現代遺傳學中基因概念表述的意義是絕對不同的?!盎颉痹谌粘I钪惺窃鯓颖蝗藗兯斫獾??與當代遺傳學中“基因”概念的內容和意義有什么區別? 我認為,下面的幾個問題應該是我們需要討論的。
(1) 基因---絕對的預言者
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談到基因時,它往往表示一種決定或控制某種性狀的物質,它總是必然地限制生物的性狀,并且生物所有的性狀都被編碼在基因中。當人們談到“某某基因”( 例如犯罪基因等)時,其實就包含了某個基因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并且相對應地決定了該種性狀的意義。因此,當某一個體的某種性狀或性能的表現超越了或未達到人們的某種期望時,我們就經常會說“某某基因優良”或“某某基因不優良”.這些都表明了,在日常生活中,基因往往被看作是性狀或性能的決定者。然而,在分子遺傳學中,基因是否是獨立的片段,單個的基因是否能夠對應于某種特定的表現型? 答案顯然都不是肯定地。在分子遺傳學中,當遺傳學家談到某個基因,或把某種性狀歸因于某個特定的基因時,那也僅僅只是為了實驗研究而采取的一種語言上的方便表述。在分子遺傳學中,出現這種方便式地語言表述在于研究者們有專業地技能對這種方便表述的科學內涵進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