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機農業的概念理解
有機農業是近幾年比較受歡迎的一種新型農業種植形式, 從有機農業的定義概念上, 就可以看出有機農業受歡迎的原因。 所謂有機農業,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 農藥、 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 而采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 或采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 從有機農業的概念上可以看出, 有機農業的生產更加自然, 健康, 符合現代人崇尚高質量生活的要求。 再加上現在各種環境污染問題, 以及各種農藥, 化工藥品添加劑對農產品的污染, 使得有機農業發展前景很廣闊, 屬于農業中的新興朝陽產業。
2 有機農業和傳統農業的區別
有機農業按照嚴格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 進行規范操作, 不采用任何轉基因工程, 純天然種植, 不使用任何化肥農藥, 農藥, 催長劑,生長調節劑、 飼料添加劑等物質, 完全遵循生物生長規律, 絕不揠苗助長, 采用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
傳統農業最大的特點是精耕細作, 生產規模一般很小, 而其農業部門結構較也比較單一, 經營管理和生產技術仍較落后, 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差, 農業生態系統功效低, 商品經濟較薄弱。
盡管如此, 傳統農業仍不能完全摒棄, 在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仍需保持和發揚中國傳統農業特點, 加大建設優質、 高產、 低耗的農業生態系統, 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而有機農業, 其實是科學家們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壤, 以及近些年老百姓深受食品污染問題的困擾提出的。 在原始社會, 人類靠天吃飯, 一切都是純天然的, 人為的干預很少, 但是隨著文明時代的到來和科學技術的普及, 人類就開始了掌控和改變自然的時代, 人類大肆掠奪著地球資源能源, 拋棄自然規律, 試圖改變自然, 尤其是在農業方面, 人類對土地的破壞已經非常的嚴重, 傳統農業方式似乎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發展, 于是新型的有機農業形式應運而生。 但是他現在還沒有廣泛被社會所認可。 有機農業只有在社會文明進一步發展, 人們對生態農業的認識進一步提高的時候, 才能逐步得到更多的人的認同。
3 有機農業的生產原則
3.1 盡量無公害, 養分自然供應的原則
有機農業的種植中, 一定建立起封閉的養分供應系統, 要遵循循環利用的原則。 要把平常生活中的各種有機肥料利用起來。 比如各種有機廢料, 人畜糞便, 作物秸稈等。 這些原本可能是生活的垃圾, 現在可以變廢為寶, 重新投入到農業生產系統內, 要做到盡可能的不使用復合肥, 農藥, 飼料等。 這種循環的農業形式既可以更加高效的利用現有資源, 也減少了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損耗, 比如對土地的污染。 并且有機農業提供的農產品更加的健康, 生態環保。
3.2 要培育良好的土壤的原則
有機農業的操作是很嚴格的, 容不得半點馬虎。 尤其是對于農作物至關重要的土壤。 土壤是一切農作物生長的根基, 沒有健康良好的土壤環境是不可能生長出好的作物的。 而有機農業的生產就是要努力研究土壤肥力的提高上。 這對于有機農業長遠的發展尤為重要。
3.3 注意保護生態和不可再生資源的原則
眾所周知, 傳統農業的生產就屬于粗放型的生產模式, 在農業生產中會使用大量的農藥和化肥。 這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對生態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并且還耗用了大量的而不可再生資源, 比如對土地的損耗。 而有機農業變廢為寶, 最大限度的利用一些廢棄資源來支持生產, 這就會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 也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
4 有機農業生產中應注意的技術問題
4.1 基地的選擇
有機農業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的農業種植模式, 并不是所有的常規農業生產都叫有機農業生產, 因為有機農業強調轉換期, 是一種通過轉換恢復活力的農業生態系統, 所以有機農業基地選擇必須注意提供一個清潔的環境。 有機農業生產基地的土地應該是完整的, 它應該也保持遠離城市和工業地區的特點, 基地是沒有明顯的和潛在的污染源, 特別是沒有化工企業, 水泥廠, 石灰廠, 煉油廠, 等。 空氣應根據作物保護和大氣污染物 gb9137- 88“ 最高允許濃度, 空氣質量監測量將保持。 灌溉水質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周圍的土地或是基地內都有保持土地含有豐富的有機肥料。 生產、 加工、 儲存場所及周邊區域應保持清潔, 堅決杜絕任何化學藥品的使用等。 在基地建設上, 必須遵循的原則是因地制宜, 一切從實際出發, 根據自然規律, 然后根據當時當地的社會和經濟條件來進行選擇種植作物品種, 養殖的動物物種, 還有基地類型的選擇等。
4.2 轉換期與平行生產的問題
傳統農業由于使用化肥, 農藥等, 會在土壤中長期的存在。 會對有機生產方式生產的作物又很大的影響。 所以有機物生產過程中需要設置一定的轉換期。 在轉換期內必須按照有機生產方式進行生產。 但是生產出來的產品卻不能按照有機產品進行販賣。 只有度過了轉換期之后的產品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有機產品。 而對于平行生產的問題。 在中國有機農業生產中規定有機產品要平行生產。 平行生產是指在同一農業生產單位中生產的有機或常規產品相同的或難以區分的生產。 有機農業標準允許生產單位可以在同一時間內, 區分出有機和非有機植物來進行生產, 但是單位在進行有機和非有機生產 ( 包括土地, 生產設施和工具)時應該可以從彼此完全分開, 并采取適當措施, 以避免非有機產品和混合和違禁物質污染。 如果有機農場進行平行生產, 有機作物品種在生產, 收獲, 儲存和運輸方面應該給以確定, 以明確和常規的產品分開,防止混亂, 有機作物的記錄系統一定要保持獨立性和完整性。
4.3 作物品種的選擇和病蟲害防治的問題
對于有機農業作物品種的選擇上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 北方與南方的氣候土壤差異較大, 在種植品種選擇上就不能一概而論, 而是要結合當地情況進行合理種植。 應當使用有機種子種植。 選擇能適應當地土壤氣候, 對病蟲害有抵抗能力的作物種類和品種。 嚴禁使用經過化學藥劑處理過的種子和幼苗, 要從根本上保證有機種植。
對于有機農業病蟲害的防治要推廣農作物間作、 混作和輪作: 可以調整耕種的傳統, 根據多物種間相克相生的作用, 把病蟲害的生活規律和生活周期打亂, 利用這種天然的方法來抑制和降低病蟲害對作物的侵害, 也可以利用自然天敵的方法降低病蟲害, 但是一定要避免使用農藥。 還要注意提高病蟲害生物防治的技術, 可以采取以蟲治蟲、 以菌治蟲的方法, 根據生物與環境相互協調的原理和天敵生存, 以自然天敵的方法殺死害蟲。
許多殺蟲、 防病植物對目前很多重要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很好, 是將來替代化學農藥的主要方向。 對于有機農業的種植來說, 是嚴禁使用農藥等污染環境的手段來進行害蟲防治的。